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的主渠道。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达到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目的。它使我们在关注分数、关注学科价值的同时,树立起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那么,如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灵活使用教材,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地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在教学中,加工教材就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进行加工。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申。如教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6=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该结束教学,而我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分水里和岸上两部分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要使课堂教学质量高,活动过程有效率,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1.让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课堂,并不是单纯看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而是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提问的环境和机会。提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本身也是学习,只有认真钻研的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问是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过程,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知识。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认识的过程,学生能从中悟得:研究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考虑,从而学会学习。
2.让学生领悟方法。
有专业人士认为,在中美两种教育体制中,学习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中国学习的感觉是“学多悟少”,在美国则是“学少悟多”。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通常不是唯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特别是一些计算题、应用题,常是一题多解。教学中,老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归纳、去领悟。老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把微笑带给学生,把尊重留给学生,把快乐传递给学生。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怎么可能轻松得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大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数学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少设障碍,让更多的同学积极投入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来,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真正有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我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我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学生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使学生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总之,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只是为了分数,为了考试,而在于掌握知识,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新课程标准.
[2]江苏教育.
一、灵活使用教材,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地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在教学中,加工教材就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进行加工。拓展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申。如教学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6=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该结束教学,而我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分水里和岸上两部分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要使课堂教学质量高,活动过程有效率,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1.让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课堂,并不是单纯看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而是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提问的环境和机会。提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本身也是学习,只有认真钻研的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问是学生向教师反馈信息的过程,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知识。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完善认识的过程,学生能从中悟得:研究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考虑,从而学会学习。
2.让学生领悟方法。
有专业人士认为,在中美两种教育体制中,学习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中国学习的感觉是“学多悟少”,在美国则是“学少悟多”。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方法通常不是唯一的,而是灵活多样的,特别是一些计算题、应用题,常是一题多解。教学中,老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归纳、去领悟。老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把微笑带给学生,把尊重留给学生,把快乐传递给学生。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怎么可能轻松得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教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罚、练……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已够大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数学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
2.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少设障碍,让更多的同学积极投入到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来,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过程真正有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我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我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学生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使学生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总之,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只是为了分数,为了考试,而在于掌握知识,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新课程标准.
[2]江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