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060-01
一、从生活中寻找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形成一个初步系统的观察能力,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当我们学习的事物是学生熟悉的场景时,他们对这些事物有过直观的感受学习起来自然兴致勃勃。我们有淋雨的场景,我们有抬头看云的时候,我们有过红绿灯的经历,这些直观的感受在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沙》、《云》、《红眼睛 绿眼睛》的时候,学生显现出很大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红眼睛 绿眼睛》的时候,对交通现象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教师也给相关资料,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平时不注意的一些小现象,得到更多信息。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在生活中都能有意识地去注意一些现象。所谓“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正是积累的道理。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得到信息的途径,比如:从电视上看,听爷爷奶奶讲,旅游时看到,或者请爸爸妈妈帮着上网查。这些知识参与到课堂中间,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二、对现象进行分类研究,培养分析能力
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学生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小学低年级得到培养,将有助于在中高年级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形成系统分析能力。
在教学《云》这一课歌曲中,我向学生浅显地讲述了云是如何形成的?雨是如何形成的?学生们也能用自己的知识介绍他们知道的各种雨:如蒙蒙细雨、沙沙小雨、滂沱大雨……我们还进行了有关下雨时的一些天气现象、动物表现、大自然的生物有什么状态的分析,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的动力,还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适当降低了歌曲教学的难度,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合其他的学科,拓宽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头。”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是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如体育,可以运用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可以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这种融合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知识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学习歌曲《保护小羊》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从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学生都说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手帮助、在危险的地方……在学习歌曲《数蛤蟆》的后面,我和学生用音乐的旋律一问一答:两只蛤蟆几张嘴?几个眼睛几条腿?……还有在欣赏《春天悄悄来临》时,我就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春天里会发生的故事:柳树发芽、冰雪融化……在学习中学生用童话的语言说故事,他们想象力丰富,都能打动其他人。
四、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培养合作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低年级同学由于不能持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中,我们常常需要变换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此过程中,长期的小组合作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很好地对动作进行创编,并形成了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对小组进行表扬,养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如在表演乐器创造音乐中,就由小组提出方案,小组商量乐器的角色分配,老师进行先前的节奏和音乐形象的辅导,这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都有为小组争光,努力配合好的合作意识。
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中,让实践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服务。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得到了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
一、从生活中寻找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形成一个初步系统的观察能力,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当我们学习的事物是学生熟悉的场景时,他们对这些事物有过直观的感受学习起来自然兴致勃勃。我们有淋雨的场景,我们有抬头看云的时候,我们有过红绿灯的经历,这些直观的感受在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沙》、《云》、《红眼睛 绿眼睛》的时候,学生显现出很大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红眼睛 绿眼睛》的时候,对交通现象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教师也给相关资料,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平时不注意的一些小现象,得到更多信息。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在生活中都能有意识地去注意一些现象。所谓“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正是积累的道理。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知道得到信息的途径,比如:从电视上看,听爷爷奶奶讲,旅游时看到,或者请爸爸妈妈帮着上网查。这些知识参与到课堂中间,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二、对现象进行分类研究,培养分析能力
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学生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小学低年级得到培养,将有助于在中高年级养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形成系统分析能力。
在教学《云》这一课歌曲中,我向学生浅显地讲述了云是如何形成的?雨是如何形成的?学生们也能用自己的知识介绍他们知道的各种雨:如蒙蒙细雨、沙沙小雨、滂沱大雨……我们还进行了有关下雨时的一些天气现象、动物表现、大自然的生物有什么状态的分析,这样不仅增添了课堂学习的动力,还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适当降低了歌曲教学的难度,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结合其他的学科,拓宽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头。”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是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如体育,可以运用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可以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这种融合式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知识视野,并以艺术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学习歌曲《保护小羊》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从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学生都说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手帮助、在危险的地方……在学习歌曲《数蛤蟆》的后面,我和学生用音乐的旋律一问一答:两只蛤蟆几张嘴?几个眼睛几条腿?……还有在欣赏《春天悄悄来临》时,我就让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春天里会发生的故事:柳树发芽、冰雪融化……在学习中学生用童话的语言说故事,他们想象力丰富,都能打动其他人。
四、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培养合作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低年级同学由于不能持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中,我们常常需要变换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在此过程中,长期的小组合作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很好地对动作进行创编,并形成了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对小组进行表扬,养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如在表演乐器创造音乐中,就由小组提出方案,小组商量乐器的角色分配,老师进行先前的节奏和音乐形象的辅导,这样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都有为小组争光,努力配合好的合作意识。
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中,让实践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服务。在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得到了意识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