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驱动法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无定法”表明多样化教学模式存在的合理性,模式虽不尽相同,但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此能力培养的要求之一为需要学生能积极思考,而有效的思考离不开有效的问题。通过有效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思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合力构建、完成课堂教学,这是需要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驱动 有效问题 学习能力
  “教无定法”表明多样化教学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如魏书生 “六步教学法”中灵魂之一是科学,所谓科学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课堂有生命力;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习的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在思考,有困难时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模式虽不尽相同,但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此能力培养的要求之一为需要学生能积极思考,而有效的思考离不开有效的问题。通过有效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思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合力构建、完成课堂教学,这是需要我们追求的理想教学模式。本文从问题驱动课堂的角度来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问题驱动课堂的必要性
  教育终极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此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能够获得。必须要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提炼思考才能培养此种能力。而思考的前提要有问题,学生学习思考的主战场为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上以问题来驱动课堂教学,是有需要也是有必要的。
  二、问题驱动课堂的可行性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功”的教学设计来具体说明问题驱动课堂的可行性。
  简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以及设计思想,如下:
  (1)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
  问一位同学,给其两种活动选择。一、把同桌从座位上抱起来放到桌上;二、把同桌抱住不动十分钟。让其选择?为何如此选择?
  选择此问题有以下目的。一、活跃气氛,拉近距离;二、在轻松的氛围中回忆知识,知道做功的条件以及公式。这些知识学生掌握的较好,用时较少。
  (2)方法碰撞,拓展思维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在F作用下物体向右运动了位移L,则此力在此过程中做功否?如做功,做多少?
  初中对“功”的问题研究较多的是力和位移平行和垂直两种情况,而此处是非平行、非垂直状态,可能学生能判断出做功,但回答做功多少还是需要一定的思考。可能学生能想到下面两种处理方法,可以把力分解,也可以把运动分解。估计较多学生会把力分解成和运动方向相同和垂直的两个分力,然后利用垂直的分力不做功,平行的分力做功进行求解。大部分学生会采用这样的做法,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分解力的情况较多,这样处理很好。很少、甚至没人会想到分解运动。教师可做如下提醒:做功的大小为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此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有位移否?如有,如何得到?如果还不能得出,可以通过教师走路的两种不同方式引导,即从A直接到C,也可从A先到B再到C。
  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得出相同的公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渠道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技能,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一个道理: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所有的矢量都是适用的。此结论也是为突破下面的教学难点埋下伏笔。
  (3)提出问题2,引出思考
  在光滑水平面上,物体受到两个沿水平方向、互
  相垂直的大小分别为3N和4N的恒力,从静止开始
  运动10m,求在此过程中每个力做的功和合力做的总功?
  设置问题的难度需要把握,应使学生所具有的能力比需要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稍低,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一跳,够的到”的目的。基于此原理,此题设置了一个难点,需要在受力分析的前提下判断物体的运动,求出两个力做的功。对于合力做的功,学生可能会先想到求出合力,再利用公式求出合力做功问题。此处需要引出思考:合力和分力做功间有何关系?
  (4)善于应用,突破难点
  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 则从抛出至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分别对小球做了多少功?
  较多学生会做出两个力做功都为零的答案,因为物体无位移,那当然在力的方向上就没有位移了,答案为零有理有据。面对这样的答案,教师无需立刻肯定或否定,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过程分析,结果发现重力做功的确为零,而空气阻力做功不为零,从而引出思考?
  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和讨论,较多学生认为多过程求功就必须分开来求,那可紧接着问,为何重力做功不论分与不分结果一样?最终可总结出功公式的应用条件为恒力做功,只要为恒力就可以用此公式,而不论其有几个过程。
  其实对于功公式的应用条件,可在功公式的得出时教师就给予,但课堂设置到此才得出,原因基于外界强加的东西不易理解和易遗忘,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是如此,学习上亦是如此。所以在此才得出功公式的应用条件。
  (5)思维汇总,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条理更清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1) 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让他们讨论、小结,然后教师适当点评、总结前面所学。这一过程留给学生主要是让学生在思维理解上有个缓冲,也让其能更好的理解以上所学内容。
  课后请同学收集各类变力做功问题,做适当的思考,留待下节课再研究。
  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在课尾设置“留白”,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从整个教学流程看,从引入、教学过程、课堂总结,几乎是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如此设计课堂,有以下几个优点。
  1、 问题促使有效思考
  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学生参与面广。如有单独回答、小组讨论、黑板板演,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不间断的随着问题在思考,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在思考中辨别真伪、在思考中学会了处理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如通过(4)善于应用,突破难点中问题的理解,知道了判断矢量和标量的一种方法,使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就有能力可以自己解决了。
  2、 问题能突破重、难点
  教学知识的重、难点是一堂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节内容有一难点为如何理解功为标量,笔者通过(3)提出问题2,引出思考和(4)善于应用,突破难点两个教学环节有效的突破了难点。具体如下:分别算出两个力以及合力做的功,发现功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而这两个力和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一对比,很容易得出功是标量。通过这个有效问题,不仅突破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个判断物理量是否是标量的方法,能为后续学习提供方法。另有一重点为功公式的表达式仅适用恒力做功,这一重点内容,没有像传统教学,从公式推导着手,而从(6)提出问题4,延伸拓展这一教学环节入手。具体如下:由于位移为零,较多学生认为重力和空气阻力做功都是零,而通过问题2和问题3,学生已理解了功为标量以及多过程做功可分开来求解的知识。这些知识为做功公式使用条件的得出提供了知识基础,通过这样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遭遇挫折提炼出来的知识,能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
  同时让问题成为有效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的难度把握
  设置问题的难度需要把握,应使学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比需要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稍低,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跳一跳,够的到”的目的。基于此原理,本设计多处都体现这种思想。如在问题2中,需要在受力分析的前提下判断物体的运动,求出两个力做的功。对于合力做的功,学生可能会先想到求出合力,再利用公式求出合力做功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起来解决新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引出思考:合力和分力做功间有何关系?
  2、问题要体现科学方法
  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点,但更应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予鱼不如授予渔”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如问题2中,得出判断标量和矢量的一个方法;问题4中,得出公式适用条件的方法。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的让学生意识、领会到方法,一方面可以把各知识点综合总结出来,合并同类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科学探索中借用以前理解的方法来继续新的学习。
  综上所述,课堂需要让位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教师的精力应是放在课前精心设计课堂、精心设计问题、精心准备预设,其中问题的设计、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瞿晓燕.浅谈对课堂总结的认识[J].成才之路,2010,(10).
其他文献
在对韩国住房建筑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其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做了预测,并指出为适应全球化,增强自身竞争性,所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和办法.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依据德国城市规划法系的核心法律《建筑法典》(Baugeset-zbuch)进行的,今天德国的城市规划“F-
摘要: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究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使整个学习主动起来,从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兴趣是思维培养的动因之一,兴趣作为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在物理学习上也存在巨大的潜在动力。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非常多,从学生自身来看,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物理现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
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教无定法”,故对“高效课堂”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我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通过你的教学,使得学生在你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收效最高.开展“高效课堂”,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
高中物理对刚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困难重重,望而生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具体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到物理量的函数和图像的结合更是拉大了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的距离,不曾听说过的物理方法不断出场更令学生们应接不暇,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物理学习中更不是易事。  为了使高一新生尽快实现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转变,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我建议在高一物理教学的开始阶段,应该向学生重点渗透以下
一、介绍与物理相关的感性材料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识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的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面对教学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仅供参考。  一、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
蛋白质脱水形成肽链的相关计算是高中生物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尤其是多条肽链的相关计算特别抽象,难于理解。我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物理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受力分析的原理,运用类似的道
进入高中后的物理学习,部分高中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因为高中物理更加复杂和抽象,而且运用了很多推理论证、定量分析等,在内容上更难,而且高中物理的学习更加注重对应
在学习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后,我们知道了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是守恒的,但最近与父母在烹饪食物时,母亲认为小火量有利于节能,而父亲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大火量烹饪时间短。于是我们一家人利用现有家庭厨房中的设施,通过两组家庭小实验进行验证,分析出哪种烹饪方式更有利于节约燃料。  第一组实验:  实验器材:手表、电子秤、燃气灶、家用锅各一台,1kg的排骨3份,1.6kg的水3份。  实验过程:按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