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本教育的中心思想主要是:課堂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将生本教育的中心思想引入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学习成长。着重探讨生本教育对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教改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漆黑的囚笼之中。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为语文打开了一扇窗,如春日里的陽光一般给了语文教学希望,也给了学生希望。
一、唯美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在主观情愫的驱使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评判,散发着浓厚的个人色彩以及耀眼的智慧光茫。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善于发现美的事物。语文教师应当巧妙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唯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做审美的主体,在唯美的氛围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对美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想象,勾起学生的对美的感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语文教师可以先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巧设问题情境。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天会下雨,但是桂花又为什么会下雨呢?这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深思)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并进行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师叫起一位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1:我们可以从文章的“摇花乐”段落入手,桂花雨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眷恋。
教师:回答得不错!那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这种唯美的意境,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学生2:我能感受到漫天飘起的桂花,满园飘散的桂花香味,置身其中,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欢喜。
教师:幽美而香浓,很唯美的画面。别的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3: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春天到来,漫山的桃花和梨花,红的像烟,白的像雪。不像雨,如仙境一般。
教师:这种意境跟这篇课文很接近,家乡美、乡情更美。
……
语文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课文编织的唯美意境中,创设美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引发了思维浪潮,激发了学生对美的感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穿透灵魂的感悟,人文底蕴的魅力
语言是锻炼思维和表现心理活动的重要工具。不难发现,在课下学生玩闹的时候,他们关于吃、玩的各种奇葩言论,令我们捧腹的同时,不禁感叹他们的语言天赋。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语言中去感悟课文的人文底蕴,透过课文的表象进入作者的精神境界,体会灵魂被穿透的震撼。教材中不乏一些言简意赅的课文,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透过文字的表象,能发现有一位站在语文高峰巨人的身影,不禁肃然起敬,深厚的人文底蕴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在阅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学生说出感悟,说出水平。
例如,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演示课前准备的PPT,利用两张小鹿和狼的图片进行新课导入,语文教师顺势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同学们!课件中的这两张图片,大家更喜欢哪一张呢?(引趣式提问)
学生异口同声说道:小鹿。
教师:说得不错!那么现在这只狼要吃掉小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巧设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1:我们可以请猎人叔叔帮忙把狼赶跑,救那只小鹿。
教师:小鹿这么可爱,我们都不舍得它死对吧?
学生:对!
教师: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
朗读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大家读完之后有什么感悟呢?(顺势放映一幅光秃秃的森林和小鹿苟延残喘的图片)
学生2: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和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小鹿,最后小鹿也死了,森林也不存在了。(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现在跟自己的同桌讨论,待会提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叫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3:生物界中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我们与作者都走入了一个思想误区,我们在个人喜好引导下打破了生物之间存在的平衡,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问题。
教师:深刻的感悟!个人喜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当透过事物表象认识其客观规律,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
教师利用两张引趣的图片进行新课导入,通过不停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浪潮,学生在提升感性认知的同时又能感悟人生哲理。
总之,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自己的位置,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片独立的语文天地,让学生独自去感悟、去学习、去成长。
参考文献:
[1]苏良才.细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6(35).
[2]陈金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26).
[3]陆春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6(25).
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教改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下,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漆黑的囚笼之中。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为语文打开了一扇窗,如春日里的陽光一般给了语文教学希望,也给了学生希望。
一、唯美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在主观情愫的驱使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评判,散发着浓厚的个人色彩以及耀眼的智慧光茫。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敏捷,善于发现美的事物。语文教师应当巧妙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唯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做审美的主体,在唯美的氛围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对美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想象,勾起学生的对美的感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语文教师可以先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巧设问题情境。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天会下雨,但是桂花又为什么会下雨呢?这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深思)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并进行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师叫起一位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1:我们可以从文章的“摇花乐”段落入手,桂花雨具有象征意义,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眷恋。
教师:回答得不错!那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感受这种唯美的意境,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学生2:我能感受到漫天飘起的桂花,满园飘散的桂花香味,置身其中,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欢喜。
教师:幽美而香浓,很唯美的画面。别的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3: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春天到来,漫山的桃花和梨花,红的像烟,白的像雪。不像雨,如仙境一般。
教师:这种意境跟这篇课文很接近,家乡美、乡情更美。
……
语文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课文编织的唯美意境中,创设美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引发了思维浪潮,激发了学生对美的感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穿透灵魂的感悟,人文底蕴的魅力
语言是锻炼思维和表现心理活动的重要工具。不难发现,在课下学生玩闹的时候,他们关于吃、玩的各种奇葩言论,令我们捧腹的同时,不禁感叹他们的语言天赋。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语言中去感悟课文的人文底蕴,透过课文的表象进入作者的精神境界,体会灵魂被穿透的震撼。教材中不乏一些言简意赅的课文,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透过文字的表象,能发现有一位站在语文高峰巨人的身影,不禁肃然起敬,深厚的人文底蕴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在阅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学生说出感悟,说出水平。
例如,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演示课前准备的PPT,利用两张小鹿和狼的图片进行新课导入,语文教师顺势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同学们!课件中的这两张图片,大家更喜欢哪一张呢?(引趣式提问)
学生异口同声说道:小鹿。
教师:说得不错!那么现在这只狼要吃掉小鹿,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巧设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1:我们可以请猎人叔叔帮忙把狼赶跑,救那只小鹿。
教师:小鹿这么可爱,我们都不舍得它死对吧?
学生:对!
教师: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朗读)
朗读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大家读完之后有什么感悟呢?(顺势放映一幅光秃秃的森林和小鹿苟延残喘的图片)
学生2:为什么会这样?作者和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小鹿,最后小鹿也死了,森林也不存在了。(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现在跟自己的同桌讨论,待会提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叫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3:生物界中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我们与作者都走入了一个思想误区,我们在个人喜好引导下打破了生物之间存在的平衡,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问题。
教师:深刻的感悟!个人喜好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应当透过事物表象认识其客观规律,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
教师利用两张引趣的图片进行新课导入,通过不停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浪潮,学生在提升感性认知的同时又能感悟人生哲理。
总之,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自己的位置,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将课堂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片独立的语文天地,让学生独自去感悟、去学习、去成长。
参考文献:
[1]苏良才.细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6(35).
[2]陈金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26).
[3]陆春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6(25).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