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它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不可缺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与补充,也被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由于城区学校班额大,农村学校生源参差不齐,再加上小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等原因,教师稍微调控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无效表现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已经成为教学的热门形式,老师一声令下“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便三五成群,你争我议,场面煞是热闹。但细心观察,热闹的合作场面中却存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表现:
表现之一:合作时机不当。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尝试应用,但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比如:有的问题很浅显,多数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其答案,合作学习就显得多此一举;有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盲目合作只能浅尝辄止。一节课,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过于频繁,学生缺少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表现之二:合作组织欠佳。有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上追求合作气氛,呈现问题后,没有留给学生特别是中下游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盲目组织合作学习,这样在各个小组中只有个别反应较快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多数学生对所提问题还茫然无知。这样的合作容易造成优等生一言堂,学困生坐享其成的尴尬局面。有的教师在备课时缺少对学生合作的困难分析,合作之前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合作只能使学生处处“碰壁”、无功而返。
表现之三:合作分工不明。小组合作有很多常规性事务,如:安排发言顺序、做好发言记录、控制小组纪律、准备集体交流等。在小组合作之前,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具体的分工。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十足,分工不明确会使他们在小组学习中难以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大权独揽,垄断了所有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自己不主动思考,不积极发言,一味听别人发言,看别人操作,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合作学习之机,说一些或做一些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
表现之四:合作中心偏离。合作学习要有实效,就需要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认真倾听、深入思考、相互借鉴。然而很多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于结果的对与错和小组的胜与败。当所持观点不一致时,就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把讨论变成争吵。这样无休止的争论,只能无谓地浪费时间,不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的学生为了让自己小组获得胜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为其它小组找错上,根本不虚心向其它小组学习优秀成果,更有甚者,竟为其它小组的错误而鼓掌叫好。合作与竞争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使合作的中心偏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一)科学分组,角色互换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竞争的公平,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态度、水平、性别、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等因素。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一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职务,让小组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责任感强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人员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资料员主要负责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应选搜集信息能力强、家有电脑的同学担任。合理的分工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小组所有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提高的前提下,成员之间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把握最佳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相机而行。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单词
单词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学者与学习者的一个重大问题。多年来,教师一直沿用领读——默写——讲解的方式,如果学生默不好,甚至用罚抄的方式达到记住单词的目的。这样无形中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并且效果并不理想。在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生主动轻松地记住了单词。记单词时,放权给学生,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讨论自学单词,学生相互纠正发音,并且互相提问拼写,很轻松地记住单词,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主动的,记忆也就更深刻。在记忆单词时,学生还有很多有创意的方式,如,进行一人提三人抢答的单词比赛。
2.合作学习课文
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初三,课文篇幅长、知识点繁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完成教学内容,此时必须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预习。各小组成员课前首先自读文章,把不能理解和认为重要的语句划上,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互通有无,许多问题都能顺利解决,课后练习多数也能完成。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堂上细讲。精讲一下,还能余下大量时间做练习巩固,一堂课就轻松、实在地完成了。
3.小组合作编对话
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仅靠课堂45分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对话能力无法实现质的提高。而分组合作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尤其是学生课外的自主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来讲更有实际意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争取每堂课用5一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内容要体现上节课的重点句型),这样既可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攻克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方能解决。面对这些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把费时费力的学习任务“切成块”,分配给小组的各个成员,先让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再把集体的学习成果汇总在一起,这样就集中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关注弱势,分享成功
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不同的任务,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之前,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维加工,此时教师可以有意与“学困生”说些“悄悄话”,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学习时茫然无措。有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辩、共鸣。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四)强化指导,培养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参与其中,掌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要关注个体资源的显现,促进群体认知深入发展。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多作正面评价并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整。
(五)科学评价,激励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要保持长久的实效性,就必须建立科学稳定的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着重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捆绑评价
为了体现对各小组的捆绑评价,教师要用言语激励为小组合作营造氛围,在奖惩方面教师也要面向各个小组。当小组的合作顺利、探究深入时,教师要对小组全体成员予以奖励;当合作流于形式、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教师也要对小组全体成员进行集体罚分。
2.及时评价
要设立小组评价专栏,每节课结束后,评价结果必须及时上墙。如果教师忙于其他工作,可由班干部代为评价。评价结果还要定期汇总。每周、每月、每学期结束时,教师都要把各小组的得分情况或小红花数量进行汇总,依此产生“周冠军组”“月冠军组”“年冠军组”。
3.多元评价
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教师、家长参与评价,发挥其指导和引领作用;让班干部和小组长参与评价,提高其群众威信和班级号召力;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内部需求推动个人的发展。二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了激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立多种的荣誉称号。如“最佳小组长”“记录小明星”“汇报小明星”“听讲小明星”“质疑小明星”等,通过荣誉激励让学生的个性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意义深远,但它的有效实施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我们教师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由低效走向高效,由失败走向成功。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无效表现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已经成为教学的热门形式,老师一声令下“小组讨论一下”,学生便三五成群,你争我议,场面煞是热闹。但细心观察,热闹的合作场面中却存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表现:
表现之一:合作时机不当。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尝试应用,但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比如:有的问题很浅显,多数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其答案,合作学习就显得多此一举;有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盲目合作只能浅尝辄止。一节课,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过于频繁,学生缺少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表现之二:合作组织欠佳。有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上追求合作气氛,呈现问题后,没有留给学生特别是中下游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盲目组织合作学习,这样在各个小组中只有个别反应较快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多数学生对所提问题还茫然无知。这样的合作容易造成优等生一言堂,学困生坐享其成的尴尬局面。有的教师在备课时缺少对学生合作的困难分析,合作之前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的合作只能使学生处处“碰壁”、无功而返。
表现之三:合作分工不明。小组合作有很多常规性事务,如:安排发言顺序、做好发言记录、控制小组纪律、准备集体交流等。在小组合作之前,很多教师对此并没有具体的分工。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十足,分工不明确会使他们在小组学习中难以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大权独揽,垄断了所有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自己不主动思考,不积极发言,一味听别人发言,看别人操作,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合作学习之机,说一些或做一些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
表现之四:合作中心偏离。合作学习要有实效,就需要学生在交流的同时,认真倾听、深入思考、相互借鉴。然而很多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于结果的对与错和小组的胜与败。当所持观点不一致时,就互不相让,各执一词,把讨论变成争吵。这样无休止的争论,只能无谓地浪费时间,不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的学生为了让自己小组获得胜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为其它小组找错上,根本不虚心向其它小组学习优秀成果,更有甚者,竟为其它小组的错误而鼓掌叫好。合作与竞争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使合作的中心偏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一)科学分组,角色互换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竞争的公平,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态度、水平、性别、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等因素。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一小组,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资料员等职务,让小组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责任感强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人员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资料员主要负责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应选搜集信息能力强、家有电脑的同学担任。合理的分工能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小组所有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过一段时间后,在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提高的前提下,成员之间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把握最佳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相机而行。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单词
单词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学者与学习者的一个重大问题。多年来,教师一直沿用领读——默写——讲解的方式,如果学生默不好,甚至用罚抄的方式达到记住单词的目的。这样无形中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并且效果并不理想。在此采用小组合作,学生主动轻松地记住了单词。记单词时,放权给学生,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讨论自学单词,学生相互纠正发音,并且互相提问拼写,很轻松地记住单词,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主动的,记忆也就更深刻。在记忆单词时,学生还有很多有创意的方式,如,进行一人提三人抢答的单词比赛。
2.合作学习课文
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初三,课文篇幅长、知识点繁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完成教学内容,此时必须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预习。各小组成员课前首先自读文章,把不能理解和认为重要的语句划上,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互通有无,许多问题都能顺利解决,课后练习多数也能完成。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课堂上细讲。精讲一下,还能余下大量时间做练习巩固,一堂课就轻松、实在地完成了。
3.小组合作编对话
口语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仅仅靠课堂45分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对话能力无法实现质的提高。而分组合作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尤其是学生课外的自主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来讲更有实际意义。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编对话”,争取每堂课用5一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表演(内容要体现上节课的重点句型),这样既可锻炼口语,又可巩固所学知识。
4.合作攻克难点
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方能解决。面对这些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把费时费力的学习任务“切成块”,分配给小组的各个成员,先让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再把集体的学习成果汇总在一起,这样就集中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并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关注弱势,分享成功
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平,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不同的任务,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之前,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维加工,此时教师可以有意与“学困生”说些“悄悄话”,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学习时茫然无措。有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辩、共鸣。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四)强化指导,培养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参与其中,掌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要关注个体资源的显现,促进群体认知深入发展。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多作正面评价并且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整。
(五)科学评价,激励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要保持长久的实效性,就必须建立科学稳定的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着重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捆绑评价
为了体现对各小组的捆绑评价,教师要用言语激励为小组合作营造氛围,在奖惩方面教师也要面向各个小组。当小组的合作顺利、探究深入时,教师要对小组全体成员予以奖励;当合作流于形式、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教师也要对小组全体成员进行集体罚分。
2.及时评价
要设立小组评价专栏,每节课结束后,评价结果必须及时上墙。如果教师忙于其他工作,可由班干部代为评价。评价结果还要定期汇总。每周、每月、每学期结束时,教师都要把各小组的得分情况或小红花数量进行汇总,依此产生“周冠军组”“月冠军组”“年冠军组”。
3.多元评价
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教师、家长参与评价,发挥其指导和引领作用;让班干部和小组长参与评价,提高其群众威信和班级号召力;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内部需求推动个人的发展。二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了激励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立多种的荣誉称号。如“最佳小组长”“记录小明星”“汇报小明星”“听讲小明星”“质疑小明星”等,通过荣誉激励让学生的个性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意义深远,但它的有效实施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我们教师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由低效走向高效,由失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