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理记忆,培养综合创新能力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知识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对知识的存储,而是对其的提取。实际上,综合是要求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知识的存储便是通过地理记忆进行的。地理记忆是地理学习与地理应用之间的中介。地理记忆是将地理学习的信息储存在地理认知结构中,便于地理应用时的提取,其作用和地位如下图:
  
  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加强地理记忆非常重要。
  
  一、充分利用地理图象进行记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地理教学表明“许多概念、联系和关系,如果是借助地图来感知,就会变得更容易理解了”。
  1. 文字变图。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或设计一些教学图示,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如讲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时设计一幅简图来说明,学生从教师画的简图中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2. 图形变换。对课文中较为复杂繁琐的插图,教师通过自己绘画的简单模式化图,也能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如对于地壳物质循环图,通过简单的模式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边画边分析,使学生加深记忆,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相通知识(水循环、生态系统、大气环流等)加以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效果。
  3. 板画略图、示意图。与一般的地图比,其具有:①可突出重点,②可表现时空变化,③可表现各地理事象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等特点,并可用不同的彩色笔将其表示出来。
  如:欧洲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成因:是在纬度位置(400~600N),风带(西风带),海陆位置(大陆西岸),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地形(南北高、中间低)等因素综合影响之下形成的。通过简图,教师可边问边将课文内容转化为图象,令学生促进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减少死记硬背,达到培养学生能用图象表达某种地理信息的能力,若能养成模仿教师
  画略图来表达课文内容的习惯,则可助学生加强记忆,增强分析能力,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
  
  
  二、在理解中进行记忆,促进知识的迁移
  
  1. 对比法。对一些地理概念异同之处的掌握,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列表比较鉴别。如背斜和向斜。
  
  越是容易混淆的知识,越要仔细比较。当然,要进行比较,首先要有一定量的地理知识的储备,尤其是地图表象的储存,这样才能进行区域性的综合比较,若能对新学的知识用自己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相同的与不同的,横向的与纵向的等等,那学生就能记忆深刻,理解透彻了。
  2. 演绎推理。推理是逻辑思维方法的基本形式,也是判断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地球上为何存在生命?
  
  在推理中,无论是从因到果,或是由果到因,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便可以从推理中获得学习兴趣和较为丰盛的收益了。同样,在环环相扣的推理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启发。从旧知识推导出新内容又能温故而知新,一举两得。如讲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已学过的旧的气候知识,推断出新内容的结论。引导学生先从降水的产生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并同时画出简图。
  a. 我国东部降水以什么类型为主?(锋面雨)
  b. 锋面雨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夏季风)
  c. 夏季风在什么地方产生?(太平洋面上)教师在黑板的简图中演示夏季风进入、退出的时间、地点,从而得出雨带的推移图。
  
  d. 导出南北方雨季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夏季风的进退)→导出雨季长短的结论(南方长、北方短)→导出外流河的水源供给是以什么为主的?(大气降水)→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就可由学生得出了(南方水量多、汛期长,北方水量小、汛期短)。
  通过教师的引导,把学生的记忆思维一步一步推向高峰,使学生体会到思考的价值和收获,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活跃,所学的知识更稳固。
  
  三、利用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是一门多学科交融的综合性学科。地理记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地理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既表现在同一学科的不同方面之间,又表现在不同学科之间,如学习地理知识一方面需要以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做基础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又需要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基础来学习新的地理知识。因为地理具有多学科交融的特点,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掌握、运用地理知识是十分有利的。数理化学科在在地理教材中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与地理知识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可通过公式、定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和推断地理规律变化过程。
  
  如学习时区和日界线知识时,就需运用到数学知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代数知识,将抽象的空间分布转换到数轴和公式上解决,缩小思维难度,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化为简单易解的问题。
  
  公式:未知区时=已知区时-(已知时区 ± 未知时区),括号内东为 、西为-。
  学水循环时运用了能量转化及水的三态变化知识: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解释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洋流的影响等。对于解释喀斯特地貌时可用化学方程式CaCO3 CO2 H2O=Ca(HCO3)2表述岩溶地形的溶蚀作用及石笋、石柱形成的原理。如讲酸雾酸雨形成时,结合化学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大气中的CO2、SO2等跟雨、雾混成H2CO3、H2SO4成为酸雾酸雨。因而,在每讲一个新的知识时,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各科知识,能启发其思维,促使学生的学习迁移。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掌握比其他知识更牢固,记忆更深。
  
  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但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讲授、引领过程中,存在诸多无效的重复性语言与方法,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为充分开拓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
关于戏剧教育价值存在着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观点,例如,戏剧本身具有批判性思维,戏剧作品可以促进批判性思维.如果此观点成立,那将是一个重要的声明,因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享受到一次次成功的喜悦,也少不了要体验一次次失误的苦恼。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其实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失误无可避免。正像沙粒可以变成珍珠,错误也能成就精彩的课堂。  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下午,一阵阵优美动听的音乐从(四)2班教室传出,学生们正在放声高唱《They sing happily》,他们边跳边唱,兴高采烈。见此情景,我便提出要将以前学过的水果类单词和学过的职业类
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各种国际雕塑公园、雕塑长廊也遍地开花,名目繁多的雕塑节、雕塑大展彼伏此起.此风流行的结果,就是在我们的城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既学会做学问又学会做人,让他们的人格完善起来。那  么,我们应该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    一、在文本教学中有机渗透    由于语文联结着自然、社会、人生、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就不会脱离思想教育的因素而孤立存在。我认为,在文本教学中,善于利用教材,善于用情感染,善于随机点拨,这些方面对于培育学生人格是至关重
语文教学需要改革创新,需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比之前的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教学创
相同周长构成的平面图形,圆形面积最大.相同的40分钟课时,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在近年  的教改实践中我感到,教学大效益必须依托“大”课堂,让数学小课堂“大”起来.    一、渗透时代信息,增大知识容量    丰富的信息量是教学效益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具有慧眼、匠心,将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进行巧妙结合,将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能作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表达思想、再现生活经历,能描述事物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让英语教学更有利于培
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这给我们的音乐教学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审美心理特征的需求,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和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让音乐插上互动的翅膀,充分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如何在新课标指导下,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实践研究,反复提炼,我构建了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