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进,追求概念的“精致”建构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这一概念的教学分析可以看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精致”建构的过程:根植经验,初步感悟概念是概念“精致”建构的前提;系统整理,形成概念网络是概念“精致”建构的关键;多维思辨,触摸概念本质是概念“精致”建构的核心;拓展升华,深化概念理解是概念“精致”建构的保证。
  【关键词】概念教学;本质;“精致”建构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构成抽象数学知识的“细胞”,也是学生思维、认知的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概念教学必须经历“精致”的过程,其实质是运用强化感知、提供范例、变式教学、拓展深化等方法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度全面的把握,促使概念的“精致”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的教学,来谈谈如何有序推进概念的“精致”建构。

一、根植经验,初步感悟概念——概念“精致”建构的前提


  概念教学得以充分展开的根本原动力是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新概念之间是否平衡。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根植与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充分利用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差异来设置情境,从而引起认知需要,促使其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
  【片段1】
  师:同学们,你们看,拉紧的线,绷紧的弦,它们都可以看作什么呀?
  师:这样数下去,数得完吗?
  生:数是无穷的,数不完。
  师:那相对应的这条线呢?
  生:也会一直不断地延伸下去。
  师:对!数是无穷尽的,相对应的线也无限长。
  师:同学们,像这样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
  师:你知道为什么要说“线段的一端”吗?
  生:因为如果右边端点不动,左边的端点去掉的话,也会得到一条射线。
  师:真会想象!仔细观察射线,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吗?
  生:手电筒射出的光线。
  生:激光灯射出的光线。
  ……
  师:现在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把这条无限长的射线画在纸上,该怎么办?试试看!
  生:我画到了纸的边上,感觉不好画了。
  师:是啊!画不下了,怎么办呢?
  生:我觉得根本不用画到边上,其实把一端的端点去掉,就说明它没有封口,可以无限延长了。
  师:没错,我们是无法把这条射线全部画出来的,所以只要画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射线。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呢?
  生:那会形成直线!
  课件动态演示线段到直线的变化过程。
  師:仔细观察一下直线,你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生:直线有什么特点?
  生:怎样画一条直线?
  生:直线和线段、射线有什么不同?
  在互相提问、互相质疑中明确直线的特征,以及如何画一条直线。
  对于射线概念的理解,“无限长”毋庸置疑是个难点。因为生活中没有这样的原型,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抽象。教材安排从探照灯射出的光线引入,但学生容易误解为光线总会有尽头,对概念的理解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使得学生对“无限”的理解只能借助于苍白的描述和想象。而数形结合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线段恰恰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从复习线段入手,体会线段有限长的特点,由此作为生长点,借助数的无穷尽理解线的无限长,从数学本身去寻找概念理解的支点,可谓水到渠成。在学生感知射线的概念,初步建立了“无限”的观念之后,再次从线段入手,让学生想象两端都无限延长后就形成了直线,并通过互相提问、质疑的方式强化感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系统整理,形成概念网络——概念“精致”建构的关键


  郑毓信教授曾指出:概念教学中,关键是要使学生建立概念的网络结构。学生掌握的概念并非是一个个零散的概念,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应及时把新概念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
  【片段2】
  线段、直线和射线分别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家静静地想想看,再在小组里交流发现。
  学生活动后,汇报交流,完善表格。
  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射线、直线和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帮助学生梳理三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三线的表象,加深对每一个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建立系统的认知网络。
其他文献
【摘 要】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比较沉默,打破这种沉默的最好方法是“学生开讲”。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四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地开讲,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坚持开展“学生开讲”活动,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大大增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讲解逻辑性也相应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学生开讲;个体自述;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生本课堂  在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上,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9年第12期上刊登了章威维老师的《从“n 5=?”说起》一文。文章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向读者介绍了他借助探究作业突破教学难点的做法。章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做了前测,针对一道实际问题“小刘口袋里有n元钱,妈妈又给了他5元钱,他一共有多少钱?”要求学生写出具体计算过程。通过前测,章老师了解到班级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创设课始的学习单(如下)。  学生针
【摘 要】思维经验是一种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的过程性体验,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开展思维活动,经历思维的全过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的教学,试从研究图形的特征入手展开周长教学,通过不断比较、层层剥离,使学生最终体会到特殊的外在形式会有特殊的思维方式,从而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关键词】图形特征 思维经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60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会画指定底边上的高。  2.经历高的认识、探究过程,体会三角形形状、大小的变化与高的相互影响,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高的神奇,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2.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3.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  
【摘 要】将知识的历史发展顺序、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这样“三序”融合,是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所在。结合“圆的认识”教学案例,以学习路径为主线,梳理学习路径与HPM的互动过程,发现理论的互动有助于难点的突破,可以有效实现“三序”的融合。  【关键词】HPM;学习路径;“三序”融合  在中国,数学史从象牙塔进入中小学课堂已有近20年的历史。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课程对数学文化的重
【摘 要】基于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可以通过激活十进分数以“符号操作”的方式介入小数意义建构,使小数的“十分”与“十进”的动态过程在头脑中可视化,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复杂走向简洁,立体建构小数的意义。  【关键词】小数;思维可视;教学  思维可视化教学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使思维变得“看得见”、可琢磨。基于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
【摘 要】数学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静态知识动态化,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挖掘图形中的动态因素,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运动变化”的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具体可从以下策略入手:动态展示图形的形成过程;动态剖析图形的变化瞬间;动态沟通图形的转化关系。以促进学生对图形的本质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化静为动;图形与几何;空间观念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
【摘 要】有序思考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标志,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杂、乱、野,是无序的,动手操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等。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特别元素的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就“用三角尺拼角”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在分析学生错误归因的基础上,通过“给角标号”“明‘拼’含义”“有序拼角”展开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教学;操作;有序思维  “用三角尺拼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读书是幸福,思考也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也是幸福;收获是幸福,付出也是幸福……真如文题所云,幸福有N种感觉。综述如下:  基本幸福。所谓基本幸福,就是最基础的幸福。它是生存的必需,是生命的保障。可以说,没有基本幸福其他幸福就皆不存在,皆为空谈。具体地说主要有两点:一是生活无忧。如果真的做到了衣食住行“四不愁”,那肯定是一种幸福。没有这一点,常人难以侈谈什么幸福。  二是身体健康。也许有人不以为然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第一学段“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可以用“百数表”作为知识载体,将这100个数依乘法口诀分类研究,让学生在拆数中感悟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一句或多句乘法口诀来对应,以此探究数的特征,丰满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教学  在首届“千课万人”备课成长营活动中,二年级组研究的是一节“乘法口诀”的拓展课。笔者汇报了两种不同的拓展方案:一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