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习要求:“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可见,传统的“手把手”“一刀切”式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文章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途径与创新策略展开思考与实践,尝试让学生在“写实事”“抒真情”“发实感”“述灼见”的过程中,开展个性化写作,希望以开展个性化教学为契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
一、 引言
个性化写作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独特观点、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与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文章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在“写实事”“抒真情”“发实感”“述灼见”的过程中,开展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 写实事——开展生活化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很多高中生都存在一个误解:认为生活中的小事过于平凡,无法突显习作的立意深度和思想高度。事实上,生活是文学灵感的源泉,是文学创作的土壤。高中生只有善于关注生活实事,并从生活實事中寻找独特的叙述角度,体现独到的个人观点,才能做到个性化写作,使自己的写作既“接地气”,又“高大上”,做到风格独特,清新脱俗。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从写实事入手,开展生活化写作:首先,透过实事观察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实事中的细节,并从观察实事入手,提升自身对于生活的洞察力;其次,透过实事思考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对于生活中所经历的实事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对于生活的思考;最后,透过实事描写生活。教师鼓励学生从生活实事入手,阐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生活感悟,从而落实生活化写作理念,开展个性化文学创作。
例如,2020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以“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为主题,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很多学生旁征博引,将马云、钟南山、爱迪生、张海迪等远近中外的成功人物的事迹都堆砌到自己的作文中。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特色,千人一面。相反,有的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事入手,细腻地描写了自己疫情期间到社区充当志愿者,帮助社区工作人员登记往来人员信息的经历。在描写中,学生叙述了自己心态的转变:刚开始很矛盾,很挣扎,后来果断参与到“抗疫”队伍;叙述了自己状态的转变:刚开始手足无措,后来驾轻就熟;叙述了自己思想的转变:认识到了自己作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抗疫”期间担任志愿者的青年人何止千千万万,这个学生所经历的,只是很平凡的一件事。然而,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一件事。那么,该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的叙事及产生的感悟就是真实而独特的。可见,从生活着手,尽量写实事,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三、 抒真情——开展体验式写作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写作训练,为什么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仍然会存在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的问题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个人体验和情感流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贴近内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情感、升华体验,从而做到真情流露,实现个性化写作:首先,以生活案例为平台创设情境。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化学生的生活感悟,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激发与升华,从而为“抒真情”做好准备;其次,以影音资料为平台创设情境。影音资料通过人物、画面、音乐与情节的配合,能够为学生营造“沉浸式”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情感更容易得到激发与释放;最后,以课堂活动为平台创设情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歌唱、演讲、表演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写作任务是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主持人的身份,以“带你走近 ”为题目,写一篇主持词。试卷的题目要求中给出了“记忆和情感”“难忘的故事”“特殊的意义”等提示词,可见,学生需要将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兴于物”和“动于事”的双重效果。然而,写事容易抒情难,教师如何使学生的写作充满情感呢?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验中产生真情并抒发真情:首先,以生活案例为平台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自己在某个地方发生的难忘的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这个地方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诉诸笔端,实现真情创作;其次,以影音资料为平台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找到一些以“美食”“美景”“历史”等为切入点的地点介绍,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唤起对于某地的情感,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写作奠定基础;最后,以课堂活动为平台创设情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境再现”活动,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点及情境。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就能够得到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必然能够做到情感真挚,文思泉涌。可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特情感,使学生开展个性化写作。
四、 发实感——开展多样化写作
在传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定的条条框框比较多,学生在写作时间、写作形式、写作方法等重重束缚之下,显然难以进行自由表达与个性写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写作,使学生能够放飞思绪,抒发实感。一般来说,除了传统的课堂习作训练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随心写。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这些感受都是最直接、最真实、最独特的。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将这些感受激发并表达出来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养成“随心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以日记、读后感、微博、批注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多样感受,从而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奠定基础;其次,随时写。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拥有了多样化的信息记录功能。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手机,通过图片、视频与文字相搭配的形式,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从而通过多样化写作的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做好准备。 例如,2020年全国Ⅰ卷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要求学生围绕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的关系和经历,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写一篇发言稿。对于高中生来说,“管鲍之交”的故事他们并不陌生,然而,如果让他们在考场环境下迅速整理思路,发表见解,却并非易事。于是,情急之下,很多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无法抒发真情实感。为了避免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多样化写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随心写”与“随时写”,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为自己的个性化写作积累素材,积蓄情感。比如,如果学生平时有“随心写”和“随时写”的习惯,那么,当他们读到“管鲍之交”相关的故事,或遇到相似的情形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记录下来,这些想法与感受能够为他们的考场写作提供独特的角度与充沛的情感,这样一来,他们的写作就会减少“匠气”,增加“灵气”,充满“个性”。
五、 述灼见——开展思考型写作
好的习作,不仅要展现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还要展现作者独特的观点和敏锐的思维。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展思考型写作教学,使学生避免人云亦云,阐述真知灼见。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构建思考型写作课堂:首先,提问引发思考。很多时候,写作的过程是在作者头脑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作者缺乏了质疑的精神和探究的意识,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生真知”和“述灼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形成独特的观点;其次,交流拓寬思路。交流的过程,是对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与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他人观点加以甄别与筛选的过程,是观点不断融合、思路不断拓展的过程,是真知灼见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实现思考型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最后,反思完善思维。人通过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缜密,也更加敏锐,是思维迈向高级阶段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形成真知灼见的必经之路。因此,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生真知”“述灼见”。
例如,2019年北京语文高考卷的作文题目为“文明的韧性”。在针对这个题目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设计,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阐述真知灼见:首先,提问引发思考。在开展写作指导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如何理解“韧性”这个词?你觉得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个人,如何锻炼自己的韧性或展现自己的韧性?你见过的最能体现国家、民族或个人韧性的事情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这是韧性的最佳代表……教师通过提问,能够使学生围绕“题眼”展开思考,并形成独特见解;其次,交流拓宽思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而使学生在吸纳他人观点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观点,对于“韧性”展开更具深度与广度的思考;最后,反思完善思维。在经历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与完善,从而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观点,进而在写作中真正做到形成独特见解、阐述真知灼见。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构建思考型教学模式,不断挖掘学生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搭建“台阶”,铺就“道路”。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千篇一律的写作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意义和价值都十分有限。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和创意写作的平台,才能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真正发展。因此,笔者建议高中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写实事”“抒真情”“发实感”“述灼见”等途径,让学生开展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学荣.用自由之笔 抒自然之情:谈高中语文的个性化写作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2).
[2]妥雪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高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
[3]范春荣.发扬自我个性 挥动生花妙笔:高中生个性化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6).
[4]刘兴丽.发挥学生创造性 引导个性化语言写作:浅谈高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作者简介:梁莹,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夹河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
一、 引言
个性化写作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独特观点、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与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文章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在“写实事”“抒真情”“发实感”“述灼见”的过程中,开展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二、 写实事——开展生活化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很多高中生都存在一个误解:认为生活中的小事过于平凡,无法突显习作的立意深度和思想高度。事实上,生活是文学灵感的源泉,是文学创作的土壤。高中生只有善于关注生活实事,并从生活實事中寻找独特的叙述角度,体现独到的个人观点,才能做到个性化写作,使自己的写作既“接地气”,又“高大上”,做到风格独特,清新脱俗。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从写实事入手,开展生活化写作:首先,透过实事观察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实事中的细节,并从观察实事入手,提升自身对于生活的洞察力;其次,透过实事思考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对于生活中所经历的实事的原因、过程、结果等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此为契机,展开对于生活的思考;最后,透过实事描写生活。教师鼓励学生从生活实事入手,阐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生活感悟,从而落实生活化写作理念,开展个性化文学创作。
例如,2020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以“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为主题,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很多学生旁征博引,将马云、钟南山、爱迪生、张海迪等远近中外的成功人物的事迹都堆砌到自己的作文中。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特色,千人一面。相反,有的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事入手,细腻地描写了自己疫情期间到社区充当志愿者,帮助社区工作人员登记往来人员信息的经历。在描写中,学生叙述了自己心态的转变:刚开始很矛盾,很挣扎,后来果断参与到“抗疫”队伍;叙述了自己状态的转变:刚开始手足无措,后来驾轻就熟;叙述了自己思想的转变:认识到了自己作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抗疫”期间担任志愿者的青年人何止千千万万,这个学生所经历的,只是很平凡的一件事。然而,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是不平凡的一件事。那么,该生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的叙事及产生的感悟就是真实而独特的。可见,从生活着手,尽量写实事,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三、 抒真情——开展体验式写作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写作训练,为什么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仍然会存在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的问题呢?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个人体验和情感流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为学生营造贴近生活、贴近内心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情感、升华体验,从而做到真情流露,实现个性化写作:首先,以生活案例为平台创设情境。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化学生的生活感悟,使他们的情感得以激发与升华,从而为“抒真情”做好准备;其次,以影音资料为平台创设情境。影音资料通过人物、画面、音乐与情节的配合,能够为学生营造“沉浸式”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情感更容易得到激发与释放;最后,以课堂活动为平台创设情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歌唱、演讲、表演等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写作任务是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主持人的身份,以“带你走近 ”为题目,写一篇主持词。试卷的题目要求中给出了“记忆和情感”“难忘的故事”“特殊的意义”等提示词,可见,学生需要将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兴于物”和“动于事”的双重效果。然而,写事容易抒情难,教师如何使学生的写作充满情感呢?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体验中产生真情并抒发真情:首先,以生活案例为平台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自己在某个地方发生的难忘的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这个地方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诉诸笔端,实现真情创作;其次,以影音资料为平台创设情境。教师可以找到一些以“美食”“美景”“历史”等为切入点的地点介绍,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氛围中,唤起对于某地的情感,从而为他们的个性化写作奠定基础;最后,以课堂活动为平台创设情境。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境再现”活动,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点及情境。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就能够得到激发。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必然能够做到情感真挚,文思泉涌。可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够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特情感,使学生开展个性化写作。
四、 发实感——开展多样化写作
在传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定的条条框框比较多,学生在写作时间、写作形式、写作方法等重重束缚之下,显然难以进行自由表达与个性写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建议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写作,使学生能够放飞思绪,抒发实感。一般来说,除了传统的课堂习作训练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随心写。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这些感受都是最直接、最真实、最独特的。那么,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将这些感受激发并表达出来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养成“随心写”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以日记、读后感、微博、批注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多样感受,从而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奠定基础;其次,随时写。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通讯工具拥有了多样化的信息记录功能。那么,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手机,通过图片、视频与文字相搭配的形式,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从而通过多样化写作的开展,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做好准备。 例如,2020年全国Ⅰ卷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要求学生围绕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的关系和经历,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写一篇发言稿。对于高中生来说,“管鲍之交”的故事他们并不陌生,然而,如果让他们在考场环境下迅速整理思路,发表见解,却并非易事。于是,情急之下,很多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无法抒发真情实感。为了避免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多样化写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随心写”与“随时写”,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为自己的个性化写作积累素材,积蓄情感。比如,如果学生平时有“随心写”和“随时写”的习惯,那么,当他们读到“管鲍之交”相关的故事,或遇到相似的情形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记录下来,这些想法与感受能够为他们的考场写作提供独特的角度与充沛的情感,这样一来,他们的写作就会减少“匠气”,增加“灵气”,充满“个性”。
五、 述灼见——开展思考型写作
好的习作,不仅要展现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还要展现作者独特的观点和敏锐的思维。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展思考型写作教学,使学生避免人云亦云,阐述真知灼见。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构建思考型写作课堂:首先,提问引发思考。很多时候,写作的过程是在作者头脑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作者缺乏了质疑的精神和探究的意识,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生真知”和“述灼见”,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形成独特的观点;其次,交流拓寬思路。交流的过程,是对自己的观点加以阐述与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他人观点加以甄别与筛选的过程,是观点不断融合、思路不断拓展的过程,是真知灼见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实现思考型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最后,反思完善思维。人通过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缜密,也更加敏锐,是思维迈向高级阶段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形成真知灼见的必经之路。因此,在个性化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生真知”“述灼见”。
例如,2019年北京语文高考卷的作文题目为“文明的韧性”。在针对这个题目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设计,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阐述真知灼见:首先,提问引发思考。在开展写作指导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如何理解“韧性”这个词?你觉得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个人,如何锻炼自己的韧性或展现自己的韧性?你见过的最能体现国家、民族或个人韧性的事情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这是韧性的最佳代表……教师通过提问,能够使学生围绕“题眼”展开思考,并形成独特见解;其次,交流拓宽思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从而使学生在吸纳他人观点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观点,对于“韧性”展开更具深度与广度的思考;最后,反思完善思维。在经历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加以整合与完善,从而形成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观点,进而在写作中真正做到形成独特见解、阐述真知灼见。这样一来,教师通过构建思考型教学模式,不断挖掘学生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搭建“台阶”,铺就“道路”。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千篇一律的写作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意义和价值都十分有限。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和创意写作的平台,才能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真正发展。因此,笔者建议高中语文教师能够通过“写实事”“抒真情”“发实感”“述灼见”等途径,让学生开展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学荣.用自由之笔 抒自然之情:谈高中语文的个性化写作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2).
[2]妥雪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高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
[3]范春荣.发扬自我个性 挥动生花妙笔:高中生个性化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6).
[4]刘兴丽.发挥学生创造性 引导个性化语言写作:浅谈高中作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作者简介:梁莹,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夹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