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想平时的实际教学,学习的都是先进的理念,掌握的也都是最前沿的思想,也和孩子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说起来条条是道,可是落实到课堂上就不知道怎么做。新课程力求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但是每个知识点如何掌握?都有哪些学习方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得不是很好,所以出现现在的孩子掌握的知识不牢固,而我们则抱怨新教材如何如何。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仔细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打造高效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像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各不相同,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后进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实现度。
三、营造思考的活跃的科学的课堂学习氛围
只要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1.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我也在实践着,如何让学生更愉快地融入自己的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做到用心,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活力。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过程,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不和谐的地方,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事情可做,教师要走近学生,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发言之前,仔细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倾听学生的发言,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教师要擅长接学生投过来的每一种球,特别是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这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打造高效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像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各不相同,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后进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实现度。
三、营造思考的活跃的科学的课堂学习氛围
只要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
1.我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我也在实践着,如何让学生更愉快地融入自己的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做到用心,设计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做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活力。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效调控整个学习过程,有的小组在合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不和谐的地方,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有的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走近学生,及时提醒;有的学生早早完成了合作学习的任务,没有事情可做,教师要走近学生,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