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101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不渝地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使每个学生读有所长,读有创新,真正让学生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素质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关键在于阅读指导,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地读、自主地读,这才是我们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与感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课的教学是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读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而且要教学生会阅读。“会阅读”就是要求学生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为具体目标,自主地读、创新的读,在读中提高“理解与感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1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的作用是顽强的,成为许多人选择人生方向的原动力。众所周知,亚力山大,洪堡是西方科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所具有的不懈探索未知世界的理性力量来自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没有兴趣,他就不会执着地投入到“自然探险”和“科学旅行”的行列中去。学生的阅读也离不开兴趣。兴趣是有效阅读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教学生会阅读,就必须从兴趣入手。教学时创设不同的情境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创设角色表演、故事会、、读书笔记等。教《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课前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来去搜集与有关月光的词句。课中让学生对照月光的画面诵吟诗句,不少的学生都被这美妙的诗句陶醉了,积极参与竞争诵读,学习情绪高涨迅速,十名《优秀读书员》脱颖而出,我通过这样设计的教学环节,既优化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2 指导学生从阅读方法中理解与感悟读的意义
  教学时教师要教学生带着问题“精读”和有选择地“略读”。
  2.1 带着问题精读
  洛克说“阅读只能给头脑提供知识的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我们所读的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里编写了许多精读课文,每篇课文前面都安排了“预习”。它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预习”,待明确目标后,再去精读课文。这里说的“精读”就精细地读、反复地读。
  2.2 有选择性地略读
  略读就是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小学语文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略读课文。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去读。例如,在学习《梅花魂》的“魂”在本课指什么?自主地略读课文,对重点句、段只具体特殊意义的句子;内蕴丰富、表达凝炼凝的段落反复地读,对其它内可“粗略”地读。学生的读代替了老师的讲。他们通过观其形、会其神、入其境、悟其魂,理清了文章的脉落,不仅准确地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几件事情,而且对第十三自然段中描写梅花的句子进行反复咀嚼,领会“愈是寒冷,愈是风期雪压,花开得愈精神”的含义,体会到了“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当然,略读离不开精读,真正把握文的精微之处,要求学生去精读,没有精读训练,略读将难以奏效。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还必须注重默读、速读、朗读等形式的训练。多种形式地训练学生阅读激发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学生的技能技巧。
  3 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学生“理解与感悟”,又要注重让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知识在干“积累与运用”。“积累”是“运用”的前提条件,“运用”是“积累”的最终目的。只有积累没运用的过程是读“死”书的过程。我认为:积累知识,要让学生自主地读;运用知识,要让学生联系写作实际读,创新地读。
  3.1 自主式阅读
  小学课程标准评议目标明确指出重视积累,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阅读材料多样化。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阅读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拓展学生知识空间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不仅能给学生增添知识量,还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词使人灵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图书室去找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自主阅读、反复地读、仔细研读,直到读懂为止,增加知识量。笔者充分相信,只要学生坚持阅读课外书,兴趣就会“越读越浓”,书籍就会“越读越厚”。
  3.2 联系实际为“读”而读、为“写”而读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善于写读书笔记,把读到的好词好句、印象深刻的以及感动自己的语句记录下来并灵活运用于写作;把读运用到写中去以读促写,教师只要注意让学生以读助写,读写结合,他们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很大地提高。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阅读,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喜欢读,爱读、自觉读,助长自身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佩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
  [2]林素霞.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3]张蕾.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9).
  [4]阎光霞.从小学生阅读现状谈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03).
  作者单位
  瓮安六小 贵州省瓮安县 550400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能找到答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
摘 要培養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设计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上,而且还体现在每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中。  【关键词】实践能力;数学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设计和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上,而且还体现在每一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