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体现在个体上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有学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指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由此可见,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数学素养其实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等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新课改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教材编排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现行教材中,最大的优点是图文并茂、灵活地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作为教师应该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例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的计算》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情景图,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數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使学生自主计算。学生根据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将“3.5元×3”转化为“35角×3”来计算,为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做准备,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和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只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有引起学生兴趣的情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并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的必要性。通过矛盾引发认知冲突、设置悬念,让学生先猜一猜、想一想,进行分析,寻求数学解决途径。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逐渐形成数学意识,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习的再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和学会自主学习。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才能获得能力的提高。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并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孩子“多动”“多思”“多说”的习惯,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只有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我们可以用“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步提出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第二步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教师注意巡视和进行个别指导。学生一般会出现不同的割补方法,都应肯定。??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出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第四步进行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叙述自己的推导过程。
以上教学过程紧密围绕“图形特点”和“图形面积”两方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观察思考,体验、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面积的推导理解更丰富,更完整,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三、关注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进行讲解,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
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教学时可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中,一位教师从发射器引出线段、射线,比较异同;从金箍棒的变化,抽象出直线。在认识生活中线段、射线、直线这个环节时,再由数轴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由于直线是无限长的,所以数有无穷多个。最后,在小结时,教师更是做足了功课,由不同的知识点,抽象出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升华。教学活动中,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渗透了类比思想,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心得和经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所必须的,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
当然,数学素养还包括很多方面,它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我们的数学学习应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进而发展更高的素质。当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每一节常态课上关注学生的发展,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把握学生、吃透学情,积极地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及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让孩子走近数学、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一、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新课改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教材编排更加贴近生活,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现行教材中,最大的优点是图文并茂、灵活地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作为教师应该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例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的计算》一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结合教材情景图,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數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使学生自主计算。学生根据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将“3.5元×3”转化为“35角×3”来计算,为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做准备,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和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只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有引起学生兴趣的情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并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的必要性。通过矛盾引发认知冲突、设置悬念,让学生先猜一猜、想一想,进行分析,寻求数学解决途径。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逐渐形成数学意识,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习的再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和学会自主学习。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才能获得能力的提高。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并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孩子“多动”“多思”“多说”的习惯,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只有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我们可以用“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步提出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第二步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教师注意巡视和进行个别指导。学生一般会出现不同的割补方法,都应肯定。??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可以出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第四步进行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叙述自己的推导过程。
以上教学过程紧密围绕“图形特点”和“图形面积”两方面,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观察思考,体验、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面积的推导理解更丰富,更完整,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三、关注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进行讲解,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
如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教学时可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教学中,一位教师从发射器引出线段、射线,比较异同;从金箍棒的变化,抽象出直线。在认识生活中线段、射线、直线这个环节时,再由数轴引导学生认识直线,由于直线是无限长的,所以数有无穷多个。最后,在小结时,教师更是做足了功课,由不同的知识点,抽象出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升华。教学活动中,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渗透了类比思想,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心得和经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所必须的,而且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
当然,数学素养还包括很多方面,它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我们的数学学习应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进而发展更高的素质。当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每一节常态课上关注学生的发展,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把握学生、吃透学情,积极地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及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让孩子走近数学、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