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乐于思考、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品德与生活》应密切联系生活。因为品德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也必定有品德,我们的教学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
一、观察探究,寻求“生活源头”
我在准备和孩子们学习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秋天在哪里”之前,我就在想,“秋天”这个词并不陌生,秋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象,但还不够深入、丰富,他们只能从电视、书本上了解秋天,没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但究竟该怎样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和感受秋天的特征呢?
上课铃响,当我向班级走去,在经过班级走廊时,一片金黄的树叶落在了我的备课本上。看到这片树叶,我抬头看看教学楼前的那株株高大的树木。是的,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成熟的。虽说“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这些,我们的孩子是否都注意到了呢?要知道,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想到这里,我不禁计上心来……
我走进教室,孩子们照例拿出了书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看到我走进来,大家正准备翻开书本,我制止了他们。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到校园里去上,大家去到校园中找秋天,并把找到的秋天带回来、留下来。伴着孩子们的雀跃声,我们走出了教室。于是,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孩子们在寻找秋天的身影……
我知道由于这些孩子的年龄特征,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展开的“生长点”。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从学校里的树叶变黄了、天气凉了……水果多了;螃蟹肥了;蛐蛐唱歌了;秋风伴奏了……这样一番逐步地引导后,丰富了低年级孩子的观察角度,引导他们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于是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
时间慢慢过去,孩子们也陆续完成自己的寻找、观察任务,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的小脸,我决定不回到班级,就把大家召集到学校的假山前,用手机播放出轻柔的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开始交流汇报自己的收获。
比如:有的孩子从校园植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他们发现地上有落叶、树叶变黄了、菊花开了。我就让他们拿出收集到的叶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利用孩子们自己的收获成果展示秋天的落叶的迷人景色,让孩子们陶醉于秋天美丽的色彩中。告诉孩子们,也正是因为秋天的美,许多人都选择秋天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这位伟大的调色师的无穷魅力!
有的孩子说得兴起,还在大家鼓励的掌声中,朗诵起自己会背的一首小诗:秋叶扁,秋叶弯,就像许多小飞船。红的船,黄的船,五颜六色映蓝天。风儿吹,叶儿欢,快坐小船去游览。
是呀,秋天在孩子们的眼里是多么美丽!秋天的天空是碧蓝碧蓝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黄金黄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火红的,秋天的大雁是一排一排的。最后,我帶着孩子们唱起了《秋天多么美》,有几位学过跳舞的女同学还随着音乐节奏跳起了舞蹈。
下课铃响,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就这样,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独特的美,激发孩子们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乐于互动,回归“生活本质”
《我升入了二年级》一课是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一课,这也是学生升入二年级时的第一课,内容也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基本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以及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为手段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近些。我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上学歌》,在歌曲声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什么歌,什么意思。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涨,课堂上,一片其乐融融。
接着我又展示了自己暑假的一些作品,让学生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快乐的暑假生活,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进行交流: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接着再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张桌上,每张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并请代表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其实,《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在今后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中,我要抓住学生们好奇、爱玩、喜欢美好事物的特点,努力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课前加强对学生观察活动的指导;课堂上进一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主导作用,使《品德与生活》的课堂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调整课堂结构,努力做到有张有弛,收放自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 安徽】
一、观察探究,寻求“生活源头”
我在准备和孩子们学习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个主题“秋天在哪里”之前,我就在想,“秋天”这个词并不陌生,秋天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象,但还不够深入、丰富,他们只能从电视、书本上了解秋天,没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但究竟该怎样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和感受秋天的特征呢?
上课铃响,当我向班级走去,在经过班级走廊时,一片金黄的树叶落在了我的备课本上。看到这片树叶,我抬头看看教学楼前的那株株高大的树木。是的,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成熟的。虽说“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这些,我们的孩子是否都注意到了呢?要知道,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想到这里,我不禁计上心来……
我走进教室,孩子们照例拿出了书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看到我走进来,大家正准备翻开书本,我制止了他们。告诉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到校园里去上,大家去到校园中找秋天,并把找到的秋天带回来、留下来。伴着孩子们的雀跃声,我们走出了教室。于是,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孩子们在寻找秋天的身影……
我知道由于这些孩子的年龄特征,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展开的“生长点”。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从学校里的树叶变黄了、天气凉了……水果多了;螃蟹肥了;蛐蛐唱歌了;秋风伴奏了……这样一番逐步地引导后,丰富了低年级孩子的观察角度,引导他们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于是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
时间慢慢过去,孩子们也陆续完成自己的寻找、观察任务,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的小脸,我决定不回到班级,就把大家召集到学校的假山前,用手机播放出轻柔的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孩子们开始交流汇报自己的收获。
比如:有的孩子从校园植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他们发现地上有落叶、树叶变黄了、菊花开了。我就让他们拿出收集到的叶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利用孩子们自己的收获成果展示秋天的落叶的迷人景色,让孩子们陶醉于秋天美丽的色彩中。告诉孩子们,也正是因为秋天的美,许多人都选择秋天去旅游,感受大自然的这位伟大的调色师的无穷魅力!
有的孩子说得兴起,还在大家鼓励的掌声中,朗诵起自己会背的一首小诗:秋叶扁,秋叶弯,就像许多小飞船。红的船,黄的船,五颜六色映蓝天。风儿吹,叶儿欢,快坐小船去游览。
是呀,秋天在孩子们的眼里是多么美丽!秋天的天空是碧蓝碧蓝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黄金黄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火红的,秋天的大雁是一排一排的。最后,我帶着孩子们唱起了《秋天多么美》,有几位学过跳舞的女同学还随着音乐节奏跳起了舞蹈。
下课铃响,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就这样,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独特的美,激发孩子们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乐于互动,回归“生活本质”
《我升入了二年级》一课是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一课,这也是学生升入二年级时的第一课,内容也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基本是以教材为载体,以活动以及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为手段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近些。我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上学歌》,在歌曲声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这是什么歌,什么意思。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涨,课堂上,一片其乐融融。
接着我又展示了自己暑假的一些作品,让学生围绕本课的教学内容——快乐的暑假生活,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进行交流:在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接着再设置几个小组,每组为一个展台,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类摆放在九张桌上,每张桌上摆上一个字组成“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并请代表讲讲作品中的故事。
其实,《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在今后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中,我要抓住学生们好奇、爱玩、喜欢美好事物的特点,努力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课前加强对学生观察活动的指导;课堂上进一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主导作用,使《品德与生活》的课堂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调整课堂结构,努力做到有张有弛,收放自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繁昌县孙村镇中心小学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