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多方面因素,并提出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职业幸福感是指人在从事的工作中得到的稳定、持续的快乐体验,幸福感的程度直接对受体产生着较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对象为大学生,对学生进行道德交流、思想指導等,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均可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幸福感低等现象,这与其工作中角色定位不准确,学校管理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有着直接关系,辅导员在工作中快乐感、满意感及价值感等均比较低,不利于其工作的良好展开,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能辅导员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1.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幸福感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个体自工作中根据自身定义的规范等对生活质量做出的总体体验及评价,能够反映个替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情感体验及认知评价两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病幸福感的提高对于激发其工作动力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使得辅导员之间形成团队精神,同时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辅导员身心健康的保持,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职业幸福感较低,其工作现状分析如下。
1.1辅导员队伍建设较差,辅导员工作效能感较低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整体提高,然而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辅导员的年龄、知识及职称等方面结构角部合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较差,而老辅导员退休等,年轻辅导员经验不足等导致辅导员队伍青黄不接,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工作中面对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辅导员的成就感。目前高校并无辅导员的职级评定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其自身职业规划动力明显减弱,在工作中缺乏信心与激情。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出现一些硬性指标,对其文章发表、科研、课时量等均有要求,然而为了完成这一指标,较多的辅导员在学校不得不承担系统的课程,针对就业指导、形势政策课程等开展讲座,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较为繁琐,这就导致辅导员的幸福感明显下降。
1.2认可度较低,辅导员的幸福感指数低
高校辅导员一般实行白天8小时工作制度,部分民办高校甚至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辅导员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对学生的就寝等管理,导致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时间延长,自由时间较少,不利于辅导员提升及发展自身的科研能力及水平,有调查显示44.05%辅导员认为日常工作过于繁琐,由此可见,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普遍较低。目前高校普遍将工作重点放在学校科研及教学水平上,而对辅导员的工作支持度较低,辅导员在学校需要受到上级领导和其他相关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后勤、保卫等多个部门的指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的自尊,职业幸福感明显下降。而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普遍认为工资福利等待遇较差,付出与所得严重失衡,辅导员很难感受到职业幸福感。
2.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发展,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加,而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亦相应增多:①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群体呈现出行为及思维多样化,而学校工作任务的增多等,均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加,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②职业角色定位模糊,社会认同感低等导致辅导员的成就感及自我认同感明显下降,辅导员在工作中感到前途迷茫,看不到职业未来,职业幸福感下降。③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较为枯燥反复,长期下来,辅导员出现明显的内心懈怠,幸福感被湮灭。
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因此高校在辅导员管理中要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2.1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及待遇
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满足后才可能更好的参与进工作中去,更好的认识并实现自我价值。针对目前辅导员认为的付出与得到失衡现象,高校可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内容就能力等提高其薪资待遇,随着职位的提升、年龄的增长及工作经验的增加等,相应的他提高其收入,从而使其年龄、职务与职务等成正比。高校可适当增加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济投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津贴、补贴及奖励等。
2.2完善辅导员编制
有研究显示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等学历不同辅导员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然而事业编制及合同制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并不盲目的追求高学历,从而避免高学历人才的个人能力及专业优势得不到发挥。合同制辅导员对前途较为迷茫,同时对职业的稳定性存在质疑,导致其职业幸福感明显下降,因此高校对于表现良好的辅导员实行编制,从而保证其职业幸福感的提高。
2.3加强辅导员的技能培训,为其个人发展提供道路
随着辅导员重要性的凸显,各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辅导员的培训,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及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其在工作种方法的无助感减少,职业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然而随着辅导员工作难度的加大,已有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其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可组织辅导员定期接受活动策划与统筹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心理疏导技能、政治理论、人际沟通技能、职业指导技能、突发事件处置技巧与方法等能力的培训。同时高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辅导员的晋升渠道,给予辅导员转岗机会等。
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关注并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才能建立稳定、高校率、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从而保证学生工作高校开展。
参考文献:
[1]马婷.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3).
[2]毛芳才,莫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培养探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2(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职业幸福感是指人在从事的工作中得到的稳定、持续的快乐体验,幸福感的程度直接对受体产生着较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对象为大学生,对学生进行道德交流、思想指導等,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均可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幸福感低等现象,这与其工作中角色定位不准确,学校管理及评价机制不健全等有着直接关系,辅导员在工作中快乐感、满意感及价值感等均比较低,不利于其工作的良好展开,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校能辅导员幸福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1.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幸福感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个体自工作中根据自身定义的规范等对生活质量做出的总体体验及评价,能够反映个替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情感体验及认知评价两部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病幸福感的提高对于激发其工作动力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使得辅导员之间形成团队精神,同时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辅导员身心健康的保持,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职业幸福感较低,其工作现状分析如下。
1.1辅导员队伍建设较差,辅导员工作效能感较低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质量整体提高,然而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辅导员的年龄、知识及职称等方面结构角部合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较差,而老辅导员退休等,年轻辅导员经验不足等导致辅导员队伍青黄不接,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工作中面对问题,解决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辅导员的成就感。目前高校并无辅导员的职级评定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其自身职业规划动力明显减弱,在工作中缺乏信心与激情。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出现一些硬性指标,对其文章发表、科研、课时量等均有要求,然而为了完成这一指标,较多的辅导员在学校不得不承担系统的课程,针对就业指导、形势政策课程等开展讲座,而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较为繁琐,这就导致辅导员的幸福感明显下降。
1.2认可度较低,辅导员的幸福感指数低
高校辅导员一般实行白天8小时工作制度,部分民办高校甚至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辅导员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还要对学生的就寝等管理,导致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时间延长,自由时间较少,不利于辅导员提升及发展自身的科研能力及水平,有调查显示44.05%辅导员认为日常工作过于繁琐,由此可见,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普遍较低。目前高校普遍将工作重点放在学校科研及教学水平上,而对辅导员的工作支持度较低,辅导员在学校需要受到上级领导和其他相关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后勤、保卫等多个部门的指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的自尊,职业幸福感明显下降。而有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普遍认为工资福利等待遇较差,付出与所得严重失衡,辅导员很难感受到职业幸福感。
2.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发展,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加,而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亦相应增多:①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群体呈现出行为及思维多样化,而学校工作任务的增多等,均导致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增加,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多。②职业角色定位模糊,社会认同感低等导致辅导员的成就感及自我认同感明显下降,辅导员在工作中感到前途迷茫,看不到职业未来,职业幸福感下降。③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较为枯燥反复,长期下来,辅导员出现明显的内心懈怠,幸福感被湮灭。
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因此高校在辅导员管理中要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2.1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及待遇
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满足后才可能更好的参与进工作中去,更好的认识并实现自我价值。针对目前辅导员认为的付出与得到失衡现象,高校可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情况、内容就能力等提高其薪资待遇,随着职位的提升、年龄的增长及工作经验的增加等,相应的他提高其收入,从而使其年龄、职务与职务等成正比。高校可适当增加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济投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津贴、补贴及奖励等。
2.2完善辅导员编制
有研究显示专科、本科、硕士及博士等学历不同辅导员幸福感差异并不显著,然而事业编制及合同制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并不盲目的追求高学历,从而避免高学历人才的个人能力及专业优势得不到发挥。合同制辅导员对前途较为迷茫,同时对职业的稳定性存在质疑,导致其职业幸福感明显下降,因此高校对于表现良好的辅导员实行编制,从而保证其职业幸福感的提高。
2.3加强辅导员的技能培训,为其个人发展提供道路
随着辅导员重要性的凸显,各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辅导员的培训,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及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其在工作种方法的无助感减少,职业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然而随着辅导员工作难度的加大,已有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其工作需要。因此高校可组织辅导员定期接受活动策划与统筹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心理疏导技能、政治理论、人际沟通技能、职业指导技能、突发事件处置技巧与方法等能力的培训。同时高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辅导员的晋升渠道,给予辅导员转岗机会等。
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关注并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才能建立稳定、高校率、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从而保证学生工作高校开展。
参考文献:
[1]马婷.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3).
[2]毛芳才,莫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培养探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