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归纳了五种关于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阐述了数学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主张数学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新课的导入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直接为教学新课做准备的。除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外,还要起到引起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新课的导入犹如百米赛跑中的起跑,如果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狀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索情景中。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出浓烈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学生们对知识的探求便可水到渠成。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中的导入技巧。
一、设疑导入,蓄势激趣,启迪思维
心理学家指出,小学生的心理水平, 一旦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时, 便会产生矛盾。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往往是从矛盾的冲突和问题的疑点开始的。为此,我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抓住矛盾线索和发人深思的问题。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扣开他们思维的闸门。例如,教“正比例应用题”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一般物体的高度我们都可以直接测量,但如果要测量大树、楼房以及学校旗杆的高度,我们总不能爬到顶端去量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测量出它们的高度呢?我们学习了新课便知道了。这样的导入,学生们在脑海里产生了悬念,他们都表现得极为好奇,个个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培养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而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口、脑、手、眼并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高剪开两份,然后拼一拼,看可拼出哪些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就拼出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推出公式就很容易了。
三、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激活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的第一喜好。因此,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喜好,以游戏形式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2的倍数的特征”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的座号为例,让座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轮流把号数写到黑板上,然后问:“黑板上的数有什么特点?”经我这么一问,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起来了,并积极地发表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从而直达新课。
四、故事导入,诱发兴趣,促进思维
故事人物形象鲜明,事例感人,最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以故事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圆的周长”时,涉及到圆周率。在讲课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使学生认识了这位历史伟人。因此,他们对圆周率的认识就更为深刻了。接下来他们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新知。
五、情境导入,激发动机,发展思维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当学生一旦对某种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往往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因此,采用这种导入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做:准备10个气球,上课时,先请5个学生出来,每人拿1个。接着问:“还剩多少个气球?”学生就会回答:“5个。”又问学生:“他们还可以每人分到1个吗?”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我又让那5个学生出来每人再拿1个气球。结果学生们都有目共睹:5个人分了两次气球,10个气球就刚好分完,而且分得非常公平,每人都分到2个。我便因势利导:“这就是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受到了激发,接下来的思维活动便一浪接一浪。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待教者自己去探究。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导入,都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环境等多方面的主观与客观条件。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新课的导入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直接为教学新课做准备的。除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外,还要起到引起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新课的导入犹如百米赛跑中的起跑,如果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狀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索情景中。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出浓烈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学生们对知识的探求便可水到渠成。下面谈谈我在数学课中的导入技巧。
一、设疑导入,蓄势激趣,启迪思维
心理学家指出,小学生的心理水平, 一旦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时, 便会产生矛盾。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往往是从矛盾的冲突和问题的疑点开始的。为此,我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抓住矛盾线索和发人深思的问题。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扣开他们思维的闸门。例如,教“正比例应用题”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一般物体的高度我们都可以直接测量,但如果要测量大树、楼房以及学校旗杆的高度,我们总不能爬到顶端去量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测量出它们的高度呢?我们学习了新课便知道了。这样的导入,学生们在脑海里产生了悬念,他们都表现得极为好奇,个个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培养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而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口、脑、手、眼并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导入:让学生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高剪开两份,然后拼一拼,看可拼出哪些学过的图形?学生很快就拼出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推出公式就很容易了。
三、游戏导入,引起兴趣,激活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的第一喜好。因此,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喜好,以游戏形式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2的倍数的特征”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的座号为例,让座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轮流把号数写到黑板上,然后问:“黑板上的数有什么特点?”经我这么一问,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起来了,并积极地发表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从而直达新课。
四、故事导入,诱发兴趣,促进思维
故事人物形象鲜明,事例感人,最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以故事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圆的周长”时,涉及到圆周率。在讲课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使学生认识了这位历史伟人。因此,他们对圆周率的认识就更为深刻了。接下来他们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新知。
五、情境导入,激发动机,发展思维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当学生一旦对某种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往往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因此,采用这种导入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做:准备10个气球,上课时,先请5个学生出来,每人拿1个。接着问:“还剩多少个气球?”学生就会回答:“5个。”又问学生:“他们还可以每人分到1个吗?”回答是肯定的。于是,我又让那5个学生出来每人再拿1个气球。结果学生们都有目共睹:5个人分了两次气球,10个气球就刚好分完,而且分得非常公平,每人都分到2个。我便因势利导:“这就是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受到了激发,接下来的思维活动便一浪接一浪。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待教者自己去探究。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导入,都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学生、环境等多方面的主观与客观条件。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