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学习是以直接性的经验为支撑、依托实实在在的活动或游戏展开的。教师要充分整合幼儿的生活、学习资源,巧妙合理地安排幼儿的每日活动,以最大限度支持和推动幼儿经验的发展,从而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
一、统整资源,创建游戏阵地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创造游戏的环境,搭建游戏的平台,整合生活和学习中的资源,推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以契合幼儿内心成长的诉求。
幼儿活动的空间是多重的。很多幼儿园都开辟了专供幼儿活动或游戏的场所。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及幼儿的天性特点,将这些环境、场所资源进行统整,打破原本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限,贯通游戏方式和培养维度,设置出具有鲜明主题特征的游戏阵地,比如语言发展屋、童话探险岛、数字王国、风车舞台等。不同的阵地有着不同的风格,更有着不同归属的训练方向,因此材料的设置与投放、实践的操作与调整,都需要与具体的游戏主题相关,教师要善于提升这些主题阵地的使用频率,带给孩子们更多的选择与思考。
游戏阵地的创建,不仅丰富了幼儿课程游戏的素材内容,让幼儿的实践操作变得更加便捷,更给予了幼儿更为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激发了幼儿内在的游戏认知心理。
二、传承利用,开掘游戏资源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游戏项目;不同的地域,也有着不同的游戏主题;不同的幼儿园,其历史和人文蕴藏着不同的文化气息,所开展的游戏也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幼儿课程游戏化需要与本土的传统游戏进行整合,既可以是旅游项目,也可以是农耕资源,这些都滋养了不同形式和主题的游戏,丰富了幼儿课程的资源。
像很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游戏,如丢手绢、滚铁环、跳房子等,对当下幼儿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只要教师能够积极改革与创新,并将其与具体的课程联系起来,就能将课程游戏化落到实处。
例如传统游戏掷沙包,如果瞄准的对象是孩子,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教师可以将“抛掷”修改为“运输”,创设具体的游戏场景,要求幼儿运用头、肩、腿、腕等身体部位,以最快的速度将一定数量的沙包运输到规定地点。这一游戏可以与体育课程整合,并渗透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增强了游戏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趣味性,还训练了幼儿互相合作的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家校联姻,延展游戏范畴
在幼兒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和老师,因此课程游戏化不仅需要维持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借助家校联姻的活动,让家长参与课程游戏化,这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亲子之间的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可以在相应活动中组织幼儿与家长开展大脚背小脚的游戏,孩子将一只脚放在大人的脚上,然后大人抓住孩子的手,在发出指令之后,家长带着孩子向前跑,但是孩子的一只脚要始终放在大人脚上,不能离开脚面,看看哪一个家庭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这个游戏的开展,就需要家长与孩子具有明确的配合意识,比如身体要保持平衡,两人的速度要保持一致等。每次幼儿和家长赢得比赛之后,就能够听到欢呼,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能力,也改善了亲子关系。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娇生惯养,一旦离开父母,就显得胆怯;遇到一点困难和障碍,就会直接放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将亲子关系从家庭转移到其他环境,鼓励孩子在游戏中释放自我,锻炼自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亲子之间的游戏不要太在乎结果,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真实的游戏中感受教育的力量,体会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总之,幼儿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要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联合多维的力量,构建主题游戏阵地,继承与创新游戏形式,在亲子活动中延展游戏范畴,丰富幼儿游戏的具体活动,拓展幼儿游戏开展的方式,从而契合幼儿内在的认知需要,保障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一、统整资源,创建游戏阵地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创造游戏的环境,搭建游戏的平台,整合生活和学习中的资源,推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以契合幼儿内心成长的诉求。
幼儿活动的空间是多重的。很多幼儿园都开辟了专供幼儿活动或游戏的场所。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而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及幼儿的天性特点,将这些环境、场所资源进行统整,打破原本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限,贯通游戏方式和培养维度,设置出具有鲜明主题特征的游戏阵地,比如语言发展屋、童话探险岛、数字王国、风车舞台等。不同的阵地有着不同的风格,更有着不同归属的训练方向,因此材料的设置与投放、实践的操作与调整,都需要与具体的游戏主题相关,教师要善于提升这些主题阵地的使用频率,带给孩子们更多的选择与思考。
游戏阵地的创建,不仅丰富了幼儿课程游戏的素材内容,让幼儿的实践操作变得更加便捷,更给予了幼儿更为广阔的自由选择空间,激发了幼儿内在的游戏认知心理。
二、传承利用,开掘游戏资源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游戏项目;不同的地域,也有着不同的游戏主题;不同的幼儿园,其历史和人文蕴藏着不同的文化气息,所开展的游戏也带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幼儿课程游戏化需要与本土的传统游戏进行整合,既可以是旅游项目,也可以是农耕资源,这些都滋养了不同形式和主题的游戏,丰富了幼儿课程的资源。
像很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游戏,如丢手绢、滚铁环、跳房子等,对当下幼儿仍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只要教师能够积极改革与创新,并将其与具体的课程联系起来,就能将课程游戏化落到实处。
例如传统游戏掷沙包,如果瞄准的对象是孩子,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教师可以将“抛掷”修改为“运输”,创设具体的游戏场景,要求幼儿运用头、肩、腿、腕等身体部位,以最快的速度将一定数量的沙包运输到规定地点。这一游戏可以与体育课程整合,并渗透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增强了游戏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趣味性,还训练了幼儿互相合作的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家校联姻,延展游戏范畴
在幼兒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父母和老师,因此课程游戏化不仅需要维持幼儿与老师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借助家校联姻的活动,让家长参与课程游戏化,这不仅是儿童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亲子之间的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可以在相应活动中组织幼儿与家长开展大脚背小脚的游戏,孩子将一只脚放在大人的脚上,然后大人抓住孩子的手,在发出指令之后,家长带着孩子向前跑,但是孩子的一只脚要始终放在大人脚上,不能离开脚面,看看哪一个家庭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这个游戏的开展,就需要家长与孩子具有明确的配合意识,比如身体要保持平衡,两人的速度要保持一致等。每次幼儿和家长赢得比赛之后,就能够听到欢呼,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能力,也改善了亲子关系。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庭中娇生惯养,一旦离开父母,就显得胆怯;遇到一点困难和障碍,就会直接放弃。因此,教师可以在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将亲子关系从家庭转移到其他环境,鼓励孩子在游戏中释放自我,锻炼自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进程中,亲子之间的游戏不要太在乎结果,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真实的游戏中感受教育的力量,体会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总之,幼儿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要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联合多维的力量,构建主题游戏阵地,继承与创新游戏形式,在亲子活动中延展游戏范畴,丰富幼儿游戏的具体活动,拓展幼儿游戏开展的方式,从而契合幼儿内在的认知需要,保障每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