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x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为了美化教室,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进行了一次教室布置的检查评比。走进一间间教室,带给我们的是一阵阵的惊喜和赞叹。
  “哇! 好漂亮的手工作品啊!你瞧!这个‘小巧手’栏目设计得多好!它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一个展示自己手工作品的地方。这个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来一定会很棒!”
  “你看!这个‘星光园’,有‘劳动星’‘文明星’‘勤奋星’‘进步星’……奖励面又多又广,一颗颗闪烁的星星里张贴着孩子们灿烂笑脸的相片,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成功和自信!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我是家长,我会为老师对孩子的关注而感动!”
  “快来读读他们的班训:向上!向上!努力向上!简短而精炼,多么富有朝气和节奏感!”
  “瞧!这个班的教室里还养有漂亮的金鱼,种有许多的绿色植物,墙壁上还有学生的书画,图书角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多么雅致的教室啊!”
  ……
  在一阵阵欣赏和赞叹声中,我们看到许多班级除了设有“卫生角”“学习园地”“队角”外,还设有“读书园地”“星光园”“班规”“仪容镜”“医疗站”,并且以《我爱我家》《成长的足迹》《英语之家》《手风琴之家》等为主题,充分利用墙壁、玻璃窗、走廊来设计和布置班级, 班班有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路走下来,跟随着教师一起参与教室评比的学生代表们纷纷向我们表达了他们的幸福感。这个学生说:“我们班图书角的书可多了,下课了,大家都喜欢到图书角找自己喜欢的书看!现在,我们班上同学懂得的知识可多了,老师还在班上进行了读书小博士评比。哈哈,我也被评上啦!”那个学生也抢着说:“我们教室里到处都是绿色,就像一个小植物园,每天一到学校,同学们就争着照顾它们!我们希望我们的教室绿意盎然!”另一位学生又说:“以前我很爱在教室打闹,大声说话,现在每天一进教室,我就想起班上贴的《弟子规》,我就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轻声和同学们说话、打招呼。”……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让我们感受到了班级变化带给他们心灵和行为的变化,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浓浓的班级文化气息。
  [案例诊断]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给学生增添了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了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由于美化了教室环境,班级里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这就是重视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看似与学生成绩没有直接关系,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如教室环境、班级设施、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学生在各方面经受了培养和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将产生极具影响的效应,其潜在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对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构建班级文化,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呢?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层面着手。
  一、第一层面:美化班级环境,培养学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教室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有着无声的教育作用,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赋予班级环境一定的教育意识,在环境布置上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色彩、格调、形式、教育功能等方面进行布置,力求色彩协调、格调活泼、形式常新,寓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努力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使班级的各种物化东西都能体现班级的个性和精神,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在这样一个干净的环境中得到提高。
  二、第二层面:建立班级制度,培养学生对“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仅仅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感情归属,只能使班级团结,要使班级向前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因此,我们可通过班级制度的建立,规范班级成员的言行,让每一个人都承担一定的义务,以培养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班集体建设中,很多班级设立了自己的《班规》《班风》《星级学生评比标准》《班级一日行规》等制度、公约,这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班级的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也使每个学生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要注意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不断赋予制度以和谐的色彩和文化的色彩,给制度以灵魂,真正实现具体规定与培养目标的和谐统一,实现制度的规范作用与激励作用的共同发挥,逐渐使学生养成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事业、工作,甚至是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的培养都是一脉相承的。
  三、第三层面:凸显班级文化,在“家”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班级文化是“隐形的教育”, 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班级精神文化的形成,如“外倾、随和、负责、创新”“活泼、严谨、团结、奋进”“自信、励志、合作、进取”“诵读经典,做有根的人”“做道德美德好少年”等。这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我们要把这些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而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使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精神振作、身心愉快、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就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了道德认同感。在这种良性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也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很多观念逐步成型,班级就会朝着共同的、良好的预期目标发展。
  正如古人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是一门需要用心耕耘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像春雨一样,默默地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可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让学校从“班文化”到“室文化”“楼文化”和“墙文化”进行建设,营造浓浓的育人氛围,让校园处处流淌着道德文化的气息,努力构建生命校园、思想校园和知识校园,着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愿每一位班主任都来做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心人,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家”,让大家的内心都产生一个共鸣:“我爱我家!”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原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二泉映月》的课后生字表曾将二类字“搀”的拼音标注为“cóng”。于是,不少学生读到“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一句时,都把“搀”字读成了“cóng”音。在惋惜教材的不慎对学生造成误导的遗憾之余,我不禁又在心中琢磨起对这一资源的开发来,于是继续调整原来的教学步骤,增添质疑、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明白:教材也会出错,不要迷信教材,要有主见,
王二小卖西瓜,站在风里乐哈哈。——飘  竹当头,目当肚,一横当屁屁,撇竖当脚走。——算  山上是树木,树木有枝丫,大手抓住它,使劲往上爬。——攀  小时候,学到笔画多的生字就头疼,写错了被罚抄更是头疼。记得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喜欢用儿歌引导我们记忆生字。有些儿歌让人听了哈哈大笑(算),有些生动形象直达字义(攀),有些押韵如顺口溜(飘),总之记忆犹新,终身难忘。实践证明,儿歌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可以活
儿童通过绘画表现内心情绪和身临其境的体验,表达人之初无邪的情感。在绘画教学中,教师既要保留住学生的纯真童心,又要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帮助学生用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将学生的情感需求摆在第一,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童画”世界里自由翱翔。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走进绘画的幻想世界  例如,在《我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任。作文教学以其独有的教学内容、训练方式和训练过程,集中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语文技能的运用等方面的情况。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学生做人。  小学作文的创新,需要遵循新修订的大纲的主要精神,不拘形式地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想写的,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表达等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从开始的课程性、任务性,发展到现在的探讨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鼓动性、鼓励性,一线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一、变“Understand?”为“Any questions?”的奇妙    多次讲完新课,或者讲完一条题目,或者解决了孩子们的一个疑问,或者布置完作业,总会加一句“Understand?”,就在孩子们齐声回答的“Yes”中,老师带着满意离开了。其实多次发现
愉快的假日生活是学生期盼的,而假日作业是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实践,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促进技能技巧的形成。那么,设计怎样的假日作业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巩固所学,又能快乐地度过假日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增强作业的情趣性,让学生愿意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因此,老师在布置作业前,一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性表达的一个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读是积累素材的关键  唐代诗圣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简单的话,其意义却耐人寻味。阅读对写作来说,应该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提升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更多的研究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激起兴趣上,忘记了促成兴趣的维持和发展。教学的过程毕竟是漫长的,教学的内容终究是丰富的。本文试从兴趣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性角度做一个简单的勾勒。  一、激发:创设氛围,创新导入  高尔基曾经这样谈自己的写作经验:“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优化设计提问内容,掌握课堂提问技巧,使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英语课堂艺术性提问的类别与运用  1.激趣式提问  我们还需根据不同的班情和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与辅导。  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结合新课内容,利用前两课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设计了以下问题:  T:Where is the boy?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一种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共情技术”也被逐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那么,什么是“共情式”教学呢?它是指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感受生活(师生共情)或引导学生完全融入教学内容所阐述的情境之中去感受文本内容并产生情感共鸣(生本共情),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