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点亮师生梦想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本刊记者来到荆门市竹园小学,对湖北省首批小学正高级教师、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荆门市竹园小学校长吴晓梅进行了专访。采访中,吴校长就校园文化创新及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创新是文化核心,更是发展方向
  记者:学校的文化内核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师生面貌和精神状态,也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办学氛围和品位。您对学校文化的核心特质是怎样理解的?学校的文化核心又是什么呢?
  吴晓梅:新时期,学校文化主题内核的提炼在尊重学校传统、综合资源、发展愿景的基础上,其共性的特质应该与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一致,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一致,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规律一致,与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一致。
  竹园小学仅有20年的办学历史,最初只有400多名小学生,如今有2200多名小学生,近300名幼儿。学校培养出了“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天才诗人”王芗远,身残志坚的湖北艺术之星、全国知名的笛箫演奏新星张琪慧等优秀学生,获得了“全国特色学校”的美誉,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广大社会人士和家长信任的品牌学校,成功实现了从薄弱校到优质校的跨越。这种跨越式转变得益于奋发向上、坚韧不拔、敢于争先的竹园精神,得益于“竹蕴高节、园育栋梁”的理想追求,更得益于以竹园精神和竹园理想支撑的气势恢宏的全面创新的行动。
  “创新”在十八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我校将“创新”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和主题,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之源,既是对十八大精神的创造性落实,也是促进学校第二次腾飞的智慧之举。我校以创新凝聚思想、统一行动,以创新激活师生创造激情,开发师生最大潜质;以创新点亮师生的梦想,成就师生。
  记者:作为学校的文化主题,创新理念如同一杆旗帜,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了方向的指引,那么在将创新落在实处上,学校有哪些做法呢?
  吴晓梅:创新就是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积极主动、勇于开拓,追求最新、更新,追求最好、更好,追求超越,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超越过去。以这样的价值追求,我校在学校发展理念、策略、思路和学校管理、党建等各个领域都实践了创新主题。
  我们通过提升三大特色:葫芦丝艺术教育特色、科普教育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实践五大工程:名师塑造工程、活动育人工程、课改创优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文明素养提升工程,落实四大任务: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推动学校创新发展。
  学校三大特色建设均围绕课程、师资、教材、活动、评价、环境氛围营造六大板块积极创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特色项目立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立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充分发展,不为特色而特色。学校形成了特色化发展的三个标志:一是普适性,学生全员参与,80%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掌握,每个毕业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了学校的特色素养;二是稳定性,学校三大特色成功扎根课程,实现了十几年的持续发展;三是公认度,学校三大特色获得家长、社会人士广泛认可,吸引了不少学校慕名观摩考察,学校荣获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省科普示范学校、全国特色学校等美誉。创新文化思想的鲜花在学校各个领域璀璨绽放。
  教学创新应关注本真的追寻
  记者: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思潮比比皆是,您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怎样的?
  吴晓梅:课堂教学改革有两条鲜明的主线,一条是以教学程序改革为特征的各种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一条是以现代新技术多媒体运用为特征的各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研究。我认为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都应该始终立足实际,解决问题,关注教学本身。
  教学的本真还是教会学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本是生命意义的启迪,教学本是智力的大开发。教学无论怎样改革,都必须着眼三个主旨:学会学习、启迪智慧、明白做人。立足这样的主旨,教师的教学要在自主、合作、探究、快乐上下功夫,以学定教,让课堂演绎学生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合作探究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体验学习的快乐。小学教育是打基础,我们的教学改革要致力于给学生打下终身学习、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基础。
  记者:竹园小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是怎样做的?
  吴晓梅: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教书育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学中要看到大写的“人”字。这个“人”就是师生的个性、智慧、精神和生命。有了这样的“人”,课堂就是创造的天堂。
  竹园小学的教学改革呈现出三个较好的态势:一是以课堂改革立起教师的创造成果。学校教师要么独立开展小课题研究,要么组队抱团共同研究一个课题。我们着眼通过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聚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取得具有操作价值的教学研究成果。二是以课堂改革立起师生灵动的个性。我们的课堂体现出一种自由开放的育人豪情:不用固定的模式束缚教师,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式;不用刻板的方法要求教師,教学灵活多变,以学定教;不用教条的思路限制教师,课堂要有教师的个性,教师要把自己当成资源,把学生当成资源,让课堂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以课堂立起学生学习力的真实生长。我们追求教学实效,课堂上要见到学生思维的律动,见到学生经验的积累,见到学生能力的增长,见到学生合作的愉悦。
  记者: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学校也做了不少尝试,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吴晓梅: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融合与应用,在充分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学、科研、管理、学生求知、教师专业发展、家校结合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让教师能用、会用、乐用、用好。具体做法是:完善网络设施建设,让“应用”一帆风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让“应用”得心应手;创设网络一体化育人氛围,让“应用”无处不在;构建多样化信息展示平台,让“应用”随处可见;优化创客实践内涵,让“应用”高瞻远瞩。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全方位应用的基础上,学校将“创客”活动作为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亮点,在机器人教育、航模制作、科学探究活动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在2017年“湖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促进会”上,学生制作的变色声控灯、自动糖果贩卖机、会说话的机器人等作品,具有丰富的信息技术含量,受到与会者高度好评。“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从信息化环境改造、教材创编、创客课程普及、师资优化、创客活动提升等方面积极创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点亮师生梦想的火花。
  构建“五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
  记者:您认为好的德育应该是怎样的?
  吴晓梅:小学德育关键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懂得分辨真善美、假丑恶,形成积极向善向上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给学生打下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
  我认为好的德育在于有科学、明确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知道小学德育是为了什么,具体要做什么,要怎样做。尤其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注重以教师的示范作用影响学生,让教师的德行成为学生的行为范本;注重突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诚信、宽容、责任心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怎样与他人相处,懂得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的责任;注重以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品行、习惯、价值观以及兴趣、性格、爱好的养成和发展;注重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育人的网络平台;注重德育与学科教学的自然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注重从小处入手,从细处着眼,以生动多样的形式落实德育任务;注重尊重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让德育实效随着学生的成长自然显现。
  记者:学校在德育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举措呢?
  吴晓梅:我们学校实施了德育“五大创新”:其一,创新家庭教育常态。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站开办了家长学校。这所独特的网络家长学校,以“家校访谈”的形式进行,主持人是校长,参与者是优秀家长。访谈每周一期,一期一题,其他家长在学校微信“家校访谈”专栏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身边的先进家教经验。其二,创新队伍建设模式。“立己方可立人”,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还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我们在观念上“启悟”,启迪班主任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在学生进步、班级荣誉、活动创造中体验教书育人的幸福;在方法上“传习”,每月召开一次“班级管理诸葛会”,交流经验、探究方法;在评价上“优待”,每年评选名班主任,每周评选“最美竹园人”,在学校微信及网站中持续宣传报道班主任先进事迹,鼓励班主任创新方法、乐于奉献。其三,创新主题教育方法。为了提高主题教育实效,我们做到了“三统一”:统一主题教育内容,针对学生中极易发生的问题,如校园欺凌、留守儿童等确定主题;统一教育模式,基本形成了“提出问题—案例剖析—互动讨论—方法提炼—自我警醒”的五环节主题教育模式;统一意见反馈,每次主题活動及时回收师生体会和感受。其四,创新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其五,创新自主管理策略。学校倡导学生轮流自主参与课间、午间管理,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六个一”竹园之星评选活动,以“六个一” 的标准(每天弯弯腰捡起一片纸屑,每天在家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每天阅读一篇课外文章,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文,每周记诵一句名言,每周写一篇周记),实现学生对课余时间的自主管理,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导航。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五位一体的德育新模式得以构建。
其他文献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学习结束后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再现  片断一 迁移引新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数,这个数(板书“100000000”)怎样读?  生1:读作一亿。  师:1亿有多大?  生2:1亿是10个一千万。  生3:1亿是100
“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这是我们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中说的比较多的8个字。  得什么,概括地讲,就是学生能够得到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干货”。  一节习作指导课,指导的内容是“说说心里话”,教学过程大体是:解读习作要求→口述“心里话”→编写习作提纲→习作。课堂教学氛围并不沉闷,学生用两节课的时间,都完成了习作。课后,教研组对学情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调查分析:①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写出一篇文章外,认知
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在每一个课程活动中,如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程体验活动和课外延伸专栏等,每一个活动都蕴含着可立求真的教育理念。  一、寻求思维本质,感受数学之真谛  数学思想是一笔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财富,也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风景。因此,在数学课堂上着眼“联系”寻找本质,借助这样的思维训练,教师能帮助学生形成归纳、建模等数学思想。  如,在教学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时,教师从以下几个角度培养学
要设计出科学适当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首先得找到高中文言文教学最基础的目标,即“本元”目标。这个目标只有既遵循《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全国卷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考纲》)、《考试大纲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相关规定,又关注当代高中生的实际学情,才“合法合情”。如何设定出这样的目标?  一、遵循课标要求,设定“本元”目标  《新课标》倡导遵循“知识和能
一、目标意义不能代替真实感受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一些来源于儿童生活世界的主题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恢复真实感受,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但在课堂教学时,有的教师习惯于从主题图中抽象出一个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来,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意义提示去学习。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教材中有“我很整洁”的学习内容。在“好孩子,爱整洁”的主题下,有“刷牙”的图像。学生通过学习,知道每天要科学刷牙。但学生在刷牙
“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蔡元培先生这句话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在增强师生向心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体提升办学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宜昌市西陵区常刘路小学(以下简称“常刘路小学”)的“跃美文化”源于学校的体育特色,但又不囿于体育,而是将课堂建设、德育建设等融为一体,构建出的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常刘路小学的前
《孔乙己》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编排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这篇文章的主旨,主流的解读是这样的: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虚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的描写,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很长时间内,我对这种解读并没有产生怀疑。究其原因:一是《教
在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一位老师主备、主讲了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列夫·托尔斯泰》。他将这篇文章确定为主题型文本,并据此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崇敬、感激之情。②感知文本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表达效果。③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这位教师用课件简介了托尔斯泰的生平及著作,配乐朗读了文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学校新一轮课堂改革的方向。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十七章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授课过程为例,探讨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下发导学提纲。  首先,在导学提纲中为学生做明确具体的学法指导。如“研读教材76页能量守恒定律部分,按照导学提纲的提示,独立完成情境探究”等。接着,教
新授课结束后,部分学生对新知识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此时,开展整理和复习教学,能够起到理清思路、明晓算理、巩固内化的作用。如何设计一节复习课?笔者结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回顾梳理,培养分析观念  回顾梳理环节,笔者主要借助“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学习单”内容如下:  1.通读教材中的例题,想一想每道例题主要学习的是什么?  2.哪些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