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一、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最乏味的环节,而识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快识字,才能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巧妙利用生活资源,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在头脑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如教学“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与这四个传统节日相关的情景画面,请学生说说这分别是什么传统节日,人们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这些词语,让学生在情境中读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再是抽象的字词,而是具体可感的画面了。然后,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及家人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心情怎么样,在谈了切身感受之后,再来读这些词语,将词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那么读出来的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词串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回忆着生活,品味着情感,发挥着想象,交流着体验,诵读着词语,真是乐趣横生。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枯燥为快乐。
二、情真意切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
如《掌声》一课中有两处掌声,第一处掌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掌声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教学中,我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心理和感受,从而理解掌声的内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这样,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轻而易举地进入角色,体会角色的思想情感。一个学生饱含深情地说道:“小英,勇敢点儿,我们相信你能行!”另一个学生充满鼓励地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真诚的话语来自生活的体验和积淀,我趁势引导学生再扮演小英,说:“小英听了同学们掌声,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在心里说什么呢?”已经入境的学生很自然地转换成小英,说:“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的!”我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唤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创设了一个富有磁性的“情感场”,于此情此景中读书,学生兴趣盎然,真情实感油然而生。
三、真实生动的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诚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生活积累。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外面下起了大雪。对于一般人来说,下雪就是下雪,但对于一个敏感的语文教师来说,这是天赐的教学情境。于是,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上感受下雪时的欢欣。他们时而抬头凝望雪花飞舞的天空,时而欣赏落入手掌的雪花,时而追逐着……然后,我又组织小朋友们将所见、所闻、所想描写下来。学生们一气呵成,写出了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平时,我指导学生围绕节假日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制作一张贺卡,向妈妈表示感谢和祝福;植树节,栽一棵树,写下自己的植树过程;端午节,学着包粽子,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双休日,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大扫除,学做一道菜,给爷爷捶背……笔者身在农村学校,身边有数不尽的自然资源——辽阔的田野、翩翩的黄蝶、夏夜的蛙声,都是学生无穷无尽的生活仓库,我常常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入挖掘提炼生活中的题材,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学生的作文才会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真切的情感体验,真实生动的语言表达。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以课堂为阵地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把源头活水引进课堂,让课堂真实有效、多姿多彩!
(责编韦淑红)
一、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最乏味的环节,而识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快识字,才能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巧妙利用生活资源,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在头脑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如教学“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与这四个传统节日相关的情景画面,请学生说说这分别是什么传统节日,人们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这些词语,让学生在情境中读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再是抽象的字词,而是具体可感的画面了。然后,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及家人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心情怎么样,在谈了切身感受之后,再来读这些词语,将词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那么读出来的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词串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回忆着生活,品味着情感,发挥着想象,交流着体验,诵读着词语,真是乐趣横生。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枯燥为快乐。
二、情真意切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
如《掌声》一课中有两处掌声,第一处掌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掌声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教学中,我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心理和感受,从而理解掌声的内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这样,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轻而易举地进入角色,体会角色的思想情感。一个学生饱含深情地说道:“小英,勇敢点儿,我们相信你能行!”另一个学生充满鼓励地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真诚的话语来自生活的体验和积淀,我趁势引导学生再扮演小英,说:“小英听了同学们掌声,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在心里说什么呢?”已经入境的学生很自然地转换成小英,说:“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的!”我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唤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创设了一个富有磁性的“情感场”,于此情此景中读书,学生兴趣盎然,真情实感油然而生。
三、真实生动的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诚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生活积累。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外面下起了大雪。对于一般人来说,下雪就是下雪,但对于一个敏感的语文教师来说,这是天赐的教学情境。于是,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上感受下雪时的欢欣。他们时而抬头凝望雪花飞舞的天空,时而欣赏落入手掌的雪花,时而追逐着……然后,我又组织小朋友们将所见、所闻、所想描写下来。学生们一气呵成,写出了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平时,我指导学生围绕节假日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制作一张贺卡,向妈妈表示感谢和祝福;植树节,栽一棵树,写下自己的植树过程;端午节,学着包粽子,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双休日,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大扫除,学做一道菜,给爷爷捶背……笔者身在农村学校,身边有数不尽的自然资源——辽阔的田野、翩翩的黄蝶、夏夜的蛙声,都是学生无穷无尽的生活仓库,我常常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入挖掘提炼生活中的题材,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学生的作文才会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真切的情感体验,真实生动的语言表达。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以课堂为阵地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把源头活水引进课堂,让课堂真实有效、多姿多彩!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