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古诗词是学生语文学习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部分,欣赏古诗词对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有较高要求。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其表达形式多样、言简意赅等优点被大众所熟知,同时也是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古诗词所隐藏的审美情趣、品德修养等优秀特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突破学习思维禁锢、完善自身品格。教师应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从文化传承、审美意识建立等角度切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审美鉴赏与创造
美的定义是广泛的,个体之间的审美观也存在一定差异。高中生群体的学习压力相较于小学初中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导致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产生懈怠消极的心理,并将语文学习定义为“死记硬背”。而古诗词本身意象丰富,其既可以表达出豪情万丈,又可以表达出婉约风情,可以说是内蕴极其丰富。但纵观高中生现有的古诗词学习情况,普遍存在对其不具备足够的审美认知,但语文从某一角度可以说是一门欣赏美的学科,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语言美、艺术美等多种美学形式,这既能帮助其提升文学欣赏水平,又能使个人审美观得到良好发展。对此,教师应尝试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审美鉴赏,进而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质的飞跃。
如教师讲柳永的《雨霖铃》这一课,该词作为婉约派词人柳永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从词中所透露出来的“言有尽而意无穷”,都值得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和体会。为了给学生打造一个生动的诗词审美场景,教师可提前制作对应的教学视频。视频中教师尽量还原词中所描述的“在烟雨蒙蒙、寒蝉凄切中长亭送别,兰舟催发却不忍离别”的场景,并配上哀婉低沉的背景音乐,使整个视频能在播放过程中渲染出悲伤、幽怨的氛围。而后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该词中的意境之美。随后教师再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設”等句子进行讲解赏析,使学生在原有的情境氛围基础上对技巧之美有更深的体悟,从而令学生逐渐明白诗词审美的重要性。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存在与否决定人类能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相关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语文归根结底是应用型学科,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来完成人际交往、社会交流等多项活动。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在此阶段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完善个人思维。古诗词中看似并无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可用性资源,但实际上古诗词教学中的“咬文嚼字”能为学生提供思考推敲的平台。所以,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从“炼字”切入,促使学生在寻找“诗眼”的过程中反思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足之处,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如教学《琵琶行并序》,该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句被世人所称赞。为了使学生在该课时的学习中快速掌握该诗的精妙之处,教师可设计对应的问题。首先教师在正式教学前要求学生通读全诗,并且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最吸引你们?”以此使学生有明确目的去了解诗句。而后教师再收集学生答案:“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等,在后续的知识讲解中将学生答案一一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从诗句意义、修辞手法等方面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诗句中最为重要的地方是什么?”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会在缩小诗句格局的前提下分析诗句,将脑海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促进思维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实力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国力是否强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今天,青少年“崇洋媚外”的现象愈发泛滥,但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对此并不以为然,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国外的节日文化如数家珍,对于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的精髓却知之甚少。对此,教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可基于高中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这一现状来融入文化传承与理解,触动学生心灵,在课堂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主动吸收、接纳传统文化,并了解和承担起个人所承担的文化传承责任。
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中,该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叹,很好地凸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对此,教师可重点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同时,教师还可将我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对民族、社会、国家的发展更加关注,从而产生自主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语言构建与应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充分表现出来。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心理,尽量将复杂的古诗词教学设计成学生所喜爱的事情,同时将课堂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元素,令学生能拥有一个现代化课堂,进一步推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中学(735300)
一、审美鉴赏与创造
美的定义是广泛的,个体之间的审美观也存在一定差异。高中生群体的学习压力相较于小学初中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导致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产生懈怠消极的心理,并将语文学习定义为“死记硬背”。而古诗词本身意象丰富,其既可以表达出豪情万丈,又可以表达出婉约风情,可以说是内蕴极其丰富。但纵观高中生现有的古诗词学习情况,普遍存在对其不具备足够的审美认知,但语文从某一角度可以说是一门欣赏美的学科,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语言美、艺术美等多种美学形式,这既能帮助其提升文学欣赏水平,又能使个人审美观得到良好发展。对此,教师应尝试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审美鉴赏,进而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质的飞跃。
如教师讲柳永的《雨霖铃》这一课,该词作为婉约派词人柳永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从词中所透露出来的“言有尽而意无穷”,都值得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和体会。为了给学生打造一个生动的诗词审美场景,教师可提前制作对应的教学视频。视频中教师尽量还原词中所描述的“在烟雨蒙蒙、寒蝉凄切中长亭送别,兰舟催发却不忍离别”的场景,并配上哀婉低沉的背景音乐,使整个视频能在播放过程中渲染出悲伤、幽怨的氛围。而后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该词中的意境之美。随后教师再对“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設”等句子进行讲解赏析,使学生在原有的情境氛围基础上对技巧之美有更深的体悟,从而令学生逐渐明白诗词审美的重要性。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存在与否决定人类能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在相关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语文归根结底是应用型学科,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来完成人际交往、社会交流等多项活动。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思维,教师在此阶段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完善个人思维。古诗词中看似并无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可用性资源,但实际上古诗词教学中的“咬文嚼字”能为学生提供思考推敲的平台。所以,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可从“炼字”切入,促使学生在寻找“诗眼”的过程中反思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足之处,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如教学《琵琶行并序》,该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句被世人所称赞。为了使学生在该课时的学习中快速掌握该诗的精妙之处,教师可设计对应的问题。首先教师在正式教学前要求学生通读全诗,并且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最吸引你们?”以此使学生有明确目的去了解诗句。而后教师再收集学生答案:“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等,在后续的知识讲解中将学生答案一一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从诗句意义、修辞手法等方面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诗句中最为重要的地方是什么?”以此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学会在缩小诗句格局的前提下分析诗句,将脑海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促进思维发展。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实力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国力是否强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文化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今天,青少年“崇洋媚外”的现象愈发泛滥,但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对此并不以为然,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国外的节日文化如数家珍,对于我国本土传统文化的精髓却知之甚少。对此,教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可基于高中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这一现状来融入文化传承与理解,触动学生心灵,在课堂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主动吸收、接纳传统文化,并了解和承担起个人所承担的文化传承责任。
例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教学中,该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感叹,很好地凸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对此,教师可重点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同时,教师还可将我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对民族、社会、国家的发展更加关注,从而产生自主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语言构建与应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充分表现出来。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心理,尽量将复杂的古诗词教学设计成学生所喜爱的事情,同时将课堂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元素,令学生能拥有一个现代化课堂,进一步推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中学(7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