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就是从积极方面入手,用快乐向上的内容和积极方式塑造洋溢着快乐向上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很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语文这一学科包含价值观教育,又包含情感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
关键词: 快乐向上 语文课堂 作文教学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健康教育
(一)做个阳光教师,快乐感染学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充满阳光、朝气蓬勃的语文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的是身心愉快畅然。因此,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首先要阳光起来。
语文学科承载着中华文化底蕴,教材中的篇章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阳光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快乐向上心理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使他们快乐学习。如教学《猴子种树》一课时这样问:“猴子一开始种了什么树?乌鸦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猴子听完后怎么做?猴子第二次又种了什么树?麻雀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猴子听完后怎么做?猴子第三次又种了什么树?杜鹃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很感兴趣,可以扮演相应的角色,很快乐迫不及待就要分角色读课文。类似童话课文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充满阳光、富于朝气,自然给学生带来身心欢快,学课文顺畅,课堂气氛极好,培养学生爱上语文朗读。
(二)做个感恩教师,真情引导学生。
积极心理健康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对人民等的正面情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这些情感因素,用真情引导学生学习,挖掘学生真情实感,让他们的感情在学习中尽情流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如教学《假如》一文时,在诗中第三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小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子,发出轻轻的叹息。”我提问:“同学们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学生纷纷说了,如:表现了“我”善良的心灵,表达出“我”帮助残疾人的原因,体现了“我”关爱残疾人。我又接着问:“你能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吗?”学生很认真很用情地朗读诗歌。我又设计这样的思考题:“同学们,你知道还有哪些人需要别人帮助呢?你想怎样帮助他们呀?请试着像诗歌所写的一样说一说。”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纷纷举例要帮助盲人和孤寡老人,以及身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等。于是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不幸的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盲人们再也不会只有黑暗了,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看到多彩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孤儿们画一对超有爱心的父母,让他们也成为幸福的孩子”。“假如……”感性的语文老师用感恩的心态耐心地引导,真情感染学生,不仅学生富有同情心、爱心、耐心,还激发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表达的情感,学生积极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溢于言表。
二、抓好习作训练,渗透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更强地渗透学生积极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累生活素材,真情表达促健康。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向来提倡说真话,写真言,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学作文就是使学生在真人真事中铸造健全的人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学生作文的思路、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参加的实际活动越积极,写出的文章越有特色。因此,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加实际生活技能,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只有了解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积累更多鲜活的写作素材,才能为写好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例如,教学低年级《春天来了》写景作文前,先布置学生读关于春天的诗歌、作文,课堂上我提问:哪些景物能反映春天到了?但是本地实际情况却与学生所读的诗歌或文章句段有不同,于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各处实地观察,学生开心地表达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情感,这样他们通过观察与学习头脑中就有了实物可表达,笔下不会空洞无物,身心在作文学习中获得了正面熏陶,情绪处于积极乐观之中。
(二)写好生活日记,情感升华稳健康。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遇到生气或不平之事会痛哭流涕或者暴跳如雷……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写好日记,将当天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或升华情感,有助于克服不良心理情绪,完善自我,进而导向快乐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作为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父母或老师能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学生写话水平亦得到无形练习。
总之,语文课堂立足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和关注。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语文学科教育全过程中,让语文教学更富于精彩,学生的心灵更充实,目光更敏锐,精神面貌更好,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呈全面、和谐、快乐向上的趋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祝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学研究,2015.7.
[2]李敏.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J].语文.课堂研讨,2015.5.
[3]杜鹃.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学习和交流,2015.9.
[4]张杏花.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研究,2015(22).
关键词: 快乐向上 语文课堂 作文教学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健康教育
(一)做个阳光教师,快乐感染学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充满阳光、朝气蓬勃的语文教师站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的是身心愉快畅然。因此,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首先要阳光起来。
语文学科承载着中华文化底蕴,教材中的篇章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阳光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快乐向上心理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使他们快乐学习。如教学《猴子种树》一课时这样问:“猴子一开始种了什么树?乌鸦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猴子听完后怎么做?猴子第二次又种了什么树?麻雀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猴子听完后怎么做?猴子第三次又种了什么树?杜鹃对猴子说了什么话?结果怎样?”学生对这篇寓言故事很感兴趣,可以扮演相应的角色,很快乐迫不及待就要分角色读课文。类似童话课文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充满阳光、富于朝气,自然给学生带来身心欢快,学课文顺畅,课堂气氛极好,培养学生爱上语文朗读。
(二)做个感恩教师,真情引导学生。
积极心理健康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动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对人民等的正面情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捕捉教材中这些情感因素,用真情引导学生学习,挖掘学生真情实感,让他们的感情在学习中尽情流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如教学《假如》一文时,在诗中第三节“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小屋里,望着窗外高飞的小燕子,发出轻轻的叹息。”我提问:“同学们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学生纷纷说了,如:表现了“我”善良的心灵,表达出“我”帮助残疾人的原因,体现了“我”关爱残疾人。我又接着问:“你能把作者表达的情感读出来吗?”学生很认真很用情地朗读诗歌。我又设计这样的思考题:“同学们,你知道还有哪些人需要别人帮助呢?你想怎样帮助他们呀?请试着像诗歌所写的一样说一说。”孩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纷纷举例要帮助盲人和孤寡老人,以及身边生活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等。于是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不幸的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盲人们再也不会只有黑暗了,他们也会像我们一样看到多彩的世界”。“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孤儿们画一对超有爱心的父母,让他们也成为幸福的孩子”。“假如……”感性的语文老师用感恩的心态耐心地引导,真情感染学生,不仅学生富有同情心、爱心、耐心,还激发学生乐于思考、善于表达的情感,学生积极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溢于言表。
二、抓好习作训练,渗透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更强地渗透学生积极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累生活素材,真情表达促健康。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向来提倡说真话,写真言,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学作文就是使学生在真人真事中铸造健全的人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学生作文的思路、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学生参加的实际活动越积极,写出的文章越有特色。因此,语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加实际生活技能,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只有了解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积累更多鲜活的写作素材,才能为写好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例如,教学低年级《春天来了》写景作文前,先布置学生读关于春天的诗歌、作文,课堂上我提问:哪些景物能反映春天到了?但是本地实际情况却与学生所读的诗歌或文章句段有不同,于是带领学生到校园各处实地观察,学生开心地表达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情感,这样他们通过观察与学习头脑中就有了实物可表达,笔下不会空洞无物,身心在作文学习中获得了正面熏陶,情绪处于积极乐观之中。
(二)写好生活日记,情感升华稳健康。
小学生尤其低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垂头丧气、郁郁寡欢;遇到生气或不平之事会痛哭流涕或者暴跳如雷……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写好日记,将当天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心中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或升华情感,有助于克服不良心理情绪,完善自我,进而导向快乐向上的心理状态。同时,作为反映学生心理活动的“窗口”,父母或老师能了解学生心理状态,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学生写话水平亦得到无形练习。
总之,语文课堂立足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和关注。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语文学科教育全过程中,让语文教学更富于精彩,学生的心灵更充实,目光更敏锐,精神面貌更好,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呈全面、和谐、快乐向上的趋势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祝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学研究,2015.7.
[2]李敏.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J].语文.课堂研讨,2015.5.
[3]杜鹃.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J].学习和交流,2015.9.
[4]张杏花.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研究,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