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盼望大家帮助我,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我不是要学生每个都成为诗人,那太困难了,但我却要由我们学校做起,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
——陶行知
瑞昌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何毓阳,在他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诗教”,把一篇篇课文度成散曲,以曲激趣、以曲统文、以曲导学、以曲传情,收到了“陶情施教两相宜”的教育效果,在当地小有名气。冬日的一个上午,记者慕名来到何毓阳所在的学校采访。记者步入学校大门,走上横跨在“荷花池”上的步月拱桥,举目四望,金灿灿的阳光洒满校园,校园里错落有致的各式建筑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不远处宏伟的办公楼前,黄菊、紫菊依然开得灿烂,学校的领导和何毓阳老师就站在那里迎候我们。见面后,记者在彭长林校长的引导下,来到二楼校长接待室。落座后,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便向记者介绍起何毓阳老师诗性的语文教育。
课内从容传妙曲
谈起何毓阳的语文教学,彭长林校长十分兴奋。他说:“何毓阳的教学风格独特。他上课,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常常佳词妙句不绝于口。于平常处挖出新意,于精妙处点燃激情,文学味浓,感染力强。他是把每一篇课文当作诗来演绎,把每一个学生用诗来教化的!”
散曲短小精干,语言优美,韵味绵长。何毓阳在课堂教学中总要引入一支或几支自己创作的散曲,使本来诗意流淌的语文课堂更添几分诗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何毓阳一些的教学故事。
在讲授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时,何毓阳习惯用一支散曲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教学《祝福》他用“[仙吕]寄生草”这个曲牌来写祥林嫂,写得深沉哀怨,饱含着同情与控诉:“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蓬尚未进尘芥堆。一支竹竿撑不起你大山压着的单薄背,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满头白发挥不去你奴隶流出的辛酸泪。饥寒交迫颤巍巍,风狂雪猛,这世界那有你穷人的容身地!”
高中语文教材中那近百篇叙事性作品,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但是形象各不一样,何毓阳用散曲“重塑”,从不率意而为,全都因“人”而定,或庄或谐,或长或短,甚至连曲牌和韵脚都有讲究。教学戏剧《三块钱国币》,他选用“〔中吕〕快活三”,用两支短曲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吴太太:“要钱最狠心,得理不饶人。骂街泼妇遏行云,哪管旁人恨。”一个是杨长雄:“锄强不顾身,仗义敢帮人。冲冠一怒势惊魂,终解心头恨。”
这是何毓阳用散曲来归纳人物形象,简洁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一看就懂,悠长的散曲韵味更增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对于附托在曲中文学画廊里的人物,学生往往也都能赏玩再三,烂熟于心。
高中课文不管是叙事的,还是说理的,一般都比较长,也往往都内涵丰富,曲折多致。何毓阳说:“教师的任务,就在于长文短教,指导学生由博返约,筛选有效信息,快速理清思路。而要提要钩玄,化繁为简,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以曲统文。”是的,何毓阳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确练就了这个以曲统文的“绝活”。不管课文是长是短,是雅是俗,也不管是议论还是说明,是文言还是白话,他都可以用散曲恰到好处地加以概括。
就连文章的写作特点,他有时也用散曲来总结:“巧借寓言,说尽人间万种奸。买水虽经龙王殿,绕个怪圈才肯办。诙谐调侃,一点儿也不留情面。([中吕]四换头)”这支散曲是对《庄周买水》写作特点的诗性归纳,给抽象的写作特点赋予形象,学生乐于诵读和识记,既享受了阅读,又享受了艺术。
何毓阳用散曲做“下水文”,也是匠心独运。自度散曲能启发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乃至锤词炼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质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养成谈“文”则喜、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散曲在作文教学中也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阳春三月,东风浩荡,正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何毓阳布置了一篇叙事作文《放风筝》。在和学生讨论具体写作要求后,何毓阳度了一支小令:“‘蜻蜓’引伴,‘彩蝶’争艳,东风骀荡春云淡。放纸鸢,乐千般,开心父子共遂腾飞愿,万里长空随意翩:高,趋日边;低,浮树巅。([中吕]山坡羊·放风筝)”
这支散曲用作立意构思的示范,但它毕竟是诗,也不乏含蓄之美。它充分运用诗的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来唤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体会诗中欢快的意趣和由实到虚的写作思路。
平时作文教学尚且如此,遇到各类征文比赛更是这样。在瑞昌市委宣传部和诗词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和谐杯”诗词大赛中,何毓阳陪学生一起参加比赛,结果皆大欢喜,师生都夺得了好名次。
在作文教学中,何毓阳以散曲示范,打开思路;在阅读教学中,以散曲总结写作特点,化庄为谐;以散曲导入新课,新颖别致;以散曲概括课文内容,以简驭繁;以散曲归纳人物形象,笔墨经济……何毓阳运用散曲进行语文教学是如此的娴熟老到,游刃有余!同行们听他的课说是一种文学艺术享受,学生们赞叹的是“课内从容传妙曲”。
尽将课本化神奇
何毓阳为什么要把散曲这种文学样式用于课堂,选择用自度散曲的方式来教学?缘于他的一次阅读。
他告诉记者说:“在教学改革中,我曾一度苦于找不到方向,好像许多事都被别人做完了,自己无事可做,无处用力。一日随手翻阅案头的《全元散曲》,偶然读到庾天锡的两首《〔双调〕蟾宫曲》,不觉眼前一亮!这两支散曲分别由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改写而来,语出原文,自然本色,丝毫不见斧凿之痕,妙极了!”
纵览我国的诗教传统,何毓阳发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仍然用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诗歌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如一些教辅资料在每一课前,都安排一首唐诗或宋词的,让学生日积月累,陶情冶性;二是教师创作诗歌,如徐特立先生的诗教。前者好做,可以信手拈来;后者难为,临时创作,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何毓阳属于后一种诗教,而且要用散曲作为载体来“诗教”。
何毓阳有着他的教学思想,有着他的诗教思考。有道是“诗庄词媚曲俗”,散曲通俗易懂,能适应学生的欣赏水平,容易被接受。当今教坛,把课文改成诗,拟成联,用于辅助教学,有人在尝试。何毓阳把课文改成散曲,尚属首创。散曲直抒胸臆、语尽意尽、率直本色、痛快淋漓的艺术特点,着实让人喜欢,以曲导学,又总让何老师过把“诗”瘾。
思想决定行动,但是给课文度曲,谈何容易!何毓阳是智慧的,是对语文教学负责任的,他选准从高一的散文单元起步。他说:“散文有意境,有细节,内涵深邃,语言优美;给散文度曲相对容易点。学生将会从教材中学习许多散文,散文是一个大的文学门类,应该特别关注。”
他写的第一篇散曲,便是对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改写:“这些天,心中颇烦;长夜煎,深更未眠;披大衫,寻幽赏莲;塘四边,柳杨并肩。信步踱,随风转,且受用这月色荷钱。 叶田田,卉妍妍。缕缕清香,脉脉流泉。蟾光清淡笼俏脸,秋雾薄漫洗娇颜。 忽然想起采莲事,曼舞轻歌荡小船。妖童媛女容光灿,纤腰素带明眸盼,柔情蜜意清风羡。良辰美景惦江南,石阶老树已庭院。([仙吕] 那吒令带鹊踏枝过寄生草)”
这第一篇根据课文改写的散曲问世,何毓阳像生了个儿子似的,十分高兴。送给同事看,同事说:“不错,这支曲子紧扣原文的文眼和优美的意境以及圆形结构来写,简单明了,且不失原文韵味,还是淡淡的忧愁,还是淡淡的喜悦。朱自清的风韵犹存!”抄给学生读,学生说:“这诗好读好记,背会了你这诗,我就记住了《荷塘月色》全文。”同事、学生的反映都很好,这对何毓阳是个极大的鼓舞。于是,他开始创作第二篇、第三篇……
为了作好曲,何毓阳从第一册语文教材开始,认真研读课文,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明确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了解不同体裁的不同样式,区分不同内容的不同基调,力求探幽发微,洞若观火;为了作好曲,何毓阳认真研读《元曲三百首》《元曲精华赏析》《元曲赏析词典》《全元散曲》等元曲作品;为了作好曲,何毓阳刻苦钻研散曲创作理论,熟悉元曲创作方法,领会小令、套数的优劣以及各个曲牌之间的区别,熟悉常用曲牌的体式。
在具体的散曲创作中,何毓阳力求“量体裁衣”,根据文体特点而作。改写散文(包括文言文)抓意境,改写小说、戏剧抓人物形象,这些他都觉得容易写;但改写议论文(包括杂文、随笔、哲学论文、文艺评论等)就有难度,他抓主旨,也难从易出。
碰到现代诗歌、古典诗词就更让人犯难了。他想如果把现代诗歌改成散曲,会有狗尾续貂、点金成石之嫌;古典诗词本身精炼无比,又大都是背诵篇目,而且学生背诵时也特别起劲,应该原汁原味,教师不可以饶舌。于是,他对古典诗词采取“述而不作”,对现代诗则用拟联的方法来浓缩内容,权当诗化。
就这样,何毓阳边读边研、边教边写,把高中语文凡六本教材,133篇课文都改写成散曲或联句,用诗的语言浓缩了教材内容,用诗的激情点燃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诗意。这一支支散曲,对于教师不啻是一课课的微型教案,对于学生更是一次次精美的诗的文化套餐。
久熏幽兰人自香
散曲是一种精美的文学样式,它既可以作为实施教学的媒介,帮助传道授业;也可以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何毓阳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思想情感、生活需求洞察入微,他时常运用散曲来和学生“谈心”,达到以曲励志的目的,把散曲所具有的那种“将曲曲折折的情意,直直爽爽地说出来”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开学时,少数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劲头明显不足,何毓阳便语重心长地写道:“囊萤映雪心胸大,悬梁刺股亲朋讶,偷光凿壁担惊怕,牵牛挂角消冬夏。太感人也么哥,太感人也么哥,从来苦学传佳话。([正宫]叨叨令·劝学)”让散曲中的四个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在学生心中燃起一把火,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期中考试过后,部分学生想松口气,何毓阳及时给他们鼓劲:“开班报到,埋头飞棹,芸窗转眼秋风噪。日方高,志堪豪,书山万里抒怀抱,得失当前休懊恼。人,又站好;心,再赛跑。([中吕]山坡羊)”
到了期末,仍不忘激励他们发起总攻,力争上游:“上书山,披荆斩棘奋争先,撷星揽月酬宏愿,莫畏艰难。趁东风努力攀,伴晓月辛勤练,将文句从容念。磨尖趁早,趁早磨尖。([双调]殿前欢)”
就是放寒假,何老师也不忘写支散曲进行叮咛:“寒来暑往事当闲,漫卷诗书辞杏坛。乐享天伦过大年。好时间,一半儿温书一半儿玩。([仙吕]一半儿)”
每逢有学生进步了,成绩优秀了,获奖了,何毓阳便制作一副精美的对联相赠。在内容上,或褒扬,或劝勉,或明理,或导学,因人而异,自然贴切; 在形式上,采用喜闻乐见的嵌字联,让学生读来亲切。对于不同等级的获奖同学,其名字镶嵌的位置也有讲究。获第一名的赠以“瑞雪千山翻好景,霞光万道照征程” ,用的是“鹤顶格”;获第二名的赠以“烂柯山下棋风古,平常事中哲理多”,用的是“燕颔格”……
每逢有学生心情不畅,情绪烦躁,何毓阳也作诗劝勉。曾有一生,自暴自弃,除班主任外,别的老师上课他经常睡觉。何毓阳有意在他作业本上批了一首小诗:“花香鸟语暖风吹,蝶梦休成战鼓催。坐待年华随水逝,安求雏凤搏天飞?莫欺夫子无颜色,应效诸贤有作为。跃马扬鞭除杂念,凌云步月报春晖。”全诗没有虎虎凌人的盛气,也没有不堪入耳的鄙视,有的只是尊重与期望,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正是这首小诗,化解了学生心头的块垒,鼓起了他重新拼搏的勇气。
在何毓阳的诗集中像这样有针对性的赠联、赠诗收入了二百多副(首)。学生接受何老师的“墨宝”,也视作金石珠玉,爱惜备至,有的毕业后几年,十几年都一直珍藏着。学生从老师的赠诗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启迪,远远超过何毓阳事先的预料,有的还把何老师的赠诗当作座右铭;他也因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幸福。是的,用诗的甘露浸润的生命更精神。何毓阳十分得意地说:“在这样浓郁的文学氛围中,学生想贪玩、想消沉都不成!”
诗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多元的,尤其是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什么叫潜移默化?什么叫浑然天成?何毓阳用诗教把它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次郊游,何毓阳带着他的学生来到了瀼水之滨,拜谒了三国时期东吴老将程普墓之后,逆流而上,来到一片开阔地带。举目四望,秋高气爽,风景如画。有的学生说:“看,蒹葭苍苍,沙滩茫茫。”有的学生说:“夕阳在山,河水流霞,真美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诗兴大发。何老师便顺水推舟,因势利导,鼓励大家把眼前的美景组成一首美诗。很快就有了诗的雏形,何老师再一修饰,一首即景小诗便在师生的游目骋怀中生成:“长滩短树蒹葭,金风霜叶芦花,俯首差肩戏耍。夕阳西下,晴空远岫残霞。([越调]天净沙·秋)”
好一次郊外游历,好一回野外写生,学生的思想与落霞齐飞,心灵同枫叶共醉。这就是语文,这就是洋溢诗意的语文!
受过散曲和诗文化熏陶的学生,大都爱好语文,喜欢练笔,作文或日记都能写得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有的甚至具有很强的艺术韵味。
有一次,何老师在给学生讲仿写,自己模仿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麻将铭》。意在示范,当时也没有太在意。后来,他在班上号召同学们向丑字宣战,以提高书写质量。一名学生居然在周记里以诙谐的笔调仿写了一篇《丑字铭》,对丑字先生进行善意的讽刺:“笔不在尖,能写就行;墨不在鲜,有痕就灵。斯是丑字,大可宽心。长短随它去,纵横任我骋。何必谋疏密,从来藐重轻。只求不劳神,又顺心。无笔锋之刚劲,无结构之均匀,大笔走龙蛇,不要太认真。小生云:有字就成。”
这篇铭文虽不算美,但谋篇立意,自出机杼;炼句锤词,别有风味。出自一名高中生之手,也算是难得。何老师在理解和高兴之余,相信假以时日,文学的种子一定会在他心中生根开花。在2007年高考中,这名学生终于显露出诗歌才华,以一篇《乐语文赋》获得江西高考作文满分,并被网络热炒,一时传为佳话。
青春是诗的年华,青春是诗的季节。正处在青春年华的高中生,他们的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对诗歌的偏爱,他们常常为读到一首清新隽永、贴近生活的好诗而激动不已,刻骨铭心;久而久之,他们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也会着上诗的色彩。这难道不正是何毓阳这位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么!
何毓阳用诗教化学生,三十个寒暑易节,春去秋来,桃李满天下;三十年的“曲韵诗情伴教程”, 创作了几百首诗的作品。尽管目前还没有媒体,也没有权威的文学机构把他称为“诗人”;但是何毓阳是有着自己的得失观的,不是为文学而写诗,而是为语文教育而写诗,是为了语文教育的责任而写诗,自己是欣慰的。他在诗化学生的同时也诗化了自己,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他先后在《中学语文》《读写月报》《语文新圃》《语文学习报》等报刊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其个人专著《曲径通幽——高中语文每课一曲》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考场领跑》《高中语文基本课文知识及运用》等多种语文复习资料的编写工作。十多年来,何毓阳一直担任九江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的命题工作,主持研究的《“以诗导学”模式的构建》课题,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教育科研课题”,该课题的结题报告获江西省“新课程新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9月,何老师被评为江西省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午后,记者离开学校。此时,阳光还是那样灿烂,校园里那些落叶古木挺着苍劲的干枝,在阳光下显得更精神,道旁的樟树林里散发出的芳香,也显得更加浓馥。瑞昌二中的教师、学生、员工都诗意地栖居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校园里;何毓阳更是在他的语文教育中播撒着诗性阳光,挥洒着他的诗意人生。■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
——陶行知
瑞昌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何毓阳,在他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诗教”,把一篇篇课文度成散曲,以曲激趣、以曲统文、以曲导学、以曲传情,收到了“陶情施教两相宜”的教育效果,在当地小有名气。冬日的一个上午,记者慕名来到何毓阳所在的学校采访。记者步入学校大门,走上横跨在“荷花池”上的步月拱桥,举目四望,金灿灿的阳光洒满校园,校园里错落有致的各式建筑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不远处宏伟的办公楼前,黄菊、紫菊依然开得灿烂,学校的领导和何毓阳老师就站在那里迎候我们。见面后,记者在彭长林校长的引导下,来到二楼校长接待室。落座后,学校的领导和师生便向记者介绍起何毓阳老师诗性的语文教育。
课内从容传妙曲
谈起何毓阳的语文教学,彭长林校长十分兴奋。他说:“何毓阳的教学风格独特。他上课,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常常佳词妙句不绝于口。于平常处挖出新意,于精妙处点燃激情,文学味浓,感染力强。他是把每一篇课文当作诗来演绎,把每一个学生用诗来教化的!”
散曲短小精干,语言优美,韵味绵长。何毓阳在课堂教学中总要引入一支或几支自己创作的散曲,使本来诗意流淌的语文课堂更添几分诗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何毓阳一些的教学故事。
在讲授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时,何毓阳习惯用一支散曲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教学《祝福》他用“[仙吕]寄生草”这个曲牌来写祥林嫂,写得深沉哀怨,饱含着同情与控诉:“似木刻尚未有机灵性,似飘蓬尚未进尘芥堆。一支竹竿撑不起你大山压着的单薄背,半弯竹篮装不下你平生受过的牛马罪,满头白发挥不去你奴隶流出的辛酸泪。饥寒交迫颤巍巍,风狂雪猛,这世界那有你穷人的容身地!”
高中语文教材中那近百篇叙事性作品,向学生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但是形象各不一样,何毓阳用散曲“重塑”,从不率意而为,全都因“人”而定,或庄或谐,或长或短,甚至连曲牌和韵脚都有讲究。教学戏剧《三块钱国币》,他选用“〔中吕〕快活三”,用两支短曲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吴太太:“要钱最狠心,得理不饶人。骂街泼妇遏行云,哪管旁人恨。”一个是杨长雄:“锄强不顾身,仗义敢帮人。冲冠一怒势惊魂,终解心头恨。”
这是何毓阳用散曲来归纳人物形象,简洁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一看就懂,悠长的散曲韵味更增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对于附托在曲中文学画廊里的人物,学生往往也都能赏玩再三,烂熟于心。
高中课文不管是叙事的,还是说理的,一般都比较长,也往往都内涵丰富,曲折多致。何毓阳说:“教师的任务,就在于长文短教,指导学生由博返约,筛选有效信息,快速理清思路。而要提要钩玄,化繁为简,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以曲统文。”是的,何毓阳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确练就了这个以曲统文的“绝活”。不管课文是长是短,是雅是俗,也不管是议论还是说明,是文言还是白话,他都可以用散曲恰到好处地加以概括。
就连文章的写作特点,他有时也用散曲来总结:“巧借寓言,说尽人间万种奸。买水虽经龙王殿,绕个怪圈才肯办。诙谐调侃,一点儿也不留情面。([中吕]四换头)”这支散曲是对《庄周买水》写作特点的诗性归纳,给抽象的写作特点赋予形象,学生乐于诵读和识记,既享受了阅读,又享受了艺术。
何毓阳用散曲做“下水文”,也是匠心独运。自度散曲能启发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乃至锤词炼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质量;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养成谈“文”则喜、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散曲在作文教学中也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阳春三月,东风浩荡,正是放风筝的大好季节。何毓阳布置了一篇叙事作文《放风筝》。在和学生讨论具体写作要求后,何毓阳度了一支小令:“‘蜻蜓’引伴,‘彩蝶’争艳,东风骀荡春云淡。放纸鸢,乐千般,开心父子共遂腾飞愿,万里长空随意翩:高,趋日边;低,浮树巅。([中吕]山坡羊·放风筝)”
这支散曲用作立意构思的示范,但它毕竟是诗,也不乏含蓄之美。它充分运用诗的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来唤起学生的联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体会诗中欢快的意趣和由实到虚的写作思路。
平时作文教学尚且如此,遇到各类征文比赛更是这样。在瑞昌市委宣传部和诗词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和谐杯”诗词大赛中,何毓阳陪学生一起参加比赛,结果皆大欢喜,师生都夺得了好名次。
在作文教学中,何毓阳以散曲示范,打开思路;在阅读教学中,以散曲总结写作特点,化庄为谐;以散曲导入新课,新颖别致;以散曲概括课文内容,以简驭繁;以散曲归纳人物形象,笔墨经济……何毓阳运用散曲进行语文教学是如此的娴熟老到,游刃有余!同行们听他的课说是一种文学艺术享受,学生们赞叹的是“课内从容传妙曲”。
尽将课本化神奇
何毓阳为什么要把散曲这种文学样式用于课堂,选择用自度散曲的方式来教学?缘于他的一次阅读。
他告诉记者说:“在教学改革中,我曾一度苦于找不到方向,好像许多事都被别人做完了,自己无事可做,无处用力。一日随手翻阅案头的《全元散曲》,偶然读到庾天锡的两首《〔双调〕蟾宫曲》,不觉眼前一亮!这两支散曲分别由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改写而来,语出原文,自然本色,丝毫不见斧凿之痕,妙极了!”
纵览我国的诗教传统,何毓阳发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仍然用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诗歌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如一些教辅资料在每一课前,都安排一首唐诗或宋词的,让学生日积月累,陶情冶性;二是教师创作诗歌,如徐特立先生的诗教。前者好做,可以信手拈来;后者难为,临时创作,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何毓阳属于后一种诗教,而且要用散曲作为载体来“诗教”。
何毓阳有着他的教学思想,有着他的诗教思考。有道是“诗庄词媚曲俗”,散曲通俗易懂,能适应学生的欣赏水平,容易被接受。当今教坛,把课文改成诗,拟成联,用于辅助教学,有人在尝试。何毓阳把课文改成散曲,尚属首创。散曲直抒胸臆、语尽意尽、率直本色、痛快淋漓的艺术特点,着实让人喜欢,以曲导学,又总让何老师过把“诗”瘾。
思想决定行动,但是给课文度曲,谈何容易!何毓阳是智慧的,是对语文教学负责任的,他选准从高一的散文单元起步。他说:“散文有意境,有细节,内涵深邃,语言优美;给散文度曲相对容易点。学生将会从教材中学习许多散文,散文是一个大的文学门类,应该特别关注。”
他写的第一篇散曲,便是对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改写:“这些天,心中颇烦;长夜煎,深更未眠;披大衫,寻幽赏莲;塘四边,柳杨并肩。信步踱,随风转,且受用这月色荷钱。 叶田田,卉妍妍。缕缕清香,脉脉流泉。蟾光清淡笼俏脸,秋雾薄漫洗娇颜。 忽然想起采莲事,曼舞轻歌荡小船。妖童媛女容光灿,纤腰素带明眸盼,柔情蜜意清风羡。良辰美景惦江南,石阶老树已庭院。([仙吕] 那吒令带鹊踏枝过寄生草)”
这第一篇根据课文改写的散曲问世,何毓阳像生了个儿子似的,十分高兴。送给同事看,同事说:“不错,这支曲子紧扣原文的文眼和优美的意境以及圆形结构来写,简单明了,且不失原文韵味,还是淡淡的忧愁,还是淡淡的喜悦。朱自清的风韵犹存!”抄给学生读,学生说:“这诗好读好记,背会了你这诗,我就记住了《荷塘月色》全文。”同事、学生的反映都很好,这对何毓阳是个极大的鼓舞。于是,他开始创作第二篇、第三篇……
为了作好曲,何毓阳从第一册语文教材开始,认真研读课文,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明确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了解不同体裁的不同样式,区分不同内容的不同基调,力求探幽发微,洞若观火;为了作好曲,何毓阳认真研读《元曲三百首》《元曲精华赏析》《元曲赏析词典》《全元散曲》等元曲作品;为了作好曲,何毓阳刻苦钻研散曲创作理论,熟悉元曲创作方法,领会小令、套数的优劣以及各个曲牌之间的区别,熟悉常用曲牌的体式。
在具体的散曲创作中,何毓阳力求“量体裁衣”,根据文体特点而作。改写散文(包括文言文)抓意境,改写小说、戏剧抓人物形象,这些他都觉得容易写;但改写议论文(包括杂文、随笔、哲学论文、文艺评论等)就有难度,他抓主旨,也难从易出。
碰到现代诗歌、古典诗词就更让人犯难了。他想如果把现代诗歌改成散曲,会有狗尾续貂、点金成石之嫌;古典诗词本身精炼无比,又大都是背诵篇目,而且学生背诵时也特别起劲,应该原汁原味,教师不可以饶舌。于是,他对古典诗词采取“述而不作”,对现代诗则用拟联的方法来浓缩内容,权当诗化。
就这样,何毓阳边读边研、边教边写,把高中语文凡六本教材,133篇课文都改写成散曲或联句,用诗的语言浓缩了教材内容,用诗的激情点燃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诗意。这一支支散曲,对于教师不啻是一课课的微型教案,对于学生更是一次次精美的诗的文化套餐。
久熏幽兰人自香
散曲是一种精美的文学样式,它既可以作为实施教学的媒介,帮助传道授业;也可以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何毓阳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思想情感、生活需求洞察入微,他时常运用散曲来和学生“谈心”,达到以曲励志的目的,把散曲所具有的那种“将曲曲折折的情意,直直爽爽地说出来”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开学时,少数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劲头明显不足,何毓阳便语重心长地写道:“囊萤映雪心胸大,悬梁刺股亲朋讶,偷光凿壁担惊怕,牵牛挂角消冬夏。太感人也么哥,太感人也么哥,从来苦学传佳话。([正宫]叨叨令·劝学)”让散曲中的四个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在学生心中燃起一把火,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期中考试过后,部分学生想松口气,何毓阳及时给他们鼓劲:“开班报到,埋头飞棹,芸窗转眼秋风噪。日方高,志堪豪,书山万里抒怀抱,得失当前休懊恼。人,又站好;心,再赛跑。([中吕]山坡羊)”
到了期末,仍不忘激励他们发起总攻,力争上游:“上书山,披荆斩棘奋争先,撷星揽月酬宏愿,莫畏艰难。趁东风努力攀,伴晓月辛勤练,将文句从容念。磨尖趁早,趁早磨尖。([双调]殿前欢)”
就是放寒假,何老师也不忘写支散曲进行叮咛:“寒来暑往事当闲,漫卷诗书辞杏坛。乐享天伦过大年。好时间,一半儿温书一半儿玩。([仙吕]一半儿)”
每逢有学生进步了,成绩优秀了,获奖了,何毓阳便制作一副精美的对联相赠。在内容上,或褒扬,或劝勉,或明理,或导学,因人而异,自然贴切; 在形式上,采用喜闻乐见的嵌字联,让学生读来亲切。对于不同等级的获奖同学,其名字镶嵌的位置也有讲究。获第一名的赠以“瑞雪千山翻好景,霞光万道照征程” ,用的是“鹤顶格”;获第二名的赠以“烂柯山下棋风古,平常事中哲理多”,用的是“燕颔格”……
每逢有学生心情不畅,情绪烦躁,何毓阳也作诗劝勉。曾有一生,自暴自弃,除班主任外,别的老师上课他经常睡觉。何毓阳有意在他作业本上批了一首小诗:“花香鸟语暖风吹,蝶梦休成战鼓催。坐待年华随水逝,安求雏凤搏天飞?莫欺夫子无颜色,应效诸贤有作为。跃马扬鞭除杂念,凌云步月报春晖。”全诗没有虎虎凌人的盛气,也没有不堪入耳的鄙视,有的只是尊重与期望,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正是这首小诗,化解了学生心头的块垒,鼓起了他重新拼搏的勇气。
在何毓阳的诗集中像这样有针对性的赠联、赠诗收入了二百多副(首)。学生接受何老师的“墨宝”,也视作金石珠玉,爱惜备至,有的毕业后几年,十几年都一直珍藏着。学生从老师的赠诗中所受到的鼓励和启迪,远远超过何毓阳事先的预料,有的还把何老师的赠诗当作座右铭;他也因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幸福。是的,用诗的甘露浸润的生命更精神。何毓阳十分得意地说:“在这样浓郁的文学氛围中,学生想贪玩、想消沉都不成!”
诗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多元的,尤其是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什么叫潜移默化?什么叫浑然天成?何毓阳用诗教把它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次郊游,何毓阳带着他的学生来到了瀼水之滨,拜谒了三国时期东吴老将程普墓之后,逆流而上,来到一片开阔地带。举目四望,秋高气爽,风景如画。有的学生说:“看,蒹葭苍苍,沙滩茫茫。”有的学生说:“夕阳在山,河水流霞,真美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诗兴大发。何老师便顺水推舟,因势利导,鼓励大家把眼前的美景组成一首美诗。很快就有了诗的雏形,何老师再一修饰,一首即景小诗便在师生的游目骋怀中生成:“长滩短树蒹葭,金风霜叶芦花,俯首差肩戏耍。夕阳西下,晴空远岫残霞。([越调]天净沙·秋)”
好一次郊外游历,好一回野外写生,学生的思想与落霞齐飞,心灵同枫叶共醉。这就是语文,这就是洋溢诗意的语文!
受过散曲和诗文化熏陶的学生,大都爱好语文,喜欢练笔,作文或日记都能写得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有的甚至具有很强的艺术韵味。
有一次,何老师在给学生讲仿写,自己模仿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麻将铭》。意在示范,当时也没有太在意。后来,他在班上号召同学们向丑字宣战,以提高书写质量。一名学生居然在周记里以诙谐的笔调仿写了一篇《丑字铭》,对丑字先生进行善意的讽刺:“笔不在尖,能写就行;墨不在鲜,有痕就灵。斯是丑字,大可宽心。长短随它去,纵横任我骋。何必谋疏密,从来藐重轻。只求不劳神,又顺心。无笔锋之刚劲,无结构之均匀,大笔走龙蛇,不要太认真。小生云:有字就成。”
这篇铭文虽不算美,但谋篇立意,自出机杼;炼句锤词,别有风味。出自一名高中生之手,也算是难得。何老师在理解和高兴之余,相信假以时日,文学的种子一定会在他心中生根开花。在2007年高考中,这名学生终于显露出诗歌才华,以一篇《乐语文赋》获得江西高考作文满分,并被网络热炒,一时传为佳话。
青春是诗的年华,青春是诗的季节。正处在青春年华的高中生,他们的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对诗歌的偏爱,他们常常为读到一首清新隽永、贴近生活的好诗而激动不已,刻骨铭心;久而久之,他们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也会着上诗的色彩。这难道不正是何毓阳这位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么!
何毓阳用诗教化学生,三十个寒暑易节,春去秋来,桃李满天下;三十年的“曲韵诗情伴教程”, 创作了几百首诗的作品。尽管目前还没有媒体,也没有权威的文学机构把他称为“诗人”;但是何毓阳是有着自己的得失观的,不是为文学而写诗,而是为语文教育而写诗,是为了语文教育的责任而写诗,自己是欣慰的。他在诗化学生的同时也诗化了自己,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他先后在《中学语文》《读写月报》《语文新圃》《语文学习报》等报刊发表教学论文30余篇,其个人专著《曲径通幽——高中语文每课一曲》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考场领跑》《高中语文基本课文知识及运用》等多种语文复习资料的编写工作。十多年来,何毓阳一直担任九江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的命题工作,主持研究的《“以诗导学”模式的构建》课题,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教育科研课题”,该课题的结题报告获江西省“新课程新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9月,何老师被评为江西省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午后,记者离开学校。此时,阳光还是那样灿烂,校园里那些落叶古木挺着苍劲的干枝,在阳光下显得更精神,道旁的樟树林里散发出的芳香,也显得更加浓馥。瑞昌二中的教师、学生、员工都诗意地栖居在这个美丽如画的校园里;何毓阳更是在他的语文教育中播撒着诗性阳光,挥洒着他的诗意人生。■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E-mail:jxjylx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