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在2000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将“因材施教”原则践行于自己的教育活动之中。本文通过对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探析,对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孔子 因材施教 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1 “因材施教”提倡以人为本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育者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能力、性格、志趣,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人尽其才”,它告诉我们要遵循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
2 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践行
2.1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孔子认为,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因为这是教育的前提。无论是孔子对弟子道德面貌的描述,还是对学生能力的描述都体现了孔子对学生的深度了解。
如对弟子道德面貌的论述,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对学生能力的描述,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等。
2.2从学生实际出发,补偏救弊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孔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论语》载有孔子对弟子问行、问孝、问仁、问政的几个片段,他的回答往往从学生实际出发,难易、繁简各不相同,达到了补偏救弊的目的。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巧妙的回答,既满足了每个学生的疑问,又根据弟子的长处和短处,对其进行教化。真正做到了如《学记》所言:“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正是孔子这种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原则使其培育了不同特长的人才。如:在德行方面见长的颜回、闵子骞,语言见长的子贡、宰我,政事见长的子路、冉有,文学见长的子游、子夏等。
3 因材施教原则对当今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3.1善于利用观察法、谈话法了解学生,做到听其言,观其行
要做到因材施教,仔细去观察和倾听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所不可缺少的教学素养。孔子实施因材施教最擅长用的方法就包括观察法和谈话法。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应用这两个方法:一是平时多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外在表现。做到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教育,达到“防微杜渐”、“长善补失”的效果;二是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多用耳去听。不仅要从家长嘴中去了解学生,而且还要多听同学的评价,把握学生的综合信息。在听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记录,把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对比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诚如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正是孔子把观察和倾听结合起来,抓住本质,得出弟子颜回是“大智若愚”的结论。
3.2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寓意就是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班主任在因材施教过程中所必须学会的一个技巧。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更趋于理性。
3.3不断补充心理学知识,防患于未然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面对的事物也不断增加,无形中增大了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因此,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成为新时期实施“因材施教”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践证明,那些掌握了系统心理学知识的班主任能更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心灵的变化,做到“未卜先知”、“防患未然”。
3.4减轻班主任的教学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做管理工作
鉴于当今班主任工作量过大,用于管理的时间有限,要想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就要想办法让更多的班主任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比如在学校师资允许的条件下,实行专职班主任制度,以及班主任专业化管理等。教育部门也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法律文件,适当放宽班主任的上课时数,让他们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参与管理工作。
因材施教,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不仅要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中汲取精华,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要求去培养学生,为祖国建设服务,这才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 古敏.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雍也)[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46~50.
[2] 古敏.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先进)[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01~104.
[3] 古敏.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公冶长)[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38.
[4] 古敏.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颜渊)[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08~111.
关键词孔子 因材施教 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1 “因材施教”提倡以人为本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育者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能力、性格、志趣,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人尽其才”,它告诉我们要遵循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
2 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践行
2.1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孔子认为,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因为这是教育的前提。无论是孔子对弟子道德面貌的描述,还是对学生能力的描述都体现了孔子对学生的深度了解。
如对弟子道德面貌的论述,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对学生能力的描述,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等。
2.2从学生实际出发,补偏救弊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孔子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论语》载有孔子对弟子问行、问孝、问仁、问政的几个片段,他的回答往往从学生实际出发,难易、繁简各不相同,达到了补偏救弊的目的。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巧妙的回答,既满足了每个学生的疑问,又根据弟子的长处和短处,对其进行教化。真正做到了如《学记》所言:“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正是孔子这种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原则使其培育了不同特长的人才。如:在德行方面见长的颜回、闵子骞,语言见长的子贡、宰我,政事见长的子路、冉有,文学见长的子游、子夏等。
3 因材施教原则对当今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3.1善于利用观察法、谈话法了解学生,做到听其言,观其行
要做到因材施教,仔细去观察和倾听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所不可缺少的教学素养。孔子实施因材施教最擅长用的方法就包括观察法和谈话法。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应用这两个方法:一是平时多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外在表现。做到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教育,达到“防微杜渐”、“长善补失”的效果;二是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多用耳去听。不仅要从家长嘴中去了解学生,而且还要多听同学的评价,把握学生的综合信息。在听的同时还要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记录,把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对比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诚如孔子对颜回的态度:“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正是孔子把观察和倾听结合起来,抓住本质,得出弟子颜回是“大智若愚”的结论。
3.2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寓意就是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班主任在因材施教过程中所必须学会的一个技巧。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更趋于理性。
3.3不断补充心理学知识,防患于未然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面对的事物也不断增加,无形中增大了内心所承受的压力。因此,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成为新时期实施“因材施教”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实践证明,那些掌握了系统心理学知识的班主任能更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心灵的变化,做到“未卜先知”、“防患未然”。
3.4减轻班主任的教学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做管理工作
鉴于当今班主任工作量过大,用于管理的时间有限,要想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就要想办法让更多的班主任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比如在学校师资允许的条件下,实行专职班主任制度,以及班主任专业化管理等。教育部门也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法律文件,适当放宽班主任的上课时数,让他们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参与管理工作。
因材施教,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不仅要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中汲取精华,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要求去培养学生,为祖国建设服务,这才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最终追求。
参考文献
[1] 古敏.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雍也)[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46~50.
[2] 古敏.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先进)[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01~104.
[3] 古敏.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公冶长)[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38.
[4] 古敏.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颜渊)[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