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提升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本文化艺术素养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学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提升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校本文化与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呢?我从以下几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丰富教学形式,提升音乐教学审美性。
教学形式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音乐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音乐的“愉悦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音乐的要素上;音乐一旦离开了音乐要素,“音乐”也就无法愉悦,“人文”也就无所依附。所以音乐课一定要紧紧抓住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突出音乐教学的“音乐味”,引导学生在感知音乐作品表现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音乐作品内部,揣摩作品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音乐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音乐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玩味音乐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音乐教学中所有的活动必须是紧紧围绕音乐展开,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即从音乐出发,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关注音乐的旋律、调性、曲式、织体等等。其中,老师对音乐要素的把握要非常到位,要明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什么,然后所有的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这些要素而展开,把学生的听觉越来越深入地引导到想让他们关注的音乐,充分地体味着,这就是从音乐到音乐。
二、构建校本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芯”,只有具备了与众不同的“芯”,才可能实现学校文化深层次的校本文化,以及整体的和谐统一与健康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在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喜欢音乐,但唱起歌来就是表现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时,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教她怎样唱好一首歌,保护他对音乐的兴趣,人也变的自信多了。
三、在音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审美教育 。
《音乐课程标准》明確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随着录音带学唱歌,有条件的可以用电子琴或是脚踏风琴教唱,但这些都是围绕着课本再转,没有什么新鲜的教学的方式。在一些优秀的音乐公开课中,运用了许多切合实际的灵活的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枷锁,编创出具有特色的教学的方法。我个人以为是很值得推广的。比如一些运用游戏的教学法,比如用跳蹦蹦兔,来学习节奏、鱼咬尾的方式来记歌词等等,都是很好的边做游戏变学歌曲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回归到教材当中,吃透其中的要点,并将知识进行串联起来,做到推陈出新,提高教学的质量,不知不觉中使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初级的阶段,所以每个人的音乐的才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认真的引导,在对学生的学习上要一视同仁,对待学生的才能天分上则要因材施教,使其得到长足有效地发展。
四、将音乐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音乐是一种很高雅的生活艺术,它是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也是承载着历代文化的精华。《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空洞地灌输音乐”。在一些重大的节日中的音乐都是很具有几纪念意义的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轻缓的音乐让整个世界的人民都一同团结在一起,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界各组的儿女,是一种无形力量,吸引着人们的心田。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舒展我们的身心,感受那豪迈的温柔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音乐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操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的素养。
五、综合运用各种音乐设施,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等技术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作为新兴的的教育工具,具有将视觉和听觉一体化的传播功能。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身体的各个感官都非常的敏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音乐,我们怎么样运用好这些先进的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呢?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播放歌曲,学生可以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可以欣赏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的器材充分的运用到歌曲的创作拓展中,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创新能力。
六、及时反馈评价,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就课堂教学而言,评价总是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和教学的每一环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鼓励而鼓励,而在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改进工作,教师恰当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展示出来的强项、优势的肯定、激发和引导,带动和唤醒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如果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了,那么有时,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
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小学的音乐教育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的素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忠实的心愿,书上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把自己的音乐知识分享给学生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尽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遨游,在音乐的太空翱翔放飞!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本文化艺术素养审美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音乐教学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的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对提升小学生的人格的塑造、思维、创造力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校本文化与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呢?我从以下几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丰富教学形式,提升音乐教学审美性。
教学形式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音乐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音乐的“愉悦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音乐的要素上;音乐一旦离开了音乐要素,“音乐”也就无法愉悦,“人文”也就无所依附。所以音乐课一定要紧紧抓住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突出音乐教学的“音乐味”,引导学生在感知音乐作品表现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音乐作品内部,揣摩作品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音乐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音乐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玩味音乐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音乐教学中所有的活动必须是紧紧围绕音乐展开,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即从音乐出发,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关注音乐的旋律、调性、曲式、织体等等。其中,老师对音乐要素的把握要非常到位,要明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什么,然后所有的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这些要素而展开,把学生的听觉越来越深入地引导到想让他们关注的音乐,充分地体味着,这就是从音乐到音乐。
二、构建校本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芯”,只有具备了与众不同的“芯”,才可能实现学校文化深层次的校本文化,以及整体的和谐统一与健康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往往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机械的教育方式,经常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喜欢学生音乐课上的活泼劲,以为这是在扰乱课堂,严令大家做好,只注重书本的知识,而缺少对歌曲的深入的挖掘,导致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反感,更不会产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学生学习的音乐的兴趣,并善于保护和培养。在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喜欢音乐,但唱起歌来就是表现的不是很自信,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时,我一边鼓励她,一边教她怎样唱好一首歌,保护他对音乐的兴趣,人也变的自信多了。
三、在音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审美教育 。
《音乐课程标准》明確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的素质。因为音乐是抽象的听觉的艺术,要注意培养感知的能力来提高审美能力;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字里行间都表达着浓浓的深情,所以要注意在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的表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的能力的提高。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随着录音带学唱歌,有条件的可以用电子琴或是脚踏风琴教唱,但这些都是围绕着课本再转,没有什么新鲜的教学的方式。在一些优秀的音乐公开课中,运用了许多切合实际的灵活的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枷锁,编创出具有特色的教学的方法。我个人以为是很值得推广的。比如一些运用游戏的教学法,比如用跳蹦蹦兔,来学习节奏、鱼咬尾的方式来记歌词等等,都是很好的边做游戏变学歌曲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回归到教材当中,吃透其中的要点,并将知识进行串联起来,做到推陈出新,提高教学的质量,不知不觉中使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初级的阶段,所以每个人的音乐的才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详细认真的引导,在对学生的学习上要一视同仁,对待学生的才能天分上则要因材施教,使其得到长足有效地发展。
四、将音乐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音乐是一种很高雅的生活艺术,它是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也是承载着历代文化的精华。《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空洞地灌输音乐”。在一些重大的节日中的音乐都是很具有几纪念意义的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轻缓的音乐让整个世界的人民都一同团结在一起,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界各组的儿女,是一种无形力量,吸引着人们的心田。聆听这样的音乐可以舒展我们的身心,感受那豪迈的温柔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音乐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操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的素养。
五、综合运用各种音乐设施,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等技术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作为新兴的的教育工具,具有将视觉和听觉一体化的传播功能。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身体的各个感官都非常的敏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音乐,我们怎么样运用好这些先进的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呢?在音乐课堂上可以播放歌曲,学生可以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可以欣赏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将音乐的器材充分的运用到歌曲的创作拓展中,激发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创新能力。
六、及时反馈评价,提升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就课堂教学而言,评价总是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和教学的每一环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鼓励而鼓励,而在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改进工作,教师恰当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展示出来的强项、优势的肯定、激发和引导,带动和唤醒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如果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了,那么有时,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
一切的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小学的音乐教育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的素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并在音乐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忠实的心愿,书上说:施比受更为有福。把自己的音乐知识分享给学生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尽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遨游,在音乐的太空翱翔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