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江南文化摇篮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18日,在崇明“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举行了琵琶艺术家刘德海先生铜像落成仪式并同庆该馆建馆十周年。
   童谣琅琅,乡恋悠悠。18日上午,全体来宾齐声吟唱刘德海亲笔题写的童谣,并随音乐馆馆长杨刚的引导参观了杨氏文化楼。“螺号声代表崇明岛千百年来渔汛到来时万船齐发的捕鱼号,钟声代表平安…”由刘家亲属和学生、各位专家代表共同敲响了有上百年历史的杨家学堂古学钟,再启大师回归的钟声和螺号声!
   18日下午,崇明区及港西镇地方领导、刘德海亲属、作曲家顾冠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吴玉霞、琵琶演奏家杨靖和杨刚共同为铜像揭幕。铜像为手执琵琶的坐姿,背景则采一片江南山水,象征先生与江南山水同在、其精神和艺术永垂千秋。
   揭幕仪式后,各位专家学者及刘家亲友举行了音乐回顾交流活动:顾冠仁首先追忆了数十年来与刘德海及音乐馆的数段情缘;音乐学家乔建中(由杨刚代为表达)再次肯定了刘德海“回归”的深远意义,“这个主题,鲜明体现了先生晚年对当代琵琶艺术传承、创新、发展的哲理思考,同时也是他对现代专业琵琶艺术与民间传承保护力量应当高度契合的愿景。我相信,刘德海先生这一思考以及他倡导的这个主题,将如警钟长鸣,是启示,更是力量!”方立平、王爱康、陆湘汉、彭正元等逐一表達了对先生的追忆和敬仰;刘家亲属也多方位地介绍了生活中的刘德海。嘉宾吴玉霞总结发言:“刘德海先生是一位意识超前、勤奋过人,琴不离身、曲不离手的琵琶领军者。大师仙逝,《天鹅》从此成绝响;桃悲李哀,《春蚕》情怀驻心间,刘德海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丝竹声声清入耳,古调隽永传清丽。刘德海的弟子们(长孙刘海童、李佳、杨靖)、吴玉霞与音乐馆丝竹乐团合作,用音乐会的形式向先生深情致敬!
   大师虽已远去,但其精神信念和艺术遗产必将鼓励我们继续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出不懈努力!同时,祝愿阳刚民间音乐馆越办越好!
其他文献
兰学者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1910—1967)是一位传奇性人物,他的职业是一名外交官。在长达三十多年的外交官生涯里,他先后供职于荷兰驻东京、重庆、南京、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吉隆坡的领事机构。他还是一位学者,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对象,还强烈向往古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努力学习书法、篆刻、绘画、鼓琴等。  一、高罗佩其人  可能是由于他的童年时光是
对于每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孔子给予我们的影响绝不仅止于精神和文化层面。孔子的学说和思想,塑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知识界和一代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虽然历史上有过各种对于孔子学说的批判,或激烈,或和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孔子带给我们的影响,不论我们对于孔子的了解有多少,都已经渗透在我们的血液里和灵魂当中。也就是因为这样,孔子成为创作者们,也包括电影的创作者们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题材,同时也是是一个充满困难
本刊讯 为了梳理音乐科技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审视音乐科技走过的艰苦历程,探讨专业建设存在的困惑,以谋求专业的可持续发展,4月27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邀请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召开“新时代音乐科技可持续发展校际交流研讨会”。  研讨会上首先举行了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随后东道主首师大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成功,大大推动了琴乐的表演与传播,也有力推进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相关书籍的出版。  其中,围绕着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成果也不断出现。但就整体而言,该研究成果大多尚停留在较为宏观的一般性评论,而能够系统深入地从非遗保护角度对古琴生存现状作较为全面的实地调查、深度描述并提升阐发的成果则较为少见。关于古琴社团的研究成果中,则大多局限于对古琴社团历史
2012年2月22日晚,英国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与他的5位音乐伙伴一起在国家大剧院为中国音乐爱好者带来了一场优雅别致、曼妙无比的巴洛克“空中旅行”音乐会。  此次音乐会称之为“空中旅行”,丹尼尔·霍普介绍说:“‘空中旅行’可以被看做是一段音乐的旅程,其中有着许多巴洛克时期最美、最鲜活的音乐。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7、18世纪的音乐家们在欧洲大陆漫游寻求音乐灵感并融会贯通,他们的音乐与表演令王公贵
“麻将”、“老腔”、“牧歌”、“傩戏”、“中庸”,这些似乎没有多少逻辑关系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通过什么机缘被联系在了一起?是天马行空?还是痴人说梦?都不是!它们是在中国“新生代”作曲家邹航新作《十变五化》中被有机“编织”起来的色彩纷呈的文化标识。1997年,还只是中央音乐学院在校学生的邹航就曾以大型室内乐《十八罗汉》成为得“荷兰’97格地姆斯国际作曲大赛”唯一大奖,而且是历届年龄最小的第一位中国作
20世纪70年代开始,法国涌现了一批年轻作曲家,以反对序列音乐为口号,成立了l’itinéraire(旅程)小组,声明要通过作曲家、音响工程师和演奏家等合作共同创造出新的音乐世界,从而逐渐成为了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有影响力的频谱乐派,而特里斯坦·缪哈伊(Tristan Murail 1947—)便是其中蜚声国际乐坛的一位。2015年,笔者于巴黎广播交响乐团的一场名为“频谱音乐”的音乐会后,对其进行
一、问题的提出  19世纪下半叶以来,音乐艺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变化着。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音乐样式,人们褒贬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很多人对现代派音乐的厌弃心理……主要还是因为这些音乐从形态结构上违背了人的听觉生理基础,从而导致了听众对它的本能抗拒……现代派音乐的最大弱点就在于无视接受者的听觉生理机制的内在规定性。”①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们对某种音乐能否接受主要是个观念问题,也就是说取决于接受者的
2001年阅读雷默著作《音乐教育哲学》(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的原版,当时的感觉读得很辛苦,但“痛”并快乐着,被雷默的智慧深深打动。2004年阅读他的学生及对手埃利特的著作(音乐问题——音乐教育新哲学》(Music Matters: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的原版,为在学术视域广博度上两代人十几年时间所取得的巨
不久前收到恩师刘正维先生的新作《戏曲作曲新理念》,心中不免十分感慨:作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资深教授,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退休二十余年来仍然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笔耕不辍,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  刘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在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早已令学界所瞩目。他关于长江中上游戏曲声腔系统的研究、关于二黄腔渊源的曲调考证、关于戏曲腔式及其板块分布论等等,都已成为中国传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