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即“教研、科研”,教研是基础,科研是指导,教研能促进教师的横向发展,使教学经验“厚”起来,科研能促进教師的纵向发展,使教学认识“尖”起来,二者结合,是学校特色创建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训”即培训和学习,它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即教学实践,它是培养教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途径。“研训教一体化”就是综合运用教研、科研、培训、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以教学实践为主要途径,以研训促教学,以教学带研训,向研训要质量,向教学要效益,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抓关键主体,助“研训教一体化”
以学校为主体,创建专业发展合格学校。东湖高新区目前有中小学30多所,师资力量差别较大。为快速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们拟定《东湖高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合格学校建设方案》,以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合格学校为抓手,基于分期推进、动态管理、以校为本、注重实效、研训教结合五大原则,实行三年全达标规划,这是全区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构建校本“研训教一体化”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7年1月,我们组织专家对第二批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合格校的13个单位开展考核验收,通过校长汇报和资料查阅,了解学校“研训教”开展情况。采取倒查对应的办法,与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新进教师座谈,切实了解真实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通过这种形式,确保严格、真实、有效,极大地调动了各校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让全区各校逐渐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四位一体”的专业生活方式。
以教研员为主体,落实“三微”研训及教学视导。教研员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服务者和引领者。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和学科管理作用,将研训教一体化落到实处,我们以教研员为主体,组建以学科为基础的“三微研训”班,坚持“一周两校”问题式教学视导机制。
“三微”即微团队、微主题、微行动。微团队是由全区学科骨干教师、备课组长组成,教研员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团队,开展微主题教学研讨、微行动教学实践。通过理念更新,拓展教师专业能力;通过主题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教学指导,落实“研训教”核心。将自己的知识和团队的智慧化为源头活水,浸润每位教师心田,引领教师可持续发展。
问题式教学视导有集中式视导和回返式视导两种形式,通过“一听(听课),二看(看活动),三查(查常规),四评(评做法),五反(反馈情况)”,走进课堂,以课例为载体,展开平等对话,临床诊断,进行个性化的问题指导,引导教师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诘问、矫正、提升,让游离的事件趋向条理,使隐现的经验得以敞现。视导对教师成长起到激发和促进作用,支撑培养基层的“造血”功能,逐步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自我成熟和自我完善。
以名师为主体,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2017年2月,武汉高新区第三批共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骨干教师和区内名师又一条成长之路。为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每个名师工作室由一名导师和七名骨干教师组成,名师工作室导师无论在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都是区内顶尖级的学科教育专家,而学员是由全区各校的“种子”教师组成,遴选时充分考虑区级特點,体现较大覆盖率。我们明确工作室的任务,要求每个工作室在任期内“带一支队伍、抓一批项目、出一批成果”。各工作室针对成员自身遇到的真实的教学问题,融合“研训教”策略,以“领衔人示范”“名师引领”“专题研讨”等方式,开展课例研修活动;工作室主持人与成员一同聚焦课堂,关注生本,导师帮助工作室成员提升日常课堂教学能力,开展“一课三MO”即“主题式摩(观摩)课”“问题式磨(研磨)课”“专题式模(建立模式)课”的活动。
直指课堂的“研训教”融合,使得大部分工作室成员淬炼成钢,成为各校骨干教师、市区名师。这样,他们的“种子”作用便发挥出来了,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依托各自的平台或师徒关系在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辐射到一般教师,辐射到教育教学的最基层。
抓重点群体,促“研训教一体化”
青年教师、准特级教师及子课题学校是“研训教一体化”实施的重点群体,是决定“研训教一体化”策略成功与否的关键力量。
青年教师群体,“研训教一体化”的践行者。近几年,区内新进青年教师上千人。为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素质,全区各校实施“青蓝一对一、一帮一结对”工程,为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配备“学科实践导师”和“班级管理导师”,制作青蓝结对工作手册,实行“精准帮扶”。签订师徒合同,明确义务和责任,举行拜师仪式,让新教师观摩师傅课堂,再模仿课堂教学,然后师徒共同研究得失,提出整改意见,再进行二次备课、上课,融合“研训教”,精确引领青年教师。不同课程、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培养青年教师的路径也不相同,可以是“研→训→教”,也可以是“教→训→研”,或“训→教→研”,务实、灵活的做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岗位跟踪培训、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培训等各类培训及培训后的实践研修,突出了青年教师这个“研训教”的主抓对象。青年教师工作手册,规范了教育行为,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轨迹,引导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准特级教师群体,“研训教一体化”的领跑者。为使全区卓越教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使他们进入特级教师阵营,我们针对准特级教师建设了一批以“语之梦”“卓雅坊”“立卓坊” 等为名的七个实体卓越工作坊。工作坊是基于学术思想和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传播的培训形式,为教师获得专业上的交流提供了可靠平台,满足了教师在职业发展上的认同需要,成为有效影响教师行为的组织方式之一。卓越工作坊的成员由全区遴选相近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在各工作坊坊主的带领下开展三个阶段的活动:
第一阶段:自我融入。每个工作坊在经过破冰活动后,由坊主负责带领全体成员出谋划策,共同制定工作坊活动方案和相应的保障制度,提供一个能广泛观察自我的环境,开展读书分享、课堂展示、送课交流、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等活动,各成员通过全身心投入一系列有措施、有交流、有展示的研讨活动,让大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认知的盲点,对照现状改善心态,了解自己,学习他人,选择相应的行动去突破现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 第二阶段:素质提升。深化第一阶段的认识,通过行动把“短板”补齐。自己精心设计成长路径,讀名著、带团队、深合作、广摄入、强促进,拓展认识和行动的领域,进一步认清自我,突破局限去发挥潜能。成员们通过教育反思、网络交流、课堂体验、经验分享等,使得每个参加者都成为一面互动的镜子,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全方位、有效地洞悉自己和他人的状况与表现,从而转变心态去突破自我,丰富自我,增强达成目标、自我发展、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并将所学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去获取更大的成就。
第三阶段:火炬行动。火炬行动,既是成果展示,也是将所获得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去创造新的成果。这也是一个反省自己、厘清目标、调整心态、超越自我的过程。每期工作坊培训为期三年,在最后的结业中,各成员将优秀成果展现出来,我们择优部分成果成册。对于优秀的卓越教师,我们会选送进入省卓越工程班学习,再次给卓越教师添加新的动力。
子课题学校,“研训教一体化”的实施者。课题研究是促进“研训教一体化”走向深水区的有力措施。2016年11月15日,省重点课题《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在武汉市光谷九小成功开题,表明深层次“研究光谷片区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进入实施阶段,并以此来推动全区教师培养新的机制形成。课题由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导,学校根据总课题研究方向自主申报子课题,申报子课题研究团队兼顾了中小学、中心城区与偏远学校、学校联盟和共同体,旨在带动全区各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形成气候。光谷二小省规划课题《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提升策略研究》和光谷九小的市重点课题《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研究》也已成功开题,表明学校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
为促进各子课题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區教育发展研究院进行下校调研,指导子课题学校工作的实施,组织子课题负责人开展阶段性研讨和展示活动,梳理研究进程,交流研究成果,开展案例分析,彰显教育智慧。在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日常教学工作融于课题研究之中,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体现了“教研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全新科研理念,从而达到在课题研究中提高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抓活动载体,推“研训教一体化”
五项全能比赛:教师成才的催化剂。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每年组织开展教师“五项全能比赛”,即“教学设计、教学演示、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特长展示”五项技能评比。各学校经过校级初赛后,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区级角逐,这样,一大批优秀教师在比赛活动中脱颖而出。经过几年的评比,已显现大量的教坛新秀,很多新秀教师还参加省市级教学比赛,展现了“研训教一体化”的实效。此外,微课大赛、一师一优课评比、NOC教学实践评优、互联网 学科优质课比赛成为“五项全能比赛”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落到了实处。
光谷教育大讲台:名师展示的大舞台。“光谷教育大讲台”已成功举办了14期,成为区内名师名校长传播教育思想与观念、展示办学特色与成果、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大舞台。光谷教育大讲坛分为校长讲坛系列、名师讲坛系列、班主任讲坛系列和区校两级专家讲坛系列。每次聘请国内教育专家与区内名师、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同台展示,全区各校校长及部门负责人聆听交流,优化了区内名师、名校长、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机遇与环境,也带动了全区干部与教师队伍的发展。省卓越工程教师(校长)培训班、省市级名师送培、名师送教下乡等成为名师名校长成长的平台。
校本课程评比:教师成长的交响乐。2016年12月5日,我们举行了第三次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评比,这是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社团活动个性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课程开发全面化的一项“研训教”推进措施。基于前期的课程评比经验,我们除了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成效四大方面进行展示评价外,更关注课程后期的正确走向。探索课程目标校本细化,从学段目标细致到学年、学期目标,理清知识能力点、方法习惯点、品格生长点,大胆地取舍、改编、优化国家课程资源,华科附小的“情趣阅读”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教师根据个人特色,自我申报开设、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评审组审定授权,教师开发小组集体研讨,学生按个人兴趣自主申报,这种自由组合的走班制教学,推进了“研训教一体化”走向“教学的自贸区”。如光谷五小足球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湖北省足球试点学校。
这些“活动”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一次真实检验,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通过“活动”机制,正确指引教师进一步发展,帮助教师弥补在育人经验、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欠缺,引导他们在“研训教”中磨炼自己,反思过程得失,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的现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2016JA108]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抓关键主体,助“研训教一体化”
以学校为主体,创建专业发展合格学校。东湖高新区目前有中小学30多所,师资力量差别较大。为快速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我们拟定《东湖高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合格学校建设方案》,以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合格学校为抓手,基于分期推进、动态管理、以校为本、注重实效、研训教结合五大原则,实行三年全达标规划,这是全区推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构建校本“研训教一体化”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7年1月,我们组织专家对第二批申报教师专业发展合格校的13个单位开展考核验收,通过校长汇报和资料查阅,了解学校“研训教”开展情况。采取倒查对应的办法,与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新进教师座谈,切实了解真实情况,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通过这种形式,确保严格、真实、有效,极大地调动了各校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让全区各校逐渐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四位一体”的专业生活方式。
以教研员为主体,落实“三微”研训及教学视导。教研员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服务者和引领者。为了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和学科管理作用,将研训教一体化落到实处,我们以教研员为主体,组建以学科为基础的“三微研训”班,坚持“一周两校”问题式教学视导机制。
“三微”即微团队、微主题、微行动。微团队是由全区学科骨干教师、备课组长组成,教研员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团队,开展微主题教学研讨、微行动教学实践。通过理念更新,拓展教师专业能力;通过主题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教学指导,落实“研训教”核心。将自己的知识和团队的智慧化为源头活水,浸润每位教师心田,引领教师可持续发展。
问题式教学视导有集中式视导和回返式视导两种形式,通过“一听(听课),二看(看活动),三查(查常规),四评(评做法),五反(反馈情况)”,走进课堂,以课例为载体,展开平等对话,临床诊断,进行个性化的问题指导,引导教师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诘问、矫正、提升,让游离的事件趋向条理,使隐现的经验得以敞现。视导对教师成长起到激发和促进作用,支撑培养基层的“造血”功能,逐步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自我成熟和自我完善。
以名师为主体,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2017年2月,武汉高新区第三批共10个区级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骨干教师和区内名师又一条成长之路。为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引领”作用,提高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每个名师工作室由一名导师和七名骨干教师组成,名师工作室导师无论在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都是区内顶尖级的学科教育专家,而学员是由全区各校的“种子”教师组成,遴选时充分考虑区级特點,体现较大覆盖率。我们明确工作室的任务,要求每个工作室在任期内“带一支队伍、抓一批项目、出一批成果”。各工作室针对成员自身遇到的真实的教学问题,融合“研训教”策略,以“领衔人示范”“名师引领”“专题研讨”等方式,开展课例研修活动;工作室主持人与成员一同聚焦课堂,关注生本,导师帮助工作室成员提升日常课堂教学能力,开展“一课三MO”即“主题式摩(观摩)课”“问题式磨(研磨)课”“专题式模(建立模式)课”的活动。
直指课堂的“研训教”融合,使得大部分工作室成员淬炼成钢,成为各校骨干教师、市区名师。这样,他们的“种子”作用便发挥出来了,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依托各自的平台或师徒关系在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辐射到一般教师,辐射到教育教学的最基层。
抓重点群体,促“研训教一体化”
青年教师、准特级教师及子课题学校是“研训教一体化”实施的重点群体,是决定“研训教一体化”策略成功与否的关键力量。
青年教师群体,“研训教一体化”的践行者。近几年,区内新进青年教师上千人。为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素质,全区各校实施“青蓝一对一、一帮一结对”工程,为工作不满三年的教师配备“学科实践导师”和“班级管理导师”,制作青蓝结对工作手册,实行“精准帮扶”。签订师徒合同,明确义务和责任,举行拜师仪式,让新教师观摩师傅课堂,再模仿课堂教学,然后师徒共同研究得失,提出整改意见,再进行二次备课、上课,融合“研训教”,精确引领青年教师。不同课程、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培养青年教师的路径也不相同,可以是“研→训→教”,也可以是“教→训→研”,或“训→教→研”,务实、灵活的做法,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岗位跟踪培训、青年教师素养提升培训等各类培训及培训后的实践研修,突出了青年教师这个“研训教”的主抓对象。青年教师工作手册,规范了教育行为,记录了他们成长的轨迹,引导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准特级教师群体,“研训教一体化”的领跑者。为使全区卓越教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使他们进入特级教师阵营,我们针对准特级教师建设了一批以“语之梦”“卓雅坊”“立卓坊” 等为名的七个实体卓越工作坊。工作坊是基于学术思想和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传播的培训形式,为教师获得专业上的交流提供了可靠平台,满足了教师在职业发展上的认同需要,成为有效影响教师行为的组织方式之一。卓越工作坊的成员由全区遴选相近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在各工作坊坊主的带领下开展三个阶段的活动:
第一阶段:自我融入。每个工作坊在经过破冰活动后,由坊主负责带领全体成员出谋划策,共同制定工作坊活动方案和相应的保障制度,提供一个能广泛观察自我的环境,开展读书分享、课堂展示、送课交流、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等活动,各成员通过全身心投入一系列有措施、有交流、有展示的研讨活动,让大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认知的盲点,对照现状改善心态,了解自己,学习他人,选择相应的行动去突破现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 第二阶段:素质提升。深化第一阶段的认识,通过行动把“短板”补齐。自己精心设计成长路径,讀名著、带团队、深合作、广摄入、强促进,拓展认识和行动的领域,进一步认清自我,突破局限去发挥潜能。成员们通过教育反思、网络交流、课堂体验、经验分享等,使得每个参加者都成为一面互动的镜子,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全方位、有效地洞悉自己和他人的状况与表现,从而转变心态去突破自我,丰富自我,增强达成目标、自我发展、人际沟通等方面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并将所学作用于自己的工作中,去获取更大的成就。
第三阶段:火炬行动。火炬行动,既是成果展示,也是将所获得的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去创造新的成果。这也是一个反省自己、厘清目标、调整心态、超越自我的过程。每期工作坊培训为期三年,在最后的结业中,各成员将优秀成果展现出来,我们择优部分成果成册。对于优秀的卓越教师,我们会选送进入省卓越工程班学习,再次给卓越教师添加新的动力。
子课题学校,“研训教一体化”的实施者。课题研究是促进“研训教一体化”走向深水区的有力措施。2016年11月15日,省重点课题《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在武汉市光谷九小成功开题,表明深层次“研究光谷片区教师专业发展策略”进入实施阶段,并以此来推动全区教师培养新的机制形成。课题由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导,学校根据总课题研究方向自主申报子课题,申报子课题研究团队兼顾了中小学、中心城区与偏远学校、学校联盟和共同体,旨在带动全区各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形成气候。光谷二小省规划课题《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提升策略研究》和光谷九小的市重点课题《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研究》也已成功开题,表明学校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
为促进各子课题顺利、有效地开展研究,區教育发展研究院进行下校调研,指导子课题学校工作的实施,组织子课题负责人开展阶段性研讨和展示活动,梳理研究进程,交流研究成果,开展案例分析,彰显教育智慧。在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日常教学工作融于课题研究之中,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体现了“教研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全新科研理念,从而达到在课题研究中提高科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抓活动载体,推“研训教一体化”
五项全能比赛:教师成才的催化剂。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每年组织开展教师“五项全能比赛”,即“教学设计、教学演示、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特长展示”五项技能评比。各学校经过校级初赛后,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区级角逐,这样,一大批优秀教师在比赛活动中脱颖而出。经过几年的评比,已显现大量的教坛新秀,很多新秀教师还参加省市级教学比赛,展现了“研训教一体化”的实效。此外,微课大赛、一师一优课评比、NOC教学实践评优、互联网 学科优质课比赛成为“五项全能比赛”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落到了实处。
光谷教育大讲台:名师展示的大舞台。“光谷教育大讲台”已成功举办了14期,成为区内名师名校长传播教育思想与观念、展示办学特色与成果、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大舞台。光谷教育大讲坛分为校长讲坛系列、名师讲坛系列、班主任讲坛系列和区校两级专家讲坛系列。每次聘请国内教育专家与区内名师、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同台展示,全区各校校长及部门负责人聆听交流,优化了区内名师、名校长、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机遇与环境,也带动了全区干部与教师队伍的发展。省卓越工程教师(校长)培训班、省市级名师送培、名师送教下乡等成为名师名校长成长的平台。
校本课程评比:教师成长的交响乐。2016年12月5日,我们举行了第三次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评比,这是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社团活动个性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课程开发全面化的一项“研训教”推进措施。基于前期的课程评比经验,我们除了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成效四大方面进行展示评价外,更关注课程后期的正确走向。探索课程目标校本细化,从学段目标细致到学年、学期目标,理清知识能力点、方法习惯点、品格生长点,大胆地取舍、改编、优化国家课程资源,华科附小的“情趣阅读”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教师根据个人特色,自我申报开设、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评审组审定授权,教师开发小组集体研讨,学生按个人兴趣自主申报,这种自由组合的走班制教学,推进了“研训教一体化”走向“教学的自贸区”。如光谷五小足球课程的开发,已成为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湖北省足球试点学校。
这些“活动”是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一次真实检验,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且,通过“活动”机制,正确指引教师进一步发展,帮助教师弥补在育人经验、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欠缺,引导他们在“研训教”中磨炼自己,反思过程得失,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的现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2016JA108]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