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生活之手 写真实作文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cheng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真实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真实”是习作的生命,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写什么呢?要写出自己的经验,经验又必须深切,必须正确。这就要从整个生活里下工夫,有了深切的经验,写作就不愁没有很好的材料了。”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的事情,恰当、真实地表达出来,写出真心实意,表达真情实感。
  一、引导观察,写真实的经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观察往往蜻蜓点水,教师要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多角度观察生活,让学生去看一看、问一问、做一做,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习作才能写具体,写生动。
  校园生活,有快乐有忧愁,只要留意,便有精彩;家庭生活,有得意有失意,只要会意,便成精彩;社会生活,有亮丽有灰暗,只要在意,便常精彩!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去品味人生,留住“美丽”,留住“难忘”。我们学校开展了“爱心小分队”的活动,学生代表来到身患地中海贫血症的7岁小女孩苏文蔷的家中,将“学雷锋献爱心——跳蚤市场”义卖活动所得的善款4600元捐给了她。由于活动前教师布置了细致的观察要求,活动后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学生的习作便精彩纷呈:有的以《跳蚤市场》为题,写了同学们模仿商人招揽顾客的买卖活动,活动的过程描述得惟妙惟肖;有的以《挣钱不能只为自己》为题,写了自己挣钱后,想把钱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心理活动刻画得活灵活现;有的以《感动时刻》为题,写了同学代表把善款送给了苏文蔷的父母,感人场面描摹得栩栩如生……学生们在习作中畅所欲言,不但真实、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活动过程,而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习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触发认识,写真实的感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兴”“缘事而发”。学生习作的真实内容除了表现在选择充满个性的生活材料外,还表现在思路的个性化。教师应充分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突破习惯性的思维,采用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是不同的体裁去习作,去写别人没看到、没想到、没悟到的内容,习作就能以“新”制胜。
  比如,说到市场上卖菜的农民给青菜注水,大家一定觉得,他们是为了多赚钱。一位学生以《青菜注水的启示》为题写的习作,就给人以新鲜之感。她在习作中写道:“星期六上午,我去市场买菜,快到菜摊前,就被飞来的水珠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菜摊前一位买菜的大嫂抓着空心菜,摆开架势,使劲地甩水。我暗自庆幸,白裙子没被水珠溅到。忽然,点点玉珠入白裙。我扭头一看,是大嫂旁边的一个男青年,弯着腰,抓住青菜用力地甩水。我顿时火冒三丈,不顾淑女风度破口大骂:‘小气鬼,甩什么水,能省多少钱?’男青年自知理亏,付钱后悻悻地走了。我买了两把菜回家了。路上,我寻思着:一斤青菜卖一块五,你觉得挺贵的吧?可是,农民伯伯们早出晚归,头顶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多辛苦啊!在炎热的天气里,不喷点儿水,嫩绿的青菜能不蔫吗?要是枯萎了,你会买吗?煮了吃,能不塞牙吗?卖菜的大婶给青菜洒水,是为顾客着想啊!该吃的‘亏’还得吃!”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提炼生活,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独特的亮点。
  三、自然表露,写真实的自我
  习作是真实思想的负载,是真实情感的沉淀,是真实自我的释放。一句话,习作是投入真实的生命去表现生命的真实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特有的光环,并把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顿悟等自然而然地写下来,让习作更多地反映身边的实际生活,更多地展示真实的自我。“我手写我心”,习作就“真实”“感人”了。
  一次作文课,我一进门就被教室里的一幕吸引住了:王××同学弓着身子在呕吐着。同学们有的为她捶背,有的为她递纸巾,有的送去矿泉水,有的用拖把擦洗呕吐物,有的用手捂住鼻子走开,也有的却皱着眉叫着:“臭死了,臭死了!”待同学们处理好这一切之后,我来到讲台前,深情地说:“刚才的一幕,大家都看到了吧,心里沸腾了吧,你们可能有欣喜也有愤怒;有指责也有赞扬;有不满也有谅解……这节课,就以看到的这一幕为题材,写一篇习作。”沉思之后,同学们动笔了,一个个“真实的自我”在笔端下呈现了:有的以《比呕吐物还脏》为题,运用对比的写法,先写王××平时对我的关心,然后写她呕吐了,我却捂着鼻子走开了,最后自责自己的灵魂比呕吐物还脏;有的以《“呕吐”见真情》为题,运用并列的手法,列举了几个同学对待“呕吐”的表现,最后点明了“患难之中见真情”的主题;有的以《“呕吐”后的觉醒》为题,运用倒叙的手法,写自己晚饭后去看望王××同学,是为自己在王××同学呕吐的时候袖手旁观而后悔,用实际行动弥补过错。习作还原真实的生活,展示真实的自我,自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参与实践,写真实的体验
  体验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从习作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社会生活实践的感受,把这些真切的体验装进习作的“素材库”,并恰当地表达在习作中。我们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到县里的“社会实践基地”,参加“队列训练”“学农种植”“野外考察”“竹木加工”“急救演练”“陶艺制作”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们有了深刻的体验,有了澎湃的激情,表达的欲望强烈,习作成了自我倾诉的需求。他们有的以《痛苦并快乐》为题,描写了自己在“社会实践基地”经历的“痛苦”,然后是学到了本领后的快乐;有的以《爸爸妈妈辛苦了》为题,叙述了自己学习陶艺制作的不易,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艰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认识了自己。他们的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在潜移默化中成了自身的素质。习作成了学生抒发情感,实现自我超越与建构的需要。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一家人上街购物时,女儿看好了服装店里的一双靴子,我们两个大人看了后也感觉不错。其实,给女儿买东西一向事先征求她的意见,也因如此,正上小学的女儿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主见,她的眼光不赖,这一次也不例外。但一问店主靴子的价格,不禁让我感到有点贵:一百多块呢!一向“节俭”的我显得有点踌躇了,此时倒是她妈妈大方地开口了:“虽然贵点,但不是不可以买,不过孩子你也需要拿出点实际行动来呀!”  女儿想了想说:
目的:探讨护士参与床边探视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4~6月收治的312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由管床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待家长行床边探视;将2016年4~6月收治的297
【正】傍晚,陪儿子来到草坪上。儿子冷不丁冒出一句话:"妈妈,老师经常说我提一些‘怪’问题,连同学都这么说。""真的吗?""真的,今天我就又被他们笑了。""能说给我听听吗?""当
问题解决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却也是学生惧怕的一项内容,错误率也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审题方面,为此,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从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看,在出现错误的学生中,大多数是因为没有掌握审题方法,不懂得如何审题导致的。学生不会审题,除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素质,以及缺乏解题经验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对审题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收集婴幼儿下呼吸道痰培养标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未按集束化护理方案收集痰培养标本1 08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12月应用集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此,笔者认为立足本地实际,挖掘具有茶乡特色茶文化资源为写作素材,可以给习作教学带来更多的精彩。  一、把“社会生活”引入门,抒写“童趣”  挖掘地域文化,通过巧妙点拨,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章很快就会在学生笔下“出炉诞生”。那一份童趣更是一番滋味。  1﹒
一、在思维联结处设置问题与矛盾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旧知是新知学习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学生旧知与新知之间必然有一种认知上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要在学生新旧知识思维的联结处设置问题矛盾,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新知的产生印象深刻,新知就会掌握得更牢。  二、在思维困惑处设置问题与矛盾  学生思维困惑的地方往往是知识的重难点处,要突破知识难点的关键
作文,不仅是小学生的难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教学的难题。为了写好作文,教师、学生上下求索,倍感艰辛。笔者近年来尝试把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教学以及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习作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1. 走向大自然。大自然是神奇美妙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就会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繁茂;体验到秋天的奉献,冬天的孕育;观察到日出的磅礴气势,月行的微妙动态;还
目的:探讨全身皮肤电子束治疗(TSEBI)皮肤蕈样霉菌病(MF)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对3例MF患者采用TSEBI,并给予精心的皮肤护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100%,放疗结束后患者全身皮肤
目的:探讨老年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NKHDC)患者采用联合补液抢救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将48例老年NKHDC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