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附中命运里的贵人

来源 :中国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首任校长丁井文生平大事记
  1931年毕业于河南艺术师专,当过数载美术教师。
  193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组织抗日游击队任连指导员。
  1939年奔赴延安。
  1940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画。
  1949年随中央机关进京,曾为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家庭美术教师。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被任命为院办主任、人事处长,继而先后出任美院国画系主任、美院附中校长。
  1951年与王式廓合画《毛主席与斯大林》大幅油画。
  2003年5月4日17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生前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少儿美术基金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60年,江南,四月天,我在南京玄武湖边,画写生。快收拾工具的当口儿,身边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笑眯眯凑上前来看我的画:“乖乖弄的东!啊!(南京话:不得了啦!)要不要,老夫子给你看看相啊?”我说:“我不迷信,我才不看什么相哩。”说完背起画夹离开去。回头看,那老者倒无什么恶意,顺风送过一句话来:“嗨!小朋友,你眼前要有不顺当的事情,记着,得找贵人相助才成啊!”我不再理他,我只相信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己争取,谁是我的贵人?相助我什么?
  那时,我正准备报考中央美院附中。一个心眼里,只装着我的美术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孙景波,你要想学好画,将来就上中央美院。你要想上中央美院,你最好初中毕业就去考中央美院附中。”是的,我当时已经报了名,我的老师黄乐生和钟伯元都说:“你是有希望的。”现在想来,这两位初中美术老师,就是帮我指点迷津的贵人。
  那些天,我一直在等待附中的考试通知。学校里报考浙美、南艺附中的同学,都已经接到通知,出发应试去了。我终于等急了!于是,给中央美院附中发了一封航空快信:“请问让我什么时间、到那里去应试?两个月前,我寄出报名作品,收到过附中寄来的准考通知,但通知上没有写明考试时间和地点。”两天后,我盼来了附中回函。打开一看,我惊呆了,“孙景波同学:你的回信地址写得不清楚,已经寄出的通知书退了回来,现在,我校考试工作已接近尾声,请你考虑报考其他学校……”
  我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上个月我不是已经收到准考通知了吗?怎么会回信地址不明呢?那夜,我无法入睡,到了后半夜,我决定到邮局发电报。我大约写了四五百字,把我的情况、我的期待、我的愿望,最后,是我的愤怒全部写在电报上,记得电报末尾写道:“明明是附中的错误,为什么这样不负责任地让我失去机会?我无法理解,无法接受这种答复!”
  电报是拍给中央美术学院院领导的。完全是一种鱼死网破的情绪。他妈的!中央美院附中!我告了你了,不考,也得出这口恶气!随后两天,我精神懊恼,六神无主,全然陷入了一种绝望的心境。完了!因为去其他附中考试的同学已经回来了。
  然而,天不弃我!两天后的傍晚,学校传达室的大老魏在我们学生宿舍窗外大喊:“孙景波!孙景波!北京急电!”电文一打开,只是两行字:“孙景波同学,速去上海戏剧学院,找沈今声先生补考。中央美院附中招生办公室。”这两行字,刻在我记忆中54年!这两行字改写了我的命运!
  我拿着电报,找父亲在南京的朋友借了20元钱,当夜,直奔南京码头乘船,第二天到上海。现在,回想起考试那几天的经历,心潮也难以平复。我深夜才找到上海戏剧学院,找到沈今声先生。我了解到,上海只是中央美院附中在全国六个考区之一,上海参试的考生有八百多人,而录取名额限定在前十名。我来前,考试已经结束两天了。沈今声老师剩下的时间,是在对成绩列前的二十名考生的面试。为我一个人特设的考场,就在他和浙美附中老师联合招生的临时办公室。素描考试设在上海戏剧学院传达室门房里,给门房老陈大爷画头像。色彩和创作,在他们办公室的外间小屋进行。摆作业和监考的事,是让浙美附中的两位老师帮忙。第三天早上,沈今声先生和我再次见面。开门见山,向我说明:这就是对我面试了。面试结束前,他对我说:“孙景波同学,你考试成绩很好!我看了你在校的文化课成绩单,各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所以,对你的文化课就免试了。今天,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你已经被录取了!”那瞬间,我反应很木讷地问道:“我不用回去再参加普通高中考试了吗?”沈今声先生很明确地回答:“我可以肯定地说,你被录取了。”我走出上海戏剧学校大门,转进旁边一个弄堂,扶着路边一棵林荫树干,背着人,仰天流泪,相信这不再是梦了!那一瞬间,我对美院附中,是满心的汹涌的感激情潮……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在我那封孩子般发泄怨怒的告状信前,只有附中校长才能做出那样的决定,只有附中校长才能赋予考场教师那样随机决断之权。他当场告诉你——“你被录取了”。此后,我在教育岗位上工作多年,我没有问过,除了中央美院附中之外,有没有过“第二个孙景波式”的考试案例,我没有听说过。
  过了天命之年,抚今追昔,检点命运遭遇,渐有所悟:你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也很有限。你命运里得有贵人相助,你得懂得感恩。是的,我一直很努力,遭遇挫折时,我总想到那些信任我的人、帮助我的人,我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证实,让我命中的“贵人”为我感到欣慰。如是今天,我问,如果当年,不是遇到了丁井文校长和他带领的附中教师团队,那么后来的我,会在哪里?在做什么?
  现实是,我到了北京。在1960年附中新生开学典礼上,第一次见到丁井文校长,听他对新生致欢迎辞。听他对我们宣布说:“我们已经和列宾美院签了协议,今后派往苏联的留学生,就直接从你们这一届开始!”会场上,掌声雷动,欢呼声长久不息!丁校长张开双手,让大家安静,安静……那慈祥的表情和动作,让我们形象地联想到敬爱的周总理。
  高班的同学课下聊天,提及丁校长,如同提及一位老爸爸一样的亲昵!“在老丁校长眼里,咱附中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这种体验,从到附中伊始,在我显得尤为突出,尤为难忘了!入学第四天,我又给他添了一个麻烦。   那一届,我被分配在二班,开学后,入学教育,班主任安排我们班同学先端正“红与专”的思想觉悟问题。千言万语一句话一只关心业务,不重视政治思想的,就是资产阶级“白专”!三天后,新生下乡,到顺义龙王头农场参加劳动实习。劳动结束的第一天,晚饭前集合时,我迟到了。同学们找到我时,我正忘情地在生产队猪圈里画一头老母猪的速写。晚饭后,班主任把全班同学集中到打麦场上,做一天劳动后的小结。那一天,生产队运庄稼的牛车陷在泥塘里,我和同学们帮着推车时,不小心滑倒在泥沟里,一头、一脸、一身的泥浆。班主任一一点名表扬在场的同学时,我暗中得意地等待他对我特别的表扬。结果,他没有提到我,话锋一转:“但是,也有的同学,非常不像话!”然后,径直走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拉出行列!
  “孙景波!出来!站好!说说你为什么迟到。啊!你画猪,你说没听见集合口哨?你没画完,就可以破坏纪律吗?这不就是‘白专’的典型表现吗!……好!同学们围拢了,坐下来,每个人都得对他这种害群之马的行为进行批判。”当时天色已晚,同学们也莫名其妙,被动员之后,有几个人先后站起来,重复班主任的话说:“孙景波不守纪律,就是个人自由主义。个人自由主义,就是‘白专’!‘白专’就是资产阶级思想。”接下来,一个操着浓重天津口音的同学,说出了一个荒唐的笑话:“我捡到一个不知什么蛋,孙景波说那是一个蛇蛋,吓得我不敢拿,他倒拿去了,不给我了!他,他妈太自私了,连蛇蛋都敢私吞。”在场同学们听了,哄笑起来,我也忍不住地笑了。这时,班主任用手电,照亮了我还来不及收起笑容的脸。“你们大家看!看看!我们这样严肃地帮助他、批评他,他居然还笑!这不是挑衅吗?这种人还可以救药吗?我宣布:今晚开始,对他进行关禁闭,让他写检查,不允许他参加一切集体活动,等返校后,交给教务处处理!散会。”
  他让同学把我的行李搬到一个老乡家的空房里,指派张朝阳同学看管我。(张朝阳,就是毕业后到了北大荒,三十年后当了黑龙江美协副主席的版画家。)那晚上,我真懵了,太意外了。我失眠,通宵达旦,对着要写悔过书的一叠信纸发呆!我一个15岁的少年,哪里有面对这种遭遇的心理准备?我的情绪,由莫名的委曲转为怨愤,转而决心抵触到底,我一个字也不写了!心想:都关禁闭了,还要怎么处分?大不了,我回家。我就不写,一个字也不写!看守我的张朝阳倒很同情我,劝我吃饭,不断地安慰我。
  第三天中午,张朝阳从食堂打饭回来给我时,偷偷对我说:“孙景波,丁校长来了,就在队部里,班主任也在那儿,你去找丁校长说说看。”
  同所有遇到冤情,想要“上访”,要讨个明白,讨个说法的人一样,我“逃”出了禁闭室,跑到了队部,推开门,看到丁校长和班主任。我眼巴巴地盯着丁校长说:“我想和同学一道参加劳动,我不想被关禁闭!”班主任说:“谁让你跑出来的?你写了悔过书没有?三天了,为什么不写?”我不理他,只盯着丁校长说:“我想和同学们在一起,我想参加劳动。”
  下面的故事情节,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丁校长不再理我,转向我的班主任:“这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个同学吗?因为画速写,故意迟到,犯了纪律的那个同学吗?你决定关了他禁闭?我一下来就听说了。关禁闭,还要写悔过书,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啊?他还是个孩子嘛!是我们的孩子啊!简直是乱来!”
  我听丁校长说到“他还是个孩子嘛”时,当场就是一种获救的感受,顿时泪飞如雨般地号啕起来,直哭得坐到了地上,哭到几乎要断气的感觉。(说心里话,当时,我哭得好开心!越哭越开心!)老丁校长拍着我的背,一边拍,一边说:“别哭了,别哭了,我知道了。你就是那个从南京来的孩子吧,去吧,去吧!下午和同学们一道参加劳动去吧!你一定要注意集体纪律,不能再出问题啦!”随后进来的张朝阳,把我扶到了室外。
  劳动实习结束,大家回到附中。我被从二班调配到了一班。一班班主任是张京生,也是1960年毕业留校的。张京生先生,没有延续二班班主任对我的成见,他和我们新生相处得像兄弟一般,到了下学期,他提议让我当班级业务课代表,这明明白白地认定:我在同学中是个思想活跃、业务成绩优秀、积极上进的学生。另一位业务课代表是王怀庆同学。这样的认同,让我从那一记闷棍后,清醒乐观而且积极了起来。我们一班的同学回味当年,同有庆幸的感觉,因此对张京生先生充满感佩。
  那年,我们的丁井文校长刚入中年,怀有一颗要把中央美院附中办成一所中国第一,亚洲最好,而且还要超过他观摩过的苏联列宾美院附中的理想。他看重人才,更爱护人才,他学术怀抱宽厚,用人不拘一格,他处事冷静,待人诚恳,在那个风行左倾思潮的岁月里,他能从国家用人育人的战略高度,能从艺术发展的长远趋势考虑问题。他从中央美院本部,挑选了一批年富力强、富有创作活力的青壮年教师,随后又在美院历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不断充实附中师资,由此打造了一批在当时堪比美院本部,而且更具朝气和创新活力的教学与创作队伍。他妥善地以他特殊的资历(延安时期,他是中央警卫连指导员)和身份,支持、保护了师生们探索创作的实践。
  我记得1960年到1964年问,附中高潮和秦岑先生率先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完成了《社会主义合作化高潮》,孙滋溪主持创作了影响深远的素描巨作《当代英雄》,随后,沈今声的《攀登珠穆朗玛峰》,赵友萍的《藏族女代表》《百万农奴站起来》,王德娟的《曙光初照练兵场》,于月川的《农奴的小学生》,马常利的《风雪大庆人》,卢沉的《机车大夫》,孙滋溪的《两个八路》《天安门前》,罗尔纯的《长征路上》,杜键的《黄河激流》(是在附中教室中完成的),王文斌和温葆先生带着他们本科毕业作品《夸歌》《四个姑娘》来到附中。这些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美展,引发国内观众瞩目,在美术界引起广泛赞誉和评价。在中国画坛,它们代表着20世纪60年代美术创作的高度而影响至今。
  我们可以说,那是附中的“丁井文时代”。那是附中最艰难,却又最具拼搏精神,最具创作活力的一段辉煌的岁月。虽在“三年困难时期”,虽然国内政治气候变幻莫测,虽然随后将步入“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严冬……但在中央美院附中的校园中,却是一番“抱团取暖”勤奋图强的温室气候。附中群体中,凝聚着一批有理想、有热情、有探索和创造勇气的教师和学生。丁井文校长是这个群体的缔造者,他用关心、关爱、关照之情,感召着所有在附中的人,他以他高尚的眼光、胸怀、品味、情趣,做人做事的高风亮节,影响着、熏陶着整个学校的风气。他让我们怀念他时会由衷地想到一个称呼:“附中的父亲!”   要形象地感受这位父亲,我还有件难忘的小故事。那回,我真的闯祸了!
  记得在附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集体去美院,去看留苏学生回国汇报展。作者有罗工柳、李天祥、林岗、全山石、萧峰等人,展出的是他们在列宾美院学习的作品,展出效果十分轰动。参观结束后,我们的兴奋感还在持续,我们班同学在美院里戏闹追打,我被追到大礼堂北角,已无路可逃。于是我纵身窜上一棵槐树,又从树上跳到院墙上,还没站稳,又顺势跳到校外街上。刚刚落地,猛听得有行人大叫一声:“什么人!”我抬头一看:坏了!来者正是李天祥和赵友萍先生。我差一点跳在李先生身上。我知道,麻烦大了,这可闯了祸了!李天祥先生拦住我,厉声问道:“你是哪儿来的?干什么的?”我说:“我是附中的,来看展览的。同学闹着玩儿,把我追到了树上……”“啊,”李先生说,“你,你是附中的?把学生证拿出来!”他看了我的学生证,说:“哼,附中能有你这么淘气的学生?无法无天!到美院跳墙?好嘛,学生证扣下,回去找你们丁校长取吧!”赵友萍老师在一旁说:“算了吧,让他以后记住就行了,把学生证还给他吧。”李天祥先生怒气未消地说:“不行!让他找老丁要去!”
  我回了学校,忐忑不安,哪敢找“老丁要去”,结果倒是丁校长把我找了去。“怎么啦?又闯祸了吧?爬树的本事见长啊?十六七岁了,还像个野孩子,这么淘气!那怎么行啊?找李天祥先生去道歉。赵友萍先生让我把学生证还给你,你还得去谢谢赵友萍先生才对。”我拿回学生证,鞠了一躬,出了校长室,飞跑回宿舍,躺在床上,长长地出了口气。那年头,李天祥先生在我们附中学生眼里,是何等地高不可攀啊!我没敢去李天祥先生家道歉,也不好意思向赵友萍先生表示感谢。
  一个星期后,教务处召集附中全体同学开会,会前,听说教导处要对几个违反学规校纪的学生宣布处分。我们班同学对我说:“孙景波,这回你可在劫难逃了吧?”结果,令人意外的是,处分名单里竟然没念到“孙景波”!“哈!你漏网了。便宜你了。”
  事情过去了,两位先生是“大人不记小人过”。此后多年间,我多次与李天祥和赵友萍先生交往,他们从来不曾提过这件往事。他们忘记了?我却不能忘记的是丁校长,忘不了,他那种如父辈般理谅宽容的教育方式。现在,当我也有了当爷爷的阅历后,我想,我也不会把当年孙景波在美院跳墙的事,看成品质操行问题。那几年,我在学习上很努力,在年级里,成绩是列优的,我很爱自己的班集体。附中学生不多,丁校长认识我们所有的学生,几乎叫得出所有学生的姓名。在我们眼里,在情感上,他就是我们附中所有学生的老爸爸。
  我回忆,到了四年级,我入了团。“孙景波能入团”,成了附中能证明“淘学生”也可以转化成为“好学生”的典型事例!而在这成为典型事例的万千“内因”中,有一点是深藏我心的
  我遇上了这样的一位校长和好老师们。有这样一位能了解我性情的“贵人”,因此,我得格外努力,努力证明,我对得起这份爱护和理解,要努力证明,这关怀是公正的,是在情理之中的。
  1964年,我们那届同学毕业时,遭遇中央美院被“关、停、整、改”!停止招生!所有同学怀揣到中央美院深造的梦想都破灭了,我们班部分同学报考了中央工艺美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上海、北京动画专科之外,多半都直接分配到一些基层单位工作去了。中央美院附中,成了我们许多人永远且唯一的“母校”!
  附中没有批准我报考电影学院,却意外通知我和梁平波等四个同学留校当辅导员。这在我,在同学中,明白地意味着我们几个同学,以后将有可能被保送到美院。凭什么呀?我知道,这要凭老师推荐,要凭教务会讨论,最后要丁校长签字同意。也许,我正如同学们所议论的那样:“孙景波淘气是全校出了名的,是许多闹剧和恶作剧的主演和导演者,因能闹而引起先生们格外注意,闹到了或许还能让人欣赏的程度吧。”
  我想,这样的回味和琢磨也许有理吧。
  开学了,1964年8月底,我到附中报到。巧遇云南美术家协会来人,到美院请求支援云南。知道我们附中有几个应届留校生,但还没开始正式工作。于是,通过学校征求我们意见。这感觉,仿佛抗美援朝开始,组织上问我爹:“派你到前线去,当志愿军,你能去吗?”我爹说:“能去。”于是就去了。当教导主任李华先生问我:“孙景波,你愿意考虑一下吗?”我说:“不用考虑,我愿意!”于是就去了。
  和我同行的还有同年留校的张铁兵同学。他父亲也是位军人,没有二话:“咱哥们一块儿,是个伴儿!”
  1964年9月5日,教导主任李华和老丁校长亲自到汽车站,为我们俩送行。丁校长一路走,一路叮咛:“云南是边疆,那里的生活可能比较艰苦,你们要有接受锻炼的心理准备。工作上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要给学校写信。你们两个,业务能力都不错,日后,有了生活感受,会像徐匡那样,创作出作品,一定会出成绩的。在边疆和当地同志一道工作时,要谦虚,多向当地同志学习,不能骄傲啊!还有你,孙景波,你在学校喜欢爬树,像个猴子似的,云南树可多,到了新单位不要老喜欢爬树,还是稳重些好,都快20岁了,不要让人家说你没长大啊!”说着说着,车到站了,他一双发抖的、热乎乎的大手,紧紧握着我俩的手:“记着,常写信回来……”我看他眼睛湿了,我、铁兵的眼睛也湿了。
  我到云南后,没有给丁校长写过一封信,也没写过一个字。到云南,不满一个月,就遇到了些很难理解、很难适应的事。我这种个性,一旦遇上了自尊心太强的领导,总是有点水火难容……所以,格外留恋附中那些年的光景,格外想念丁校长和附中老师们。我在云南前后14年,有8年时间被安排到农村接受思想改造,或者去改造农民的思想。失去了许多创作时间,也没有创作的条件,我写信给附中说什么?如何报答丁校长的嘱托?
  我离开北京后,从同学来信中知道,那年秋后,校内个别极左思潮的人,以丁校长阻碍批判杨献珍的“合二为一论”为由,对他进行揭发、批判。接下来,不是玩笑,中央文化部派出的社教工作队进了美院,进了附中。文艺界和教育界“星星之火,由此燎原”,一场耗时10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美院附中最先拉开了序幕1   1966年,我在云南,自然成了文联美协革命“造反派”;丁校长在北京,自然成了附中的“走资派”。他成了未能离校的三届学生们头号揭批对象。我知道,在“文革”初期,附中一些被狂热风潮左右的小学弟中,难得不糊涂地让老丁校长也经受过“低头、弯腰,作喷气式,按倒在地,再踏上一脚”的套路仪式。他被关押,被隔离了起来。
  1967年2月,我到北京,在情理之中,我不能不到附中,我得去看看丁校长。我找到负责管制他的人——附中留校老学友刘国华。我说:“我本人是云南文联造反派,我能看看他吗?”刘国华和我是同届入校的同学,因病留级,原本和我是很要好的朋友,他知道我对丁校长的情感,便直截了当地告诉我:“孙景波,你别误会,我已经和老丁说你到北京来了,他还问我,能不能见见你哩。他还常和我提起你,我带你现在就去见他。”刘国华把我带到三楼一问学生宿舍一老丁的“禁闭室”。开门的是小学友,外号“小五”,回头喊道:“老丁,孙景波来看你了。”丁校长从床边站起来,我两步跑过去,按他坐下,说不出话,看他笑着和我搭讪的表情,下泪的是我。“你还好吗?”是他问我!我点头作答,一时说不出,也不知道说什么安慰他的话,反倒是他,半开玩笑地打破了我尴尬的感觉:“孙猴子,这阵子还有工夫爬树吗?”他把我们都说笑了。“我没事的,你来看我,我这儿,没什么事的,别担心,同学批斗我,都是作作样子。他们把我关在这儿,实际上是在保护我。”刘国华在旁边插话道:“你看小五子在老丁这儿,名义上是看守人,实际上是保镖,送饭,一日三餐,端洗脸水、洗脚水,洗衣服全包,快成了老丁的干儿子加保姆啦!”小五子也笑了:“侍候我们老爷子,应该的!你孙景波,在我们小班同学的传闻里,可是大名鼎鼎咧!去年,附中大字报,批你们毕业那年,你装死躺倒在宿舍一个担架上,半夜里,同学抬你下楼,送医院抢救。嗬!听说抬到了校门口,你突然诈尸,跳下担架,满操场疯跑,惊动全校同学追你!附中居然没处分你!老丁还让你留校。‘文革’一开始,孙景波诈死恶作剧,就是批判老丁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之一大恶果哩!知道吗?”我听了这大大地被夸张变了形的故事之后,也忍俊不禁地笑了。我说:“刘国华知道,当时,我跳下担架,就跑回宿舍了,哪里有‘上百人满操场抓捕不住我的神话’!”丁校长也笑了:“开个玩笑,弄个闹剧,就上纲上线,就变了性质了嘛!”小五接着对我说:“孙景波,你放心,我们知道你们这些老校友对老丁的感情,我们也明白该怎么对待他,用什么办法保护他,现在这就是没有办法的一种办法……”我没再说什么,临别,上前用力地握了握他的手,说了句:“丁校长,多多保重!祝您健康!”那回我看到他,感受是悲喜交集,我知道,附中绝大多数小学弟、学妹,都会有一颗受到丁井文人格魅力感化而具有的“中央美院附中人的良心”。这让他,有理由自信而活得坚强,活得健康、乐观,他可以用他永远的微笑面对生活。
  那一别,再见丁校长时,是1978年9月——“四人帮”的垮台、受审,给“十年浩劫”画上了一个句号。全国恢复高考,关停了14年后的中央美术学院,从当年数以千计的考生当中,招进50名新科研究生。其中近20名,是有中央美院附中学历的!我们得意春风般地去拜会他,老丁校长也满脸风光地分享了我们这些门生的快乐。那年,老丁校长出任中央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常务副组长。届时,也已过了离休的年岁,但他对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有着一颗永远离不开、放不下的心。
  他的家,就在中国美术馆后院的后面,附中和美术馆只隔一条马路。美术馆每一次重要的展览,附中陈列馆每一次学生成果展出,我们都能看到他到场的身影,春秋四季,风雨无阻。他总是徒步来去,远些地方,他骑自行车前往,直到80岁时,他还是骑自行车出行。新生代的学子们不认识他,在展厅里,他喜欢独自一个人静默地观赏徘徊。遇上老学生,认出来,叫出学生的名字,拍拍肩膀,两只眼角绽放出菊花般密集的笑纹。
  2003年5月4日,劳丁——我们附中的老爸,安然去世。
  他离开我们之后,我,我们才开始从追悼他的文章中较多地了解到,我们老丁校长的生平概略,知道了一些他传奇般的生命历程!
  “丁井文”,又名劳丁,1914年3月,出生于河南博爱县磨头镇闪务村。少年时,他喜欢绘画,1931年考入河南艺术师范绘画专科。毕业后,在当地当过中学美术老师。1938年,日寇入侵河南,他毅然弃笔从戎。在地下党帮助下,动员当地民众,组织了一个由他领导的有七八十条枪的抗日游击队。后来,这个游击队,被当时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收编。收编后,李先念特别推荐他去延安,到抗大鲁艺美术系学习。1946年,任中央警卫团宣传干事。1948年春,被任命为中央警卫连指导员,担负保卫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的特殊使命。1949年进京后,他请求毛主席,让他回归美术本行,因此参与了和江丰同志接管中央美院的工作。在美院,他先后担任过美院办公室主任、人事处主任、国画系主任等职。1953年,受命创建中央美院附中。
  中央美院附中,原来是由这样一位“自天而降”的人来开创的!他的阅历,他的背景,他的肚量,他的眼光,他对美术的挚爱,他宠辱不惊、得失无悔的情怀,本原于“治大国如烹小鲜”语义的倒置。他身材高大,神态谦恭,作风质朴,内涵丰厚,这样的人,以他的人格魅力,把附中放在心里,附中是温暖的;把附中捧在手上,附中的业绩,就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那就是“附中的丁井文时代”!
  他笑眯眯地招呼着蒋兆和、李苦禅、石鲁、何海霞、黄胄、艾中信、吴作人、叶浅予、傅抱石、李桦、陆鸿年等等一代宗师、大家纷至沓来,到附中讲座、示范、代课,他为王式廓在附中提供条件——完成《血衣》素描巨作。当年附中教导主任李华、文化课教研室主任赵昔,都是来自鲁艺的革命者。但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蒙受不白之冤,无人、无单位敢起用他们,更不敢重用他们。老丁校长对两位延安老校友,心知肚明,引荐他们到附中任教,且很快委以重任。这样做,那时谁敢?劳丁敢!历史让我们当年的学生作证:李华、赵昔两位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是最受尊敬、最富学问、最多爱心的好教师。
  老丁校长,他能出面请毛主席、朱老总、刘少奇、周恩来,来看美院老师的历史画创作,促成董希文先生《开国大典》的光荣诞生!这种天上人间的连结,这一联结者丁井文,却从来都仅仅默立陪同在背后,事后绝无张扬。当丁校长默默地走到90岁的生命尽头,回顾他后半生的中国画坛时,我们才渐渐醒悟到:他的影响力,他不仅仅属于中央美院附中,也不仅仅属于中央美术学院。他保护、支持的画界师友,受到他教诲的,数以千计的学生,相当高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发展态势。
  一辈子干革命,曾走近到毛主席、周总理身边,当革命胜利,他成而不居,身退基层,回归艺途,乐守旧业,甘于位居美术中学的校长,而奉献终生。他的百年经历,是一部新中国美术史的传奇。
  回忆往事,我似乎在隐约中,看到遥远迷茫的云峰,我似乎隐约中,听到高天滚滚的雷鸣。在他的遗像前,我凝望着,他那双永远眯着的,永远微笑着的眼睛,感受关爱的宽厚,感受质朴的力量,感受谦诚的温馨!
其他文献
【摘要】案例中,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产生矛盾,父母孩子之间很少沟通。孩子对学习与家人、师生都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得过且过。但是在校外结识了不少社会青年,曾离家出走,有青少年犯罪的倾向。通过同理心亲近、情感回顾、发展规划、再塑亲情等方式,慢慢改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观感,令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压制自身的错误倾向,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正视问题;心理辅导;现实规划;重塑亲情;健康习
清晨被电话铃叫醒,虽早有准备,也仍然心里一颤:“老丁爷爷走了,昨天下午5点半……”下午3点,我匆匆赶到60公里以外的西郊回民公墓,只来得及为已入殓的九旬老人家铲上几锹土,代表我家里曾经的两代附中学生,也代表我的少年同窗们。  在和煦的春风里阿訇们吟唱着,我恍惚觉得我们的老校长并没有离开大家,他只不过是躺卧在地底下静静地睡着了。他不再会有痛苦,像十二天前我见到的那样。  4月22日下午,我悄悄走进因
【摘要】课堂组织教学管理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三点”,即有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欲望;有效组织学习,让学生乐学其中;有效、健全的课堂评价机制,让学生各有所获。如果做到以上几点,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就可以避免“浮华”,从而达到高效和趣味性。  【关键词】情景创设;合作学习;现代教学手段;评价  一个高质高效的课堂有赖于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管理。如何提高课堂的组织教
【摘要】很多人認为,游戏教学只适合于儿童时代的教学,因此,在语言的教学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逐渐淡出了语言教学课堂。特别是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处境十分的尴尬:应试和升学的压力,使得语言的学习极具功利性,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为了考试。这里当然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是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事实。问题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教学新路径,既能顾及学习中的情趣,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
【摘要】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很有必要,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让课堂提问更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标实施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的低效、无效现象还有存在。为了构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平台,积累教师丰富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我校开展了“小学有效
【摘要】国防教育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问题。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国防素质的第一场所和重要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以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为例,介绍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做法,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与国防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国防教育;初中历史;渗透  国防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的问题。《中华人
本报综合消息 6月22日,二十国集团(G20)教育部长视频会议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破解教育贫困、保障教育连续性、推进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思考、探索和实践。  陈宝生表示,中国政府将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全球疫情期间,中国教育部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了50多万所学校、2亿多名在校生、2200多万名教职工“停课不停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时千年仍被世人所传诵。统编版教材中,古诗选篇的有增无减更说明国家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视。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小学古诗词“唱演法”是怎样提出的、古诗词“唱演法”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异同、“唱演法”课堂的形式及范例、“唱演法”课堂的成效四方面阐述小学古诗词“唱演法”教学。这种教法可以引导学生读中学、学中唱、唱中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人文
【摘要】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之一,深受幼儿的喜欢。已有研究表明,积木建构游戏对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显著的作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选择“积木”这一载体,在积木建构游戏中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探索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中班)幼儿在经过一年的积木建构课程后其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笔者提出积木建构游戏“五步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科作为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自然科学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不断探索和思考,养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基本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个人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作简单概述,再提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