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做学习活动的主体,并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政治教学就会收到显著成效。作者通过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和教给学生答题的技法,构建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主体地位 阅读教法
主体性,是指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因素组成的。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内因即主体素质结构,这是决定主体性水平与发展的因素;二是指教育环境,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作为个体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它是主体的参与性、主动性为基础,以创造性为最高境界。主体性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部分,主体性的发展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发展,促使他们自觉参与、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指导、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呢?这是从事高中政治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必须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一、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
政治教学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今后在社会上能自主探索与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讨论、表演的机会,在活动中要善于设疑,讨论前要给出提纲,以引导学生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在讨论中要注意学生的立场观点是否正确,条理是否清晰,论述是否符合逻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独立地、多角度地展示其真实才能,但讨论必须朝一致性方向引导,讨论的问题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使彼此的思想能够沟通。在小组讨论中要注意导、读、议、讲、练、评的发挥,这样才能体现教法与学法的高度统一。政治教学中,要提高效率,方法非常重要,方法正确,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方法欠佳,学习效率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不少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不下苦功,而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越来越大,最后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则是使学生会学习的根本途径。
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引导者,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给予肯定。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细心地加以解答,不能严肃地把学生的问题一带而过。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更会引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厌恶。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先投以赞许的目光,并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提问意识才能得到提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如我在讲“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时,采用了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辩论的教学模式。分组后,我设置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的辩论题目,先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期间我会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中,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然后全班分为两个大组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学生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会收集材料,明确观点。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高兴兴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教给学生答題技法
政治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于失分过多。学生普遍反映不会解答政治主观题。这个责任主要在教师,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解决问题。政治课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具有不确定性、多元性,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观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述。这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它也有规律可循。如“谈谈这一材料对你的启示”一类的题,一是弄清材料的主题是什么;二是明白“启示”就是“依据主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它有一个统一的句式,即“我们要……”或“我们应该……”。只不过这些规律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总结。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恰恰做得不够,今后应借鉴理科的教学法――通过例题解析,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思路。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要教会学生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知识的落实,抓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留下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淑华.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
[2]李瑾瑜,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主体地位 阅读教法
主体性,是指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它的基本结构是由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因素组成的。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内因即主体素质结构,这是决定主体性水平与发展的因素;二是指教育环境,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作为个体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它是主体的参与性、主动性为基础,以创造性为最高境界。主体性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部分,主体性的发展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发展,促使他们自觉参与、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指导、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使他们真正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呢?这是从事高中政治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必须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一、教给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
政治教学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把学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今后在社会上能自主探索与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讨论、表演的机会,在活动中要善于设疑,讨论前要给出提纲,以引导学生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在讨论中要注意学生的立场观点是否正确,条理是否清晰,论述是否符合逻辑,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独立地、多角度地展示其真实才能,但讨论必须朝一致性方向引导,讨论的问题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使彼此的思想能够沟通。在小组讨论中要注意导、读、议、讲、练、评的发挥,这样才能体现教法与学法的高度统一。政治教学中,要提高效率,方法非常重要,方法正确,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方法欠佳,学习效率事倍功半或徒劳无功。不少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不下苦功,而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导致学习困难越来越大,最后放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而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则是使学生会学习的根本途径。
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引导者,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教学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给予肯定。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细心地加以解答,不能严肃地把学生的问题一带而过。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更会引起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厌恶。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先投以赞许的目光,并激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提问意识才能得到提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如我在讲“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时,采用了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辩论的教学模式。分组后,我设置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的辩论题目,先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期间我会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中,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然后全班分为两个大组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辩论。学生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会收集材料,明确观点。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高兴兴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教给学生答題技法
政治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于失分过多。学生普遍反映不会解答政治主观题。这个责任主要在教师,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解决问题。政治课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具有不确定性、多元性,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观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述。这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它也有规律可循。如“谈谈这一材料对你的启示”一类的题,一是弄清材料的主题是什么;二是明白“启示”就是“依据主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它有一个统一的句式,即“我们要……”或“我们应该……”。只不过这些规律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总结。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恰恰做得不够,今后应借鉴理科的教学法――通过例题解析,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思路。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要教会学生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知识的落实,抓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留下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淑华.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
[2]李瑾瑜,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