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如何利用科学学科的特点,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不间断的激发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 巧妙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80-001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亦如此,精彩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一、巧上第一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兴趣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为学生增添努力学习知识的勇气,又能营造一种宽松的教书育人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新接手的班级,开学第一课尤为重要。怎么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上科学?有浓厚的好奇心?如何让学生投入到你的科学课堂?喜欢上你的课?第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平铺直叙,让学生简单了解新学期所学的内容,或者出示一些制定的评价措施……如果第一堂课学生就被所谓的这项规定那项规定所限制,那么这样的功利教学带来的后果:不就是学生为了所谓的表扬而努力,为了所谓的奖励而努力,至于一些所谓的差生,根本不理睬,这显然不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考虑到这些,这学期的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这样来设计:
和学生交流假期中的一些与科技有关的事件,而后出示教师收集到的两个案例:1.马路能把鸡蛋煮熟,是真的吗?2.饮料一秒钟能变冰沙,是真的吗?由于这两个案例和学生比较接近,又真假难辨,顿时互动的很热闹,最后播放一些实验视频,让学生知道只有实验以后才能出真知,同时他们也发现本以为是真的,最后居然是假的。
二、巧用实验器材,多多动手与动脑,培养兴趣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兴趣也需要不间断地激发。六上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教学完后,大部分学生对待自己能够准确调节显微镜还是很陌生的,当然小学阶段也没有把熟练的操作显微镜作为教学目标,但如果学生能自己调节显微镜,在自己调节好的显微镜下去观察,这种成功感肯定令人兴奋。故这个学期在教学第一单元后,就对学生说,如果你自己会调节显微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那么会有奖励,不会调节的也没关系。于是,以后的每一堂课,我都会带着显微镜去上课,利用课间时间,都有学生来操作,凡是一次性成功调节好的,有奖励;如操作不当,及时给予指点。当学生在自己调节好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脸上洋溢着喜悦。慢慢地全班学生都能自己调节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这样的满足感,也让一些同学对自己动手能力刮目相看,碰到材料不再畏畏缩缩,喜欢动手操作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而且能不断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的。
三、巧用课外资源,深入学习与钻研,提升兴趣
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
诺贝尔获奖得者杨振宁在接受小朋友提问时,一位小男生问:我也想得诺贝尔奖,您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做到吗?杨:我想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天天想着去得奖,整天想着就可能入魔了要发神经病一样,这不好。可是呢,你对你所做的事情发生兴趣,将来就可能会有很好的成绩。——《向你喜欢的方向发展》
一位学生在《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书中看到《水果电池》,水果也能发电这一小实验,很兴奋的跑到我办公室和我说,我鼓励他回家动手试试。第二天,那位学生很不开心的告诉我,实验失败了,我就是照着书上做的,而且把材料也带来了西红柿、铜钥匙、铁钉等,进行了实验,可结果很扫兴——不亮。哎,有些实验看似简单,做起来难,不禁为之感叹。没成功当然要分析:估计电量不足,一个西红柿能提供多少电量呢?增加西红柿,同时请另外一些同学也来帮忙,可结果仍是不亮。还有可能需要有微电流就能亮的灯泡,普通的小灯泡估计不行。在网络上也寻求了些帮助,发现的确如此,可以试试发光二极管,果然,在加入三个西红柿电池后,二极管微微亮了。那种兴奋,那种满足感真是无法形容。
随后在班上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了《水果电池》这一课,学生的兴致很高。以二极管没亮——寻找解决的方法——设计实验为主线,制作水果电池,连接电路为活动过程,当然最后有小组成功了,也有暂时失败的。其实其中也犯愁过多次,做实验,就怕找不到好材料,这么多铜钥匙哪去搞?可缺少材料就影响实验现象。一次,偶然在网上搜索,“五角钱硬币也含铜”映入眼帘。果然经过几次尝试后,找到了算得上是有结构的材料了。
学生实验后发现:至少需要三个水果能亮;把苹果切成一块块后连接,也行;分别插在桔子的同一瓣上,没有成功;水果含有汁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把含铜的硬币和镀锌的铁钉插入水果后,就组成了一个电池。铜那端相当于正极,锌那端相当于负极。
课后学生还有很多疑问困扰着他们,如小的水果与大的水果产生的电量一样多吗?哪种水果电池电量最足?还想尝试蔬菜能否发电……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作为教师要热爱本学科的教学,热爱了,有兴趣了,才能创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充分有效地将学科的特点激活,形成别样的教学内容,别样的收获!
关键词:小学科学; 巧妙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80-001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亦如此,精彩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一、巧上第一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兴趣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为学生增添努力学习知识的勇气,又能营造一种宽松的教书育人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对于新接手的班级,开学第一课尤为重要。怎么让学生第一眼就喜欢上科学?有浓厚的好奇心?如何让学生投入到你的科学课堂?喜欢上你的课?第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平铺直叙,让学生简单了解新学期所学的内容,或者出示一些制定的评价措施……如果第一堂课学生就被所谓的这项规定那项规定所限制,那么这样的功利教学带来的后果:不就是学生为了所谓的表扬而努力,为了所谓的奖励而努力,至于一些所谓的差生,根本不理睬,这显然不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考虑到这些,这学期的六年级开学第一课这样来设计:
和学生交流假期中的一些与科技有关的事件,而后出示教师收集到的两个案例:1.马路能把鸡蛋煮熟,是真的吗?2.饮料一秒钟能变冰沙,是真的吗?由于这两个案例和学生比较接近,又真假难辨,顿时互动的很热闹,最后播放一些实验视频,让学生知道只有实验以后才能出真知,同时他们也发现本以为是真的,最后居然是假的。
二、巧用实验器材,多多动手与动脑,培养兴趣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兴趣也需要不间断地激发。六上科学《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教学完后,大部分学生对待自己能够准确调节显微镜还是很陌生的,当然小学阶段也没有把熟练的操作显微镜作为教学目标,但如果学生能自己调节显微镜,在自己调节好的显微镜下去观察,这种成功感肯定令人兴奋。故这个学期在教学第一单元后,就对学生说,如果你自己会调节显微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那么会有奖励,不会调节的也没关系。于是,以后的每一堂课,我都会带着显微镜去上课,利用课间时间,都有学生来操作,凡是一次性成功调节好的,有奖励;如操作不当,及时给予指点。当学生在自己调节好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脸上洋溢着喜悦。慢慢地全班学生都能自己调节显微镜观察物体了。这样的满足感,也让一些同学对自己动手能力刮目相看,碰到材料不再畏畏缩缩,喜欢动手操作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而且能不断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的。
三、巧用课外资源,深入学习与钻研,提升兴趣
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
诺贝尔获奖得者杨振宁在接受小朋友提问时,一位小男生问:我也想得诺贝尔奖,您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做到吗?杨:我想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能天天想着去得奖,整天想着就可能入魔了要发神经病一样,这不好。可是呢,你对你所做的事情发生兴趣,将来就可能会有很好的成绩。——《向你喜欢的方向发展》
一位学生在《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书中看到《水果电池》,水果也能发电这一小实验,很兴奋的跑到我办公室和我说,我鼓励他回家动手试试。第二天,那位学生很不开心的告诉我,实验失败了,我就是照着书上做的,而且把材料也带来了西红柿、铜钥匙、铁钉等,进行了实验,可结果很扫兴——不亮。哎,有些实验看似简单,做起来难,不禁为之感叹。没成功当然要分析:估计电量不足,一个西红柿能提供多少电量呢?增加西红柿,同时请另外一些同学也来帮忙,可结果仍是不亮。还有可能需要有微电流就能亮的灯泡,普通的小灯泡估计不行。在网络上也寻求了些帮助,发现的确如此,可以试试发光二极管,果然,在加入三个西红柿电池后,二极管微微亮了。那种兴奋,那种满足感真是无法形容。
随后在班上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了《水果电池》这一课,学生的兴致很高。以二极管没亮——寻找解决的方法——设计实验为主线,制作水果电池,连接电路为活动过程,当然最后有小组成功了,也有暂时失败的。其实其中也犯愁过多次,做实验,就怕找不到好材料,这么多铜钥匙哪去搞?可缺少材料就影响实验现象。一次,偶然在网上搜索,“五角钱硬币也含铜”映入眼帘。果然经过几次尝试后,找到了算得上是有结构的材料了。
学生实验后发现:至少需要三个水果能亮;把苹果切成一块块后连接,也行;分别插在桔子的同一瓣上,没有成功;水果含有汁液,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把含铜的硬币和镀锌的铁钉插入水果后,就组成了一个电池。铜那端相当于正极,锌那端相当于负极。
课后学生还有很多疑问困扰着他们,如小的水果与大的水果产生的电量一样多吗?哪种水果电池电量最足?还想尝试蔬菜能否发电……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作为教师要热爱本学科的教学,热爱了,有兴趣了,才能创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充分有效地将学科的特点激活,形成别样的教学内容,别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