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言,揣摩意蕴,提升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石,至关重要,而“品味语言,揣摩意蕴”教学便是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揣摩语言的具体方法和一般性的操作步骤。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揣摩语言 方法步骤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部分,被众多的教育者看成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石,它可以使人增知、益智、恰情、脱俗,其最终目标是提高阅读能力,使人感受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情趣,所以,此项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被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揣摩语言”教学的好坏就成了阅读能力强弱的关键,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做好“揣摩语言”这一教学工作呢?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一定的方法,安排恰当的步骤。
  二、揣摩语言的具体方法
  1.凭借注释
  此法适用于揣摩因涉及历史背景、文化背景、陌生典故等而造成理解障碍的词语、句子,如苏轼《赤壁赋》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便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那流水无情、人生短暂、时不待我的感唱,说出了千古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苏轼化用孔语,借景抒情,在感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同时,表达了潇洒超脱、回归自然的情怀,别具哲理意蕴。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大量运用典故的句子,学生根据注释,其中的真正含义便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养成认真阅读注释的习惯,结合文意分析理解是必要的。
  2.指称筛选法
  文中的代词和某些概括性词语都有指称作用。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由近及远地从上句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义。一般说来,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会有阐释这些词语的句子,找到了这些阐释性语句,答案也就出来了,要揣摩的词句的意义就容易读懂了。例如“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少的原因。”明确“这是为什么?”主要是针对科学家调查发现的现象,而非“科学家调查”这个行为,因此提取的信息应该是“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第二个“这”指代的范围较大,提取筛选信息时要切实理解文本的意思。“这”个原因其实就是“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依据标点符号的知识,可明确“事实”后的冒号是起提示下文具体内容的作用,即冒号后的句子是“这”指代的内容。但题目要求简要回答,所以需要进行提炼,即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
  3.分析综合法
  分析,即把一件事物,一种形象,一个概念分解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关系的方法;综合,即把分析束的各组成部分、各自的属性,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合成统一整体的方法。对具体表述和带有列举性质的句子,可用综合法,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找到能概括它的共同属性的总概述的语句,那么这些句子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对总括概述的句子,可用分析法,顺藤摸瓜,推求它所概括的具体内容。综合与分析方向相反,是用综合法,还是用分析法,要看总括概述的这个句子的位置而定。
  4.逻辑推导法
  文章的语句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有主有从,有前提有结论,有原因有结果,有提出有解说,有排列的顺序,有对应的关系,等等。利用这种逻辑联系,推求词语、句子的含义或排列语句顺序的方法叫逻辑推导法,例如揣摩朱光潜的《漫谈说理文》中“文学的媒介是语言,而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推导而知,它实际是“实用性文章也要求能产生美感”这一结论的类比条件和三段论前提。其中的推理过程是:
  大前提:文章的媒介语言实用文媒介也是语言 类比
  小前提:语言的功能是交际
  交际就是要把话说得好,要美
  结论:文学要把话说得好,要美实用文也要把话说得好,要美 类比
  5.语法分析法
  有些句子长,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学生很难一下子把握句子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先做些语法分析,再揣摩其中关键的词语,最终把握全句的意思。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其中第三段是由一个句子构成的段落,就必须用此种方法揣摩。
  6.修辞品味法
  修辞方法本身不仅各有一定的表达作用,而且往往能给句子附加上某种情味,以达到生动传神的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对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句,应根据语境和修辞方法本身的特点和作用去揣摩、品味。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夸张、讳饰、排比、对偶、反复、互文、反语、双关、呼告、拈联、对比等。例如,同样都是借梅花来抒发情怀,林逋赞美梅的高洁,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但又逃避现实的心态;陆游以梅自喻,用梅花象征自己孤高正直的气节,但仕途上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以致晚年产生了“孤芳自赏”的思想。毛泽东笔下的梅则是积极乐观的、敢于斗争的形象:“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通过对比,同一意象所蕴涵的不同的情感,所折射出的不同的世界观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7.形象鉴赏法
  人物、事物、景物在作者笔下,都可成为文章的形象。形象的背后便是情思的抒写和道理的阐发。形象的塑造可以是整段、整篇的描绘,也可以是三言两语乃至一词一字的勾勒。抓住形象特征,联系上下文,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想象,提示形象背后的情思和道理,是揣摩语言常用方法之一。鉴赏文学作品,散文的景物形象,诗歌意境形象,小说与剧本的人物形象,都适用于这种揣摩方法。比如下面这句,可用这种方法揣摩:“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
  8.风格旁通法
  风格,与时代、民族、地域、作家、文体等多种因素有关。同一作家、同一风格的作品在语言习惯、取材范围、表达方面往往有共同处。故这篇文章里的某个语句,触类旁通,可能在那篇文章里得到答案,即前人提出的“以杜解杜法”就类似这种方法。如《拿来主义》中“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这句话,就可与《琐忆》中“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一句参照理解。
  9.矛盾破解法
  有些文章句子看似自相矛盾,成分间搭配“悖理”或其词语使用不合习惯等,我们可根据文中照应之处,破解这种“矛盾悖理”,从而透彻理解语义,这就是矛盾破解法。如下列句子就可用这种方法揣摩:“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为了忘却的纪念”,“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在的悠久古老”,等等。
  三、揣摩语言的操作步骤
  1.新教材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揣摩语言,所以,第一步便是理清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初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由篇到段,筛选出直关文意理解的、具体的、有某种语用特征的语句、关键句。
  3.在关键句中筛选出关键词语,理解词语、句子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4.联系语境,运用恰当的方法,揣摩语言的深层内蕴、感情色彩、表达作用。
  5.把揣摩结果整理成简练的文字。
  总而言之,对语文教学中“揣摩语言”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切实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恰当的方法、必要的步骤必不可少,实际上,方法虽不是智慧,但是通向智慧的桥梁,因此,我们不能轻视方法的运用和掌握,恰当运用方法,必能提高我们揣摩语言的能力。在掌握恰当方法的同时,合理的步骤安排也不可有所偏废,应严格地一步步落实,不可操之过急,待习惯已成,便可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石亚红.在整体感知中揣摩语言的深层含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2]孙维敬.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揣摩[J].现代语文,2006,(5).
  [3]周鹏.语言揣摩在新课标中的运用[J].学语文,2009,(5).
其他文献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2010年互联网上可访问的信息数量已经接近1百万亿亿(1024),消费者每个月的搜索请求超过100亿次,平均每天超过10亿条短信传送,一年全世界产生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是我国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本文作者通过具体教学和实践,问题行为培养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初步探索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该课堂教学策略、注意事项,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
本文针对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被动厌学,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以及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关于衔接性教育、区别化教育、实践性教学、层
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真切体验到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还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
摘 要: 语言接触是导致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为研究双语、语言接触和变异问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本文以语言接触和变异理论为指导,对汉语网络语言中由于英汉语言接触引起的借词、语码转换/混用现象进行描述和归纳,对变异的成因进行认知的分析,以及探讨如何来看待汉语网络语言的变异问题。  关键词: 英语 汉语环境 网络语言 影响    1.引言  随着中外经济、交流的不断加剧,语言沟通和语言接
摘 要: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文言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空间和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也有诸多的不足。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路路皆通,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要发挥“巧”,避免“拙”。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应用 反思    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如一块难啃的鸡
一  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戏剧多由古代的宗教礼仪、巫术扮演、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有机组成的综合艺术。  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悲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
自从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于如何教好语文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rn一、合作是成功的源泉rn合作共赢是我们共同的认识和理念.迈克·富兰说过这么一段话
摘 要: 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中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牢固的,甚至是有创意、独特的。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主动学习呢?本文认为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和有感情地个性朗读。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动 “说” “读”    今天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独特见解。只有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