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五岁的时候,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已经意识到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意思,如果识的字多了,就可以读懂小人书的意思了。
儿子缠着我,让我教他识字。难得儿子这么好学,我决定教他识字,并且想着办法不让识字过程太枯燥,而是要充满乐趣,有意义。
就从最简单的汉字学起吧。
我先教儿子写“一”。儿子很快就知道了“一”的意思和写法。学完了“一”之后,儿子问我“二”怎么写。我写“二”给他看。儿子一见“二”,就乐了:“原来一横是‘一’,两横是‘二’,那‘三’肯定是三横了。”
我夸奖儿子会联想,告诉他“三”确实是三横。
想不到儿子初次学识字就“举一反三”地学会了三个汉字。也许儿子觉得识字很简单,所以有点儿骄傲,不待我教他识“四”,他就写出了四道横!问我是不是“四”。
我却笑喷了——原来那个古代笑话说写“万”要画一万道横杠,绝不是个虚无的笑话,眼前的儿子不正犯这样的傻气嘛。
儿子被我笑傻了,呆呆地看着我。
我笑过了,跟儿子解释:“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可四就不是四横了,‘四’这样写” ……我一边说,一边写出了“四”,让儿子看。
儿子冲着“四”看了又看,瞅了又瞅,疑惑不解地问:“四咋是这个样子呢,一点儿也不像四呀”。
我乘机给儿子解释:“字要一个一个正确地识,不能凭你自己的感觉胡乱‘制造’。自造汉字,会闹笑话的。”
儿子发现自己“制造”的字不对,有点儿尴尬,于是把纸上的“四道杠”擦去了,然后学写正确的“四”。儿子写了好多遍,终于会写“四”了——教孩子识字,就得这样给孩子制造点“小挫折”,可以克服孩子毛毛躁躁的识字心理。
第二天,我继续教儿子识字,教简单的“人”字。
我把“人”字写出来,让儿子猜这是什么字。儿子猜不中。我告诉他这个字是“人”。接着我问儿子:“这个字为什么是‘人’字呢?”
儿子细细瞅了瞅,脱口而出:“它像是一个站着的人,还像是一个行走的人。”
呵,儿子将字与形联系在了一起——识象形字时,有了这种意识,可以更快地识记汉字,并且还可以加深对汉字意思的理解。
我告诉儿子:“恭喜你答对了。因为这个字像‘人’,所以它就是 ‘人’字。”
“噢,我认得‘人’字喽,我认得‘人’喽。”儿子高兴极了——让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的象形意义,孩子居然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快感呢。看来教孩子识字,万万不可“强输硬灌”,而是应该让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猜一猜,悟一悟,比一比,让识字变成一款快乐的“智慧游戏”才好,这样识字就一点儿枯燥感也没有了。
接着,我在“人”字上添一笔,写成了“大”。
我问儿子:“有什么变化?”
儿子说:“加了一道横。”
“这次像什么呢?”我启发儿子。
儿子瞧了瞧,然后回答我:“像是人在肩膀上放了担子。”
“回答得真好。就是一个人挑了担子呀。人肩膀上有了担子,会变成什么呢?”我要教儿子在“人”的基础上识新字了。
儿子说:“会变成一个能帮助大家的人,能为大家服务的人。”
“能为大家服务帮助大家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我继续启发儿子。
“应该是‘老大’。”儿子回答。
“恭喜你又答对了。如果一个人能有所担当,能挑担子,他就是‘老大’,所以挑担子的‘人’字就是‘大’字。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大?有了担子,负起责任就会变大。”我把“大”的含义讲给儿子听,儿子若有所思,很快在形意结合的状态下学会了写‘大’。在学习写‘大’的时候,儿子还弄懂了“人变大”的道理。看来,教孩子识字并不仅仅是让他把字记下来,还应该向孩子传递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和精神价值,这样,孩子识字过程会促进他的精神成长。
儿子试着在“大”的上面,又添了一横,然后问我:“这也是一个字吗?”
我告诉他:“这也一个字,它读‘天’。”
“爸爸,我说说这个字的意思吧。”看来儿子对“天”有感觉,想表达出来。
“行呀,你说说‘天’的意思吧。”我鼓励儿子。
“人在肩膀上担起责任,就是‘大’,如果再用头担起更多的责任,更大,更大的当然就是‘天’。我说得对吗?”儿子仰头看我。
我被儿子的解释感动了。孩子能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说出了这么深刻的道理与人分享,可真是识字过程中的珍贵收获呀。
我向儿子竖起拇指,告诉他:“你真棒——你不但认识了‘天’,还知道了‘天’的道理”。
儿子高兴地学写“天”。写天的时候,他的责任感正在萌芽。这样的萌芽,说明识字不仅仅是识字,而是孩子精气神在其过程中的融合与升华——这样的识字进程才会更有价值,绝不枯燥。
(作者单位:山东莒南县路镇一中)
儿子缠着我,让我教他识字。难得儿子这么好学,我决定教他识字,并且想着办法不让识字过程太枯燥,而是要充满乐趣,有意义。
就从最简单的汉字学起吧。
我先教儿子写“一”。儿子很快就知道了“一”的意思和写法。学完了“一”之后,儿子问我“二”怎么写。我写“二”给他看。儿子一见“二”,就乐了:“原来一横是‘一’,两横是‘二’,那‘三’肯定是三横了。”
我夸奖儿子会联想,告诉他“三”确实是三横。
想不到儿子初次学识字就“举一反三”地学会了三个汉字。也许儿子觉得识字很简单,所以有点儿骄傲,不待我教他识“四”,他就写出了四道横!问我是不是“四”。
我却笑喷了——原来那个古代笑话说写“万”要画一万道横杠,绝不是个虚无的笑话,眼前的儿子不正犯这样的傻气嘛。
儿子被我笑傻了,呆呆地看着我。
我笑过了,跟儿子解释:“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可四就不是四横了,‘四’这样写” ……我一边说,一边写出了“四”,让儿子看。
儿子冲着“四”看了又看,瞅了又瞅,疑惑不解地问:“四咋是这个样子呢,一点儿也不像四呀”。
我乘机给儿子解释:“字要一个一个正确地识,不能凭你自己的感觉胡乱‘制造’。自造汉字,会闹笑话的。”
儿子发现自己“制造”的字不对,有点儿尴尬,于是把纸上的“四道杠”擦去了,然后学写正确的“四”。儿子写了好多遍,终于会写“四”了——教孩子识字,就得这样给孩子制造点“小挫折”,可以克服孩子毛毛躁躁的识字心理。
第二天,我继续教儿子识字,教简单的“人”字。
我把“人”字写出来,让儿子猜这是什么字。儿子猜不中。我告诉他这个字是“人”。接着我问儿子:“这个字为什么是‘人’字呢?”
儿子细细瞅了瞅,脱口而出:“它像是一个站着的人,还像是一个行走的人。”
呵,儿子将字与形联系在了一起——识象形字时,有了这种意识,可以更快地识记汉字,并且还可以加深对汉字意思的理解。
我告诉儿子:“恭喜你答对了。因为这个字像‘人’,所以它就是 ‘人’字。”
“噢,我认得‘人’字喽,我认得‘人’喽。”儿子高兴极了——让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的象形意义,孩子居然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快感呢。看来教孩子识字,万万不可“强输硬灌”,而是应该让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猜一猜,悟一悟,比一比,让识字变成一款快乐的“智慧游戏”才好,这样识字就一点儿枯燥感也没有了。
接着,我在“人”字上添一笔,写成了“大”。
我问儿子:“有什么变化?”
儿子说:“加了一道横。”
“这次像什么呢?”我启发儿子。
儿子瞧了瞧,然后回答我:“像是人在肩膀上放了担子。”
“回答得真好。就是一个人挑了担子呀。人肩膀上有了担子,会变成什么呢?”我要教儿子在“人”的基础上识新字了。
儿子说:“会变成一个能帮助大家的人,能为大家服务的人。”
“能为大家服务帮助大家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我继续启发儿子。
“应该是‘老大’。”儿子回答。
“恭喜你又答对了。如果一个人能有所担当,能挑担子,他就是‘老大’,所以挑担子的‘人’字就是‘大’字。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大?有了担子,负起责任就会变大。”我把“大”的含义讲给儿子听,儿子若有所思,很快在形意结合的状态下学会了写‘大’。在学习写‘大’的时候,儿子还弄懂了“人变大”的道理。看来,教孩子识字并不仅仅是让他把字记下来,还应该向孩子传递汉字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和精神价值,这样,孩子识字过程会促进他的精神成长。
儿子试着在“大”的上面,又添了一横,然后问我:“这也是一个字吗?”
我告诉他:“这也一个字,它读‘天’。”
“爸爸,我说说这个字的意思吧。”看来儿子对“天”有感觉,想表达出来。
“行呀,你说说‘天’的意思吧。”我鼓励儿子。
“人在肩膀上担起责任,就是‘大’,如果再用头担起更多的责任,更大,更大的当然就是‘天’。我说得对吗?”儿子仰头看我。
我被儿子的解释感动了。孩子能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说出了这么深刻的道理与人分享,可真是识字过程中的珍贵收获呀。
我向儿子竖起拇指,告诉他:“你真棒——你不但认识了‘天’,还知道了‘天’的道理”。
儿子高兴地学写“天”。写天的时候,他的责任感正在萌芽。这样的萌芽,说明识字不仅仅是识字,而是孩子精气神在其过程中的融合与升华——这样的识字进程才会更有价值,绝不枯燥。
(作者单位:山东莒南县路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