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以研究解决学校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目的,由教师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进行的研究活动。
一、校本教研的现状
1、校长公务繁忙,无暇顾及教研。校长在校本教研中作用十分重要,但确实,由于各种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校长公务缠身,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去做很多原本不该自己去做的事,参与教研只能是良好的愿望罢了。实践证明,只有校长持续深入地关注课堂,老师的心思才会踏踏实地回到课堂中去。
2、教研重形式缺实效。通过本质可以发现在校本教研的风气之下,出现了重多的“伪教研”现象。
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模式化。集体备课的初衷是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进行教育教学的探讨,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案。为了强化集体备课,有些学校在做了定时间、定地点、定程序的模式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旦把集体备课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固定,在短时间内,很难让老师们出现思维的火花和智慧的碰撞,缺乏真正的探讨。
现象之二:听课评课肤浅化。一些学校,教研活动只听课不评议,研而不讨,听完课后拿起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对号,要么填上ABCD,然后收表交上即“大功告成”。
现象之三:沙龙式教研活动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新潮的校本教研方式,如果在教研组内开展,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教研的气氛,搞一些现场会,讨论似乎也很热烈,但违背了教研沙龙的初衷,授课教师可能听不到多少真知灼见,听课教师的实际收益也甚少。
3、学样及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许多学校和教师不能对校本教研给予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认为其高深莫测,是教育专家的工作,教师是教育理念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教好书才是教师的本份,校本研顶多是个“副业”,甚至有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校本教研会影响教学。在个别教师那里还存在“文人相轻”的意识,既轻视自己,更轻视同行,只迷信所谓的专家和“外来的和尚”,忽视本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取长补短的作用。
4、校本教研存在形式意义倾向。校本教研尽管非常重要,但它却具有一定的长效性,不可能立竿见影,不像抓教学那样具有“即对效应”。因此,许多学校把教科研工作视为软指标,没能放在突出位置。
5、校三教研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当前,教育引领部门都把教科研活动和教科研成果作为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评的重要量化指标。为此,从许多学校来看,搞了多少次理论学习、组织了多少专家报告,有多少人发表了多少篇文章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迎合上级考评的意图。这种功利定义倾向导致了校本教研的变味,从而导致华而不安,收效甚微的结果。
二、校本教研的思考及对策
那么,如何才能把校本教研搞好呢?谈谈本人的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1、校长要提高认识、身体力行做表率。校长要提高开展校本教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校长对该项工作热情不高,重视不够或措施不力,督导不到位,教师积极性再高,研究能力再强,也不能形成“效应”。因此,校长要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切实成为教学研究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指导者。
2、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制。提高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认识,是搞好教产研工作的前提和先导,而建立完善的教校本教研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则是搞好校本教研工作的保证。为此,从教育行政部门以至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务实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力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搞好校本教研工作,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制度,制定责任目标,使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应向校本教研工作倾斜,充分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3、要校本教研密切联系本地本校实际。在校本教研的内容和课题上,要以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课题,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为本,从小处着跟,极力避免校本教研中出现的“假、大、空”现象的发生。
4、形成专业引领,适应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注意打造学科中心组,形成核心引领的方式。教研部门可以把本地区学科最优秀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以教研员为核 心的智囊团,从而增强专业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构建网络校本教研平台,形成群体互动研讨氛围。
5、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广泛的听评课活动内容为基本形式。在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广泛的听评课活动为基本形式。校本教研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如:理论学习、座谈研讨、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等。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要避免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的空洞的研究。可以说,离开了课堂教学,就根本谈不上校本教研。
6、注意团队作用的发挥,首先与同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同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相似,教学进度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是基于教师不同性格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因而,同课程教师在教学问题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及时交流,使教学信息为同年级的学生所共享。同课程教师之间基于校本教研的学习要树立正确的心态,不能有意回避有效的经验,只从形式上应付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教学的成熟不是模仿的,只有所有同课程教师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不断交流,才能在集体中获益。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校本教研的现状
1、校长公务繁忙,无暇顾及教研。校长在校本教研中作用十分重要,但确实,由于各种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校长公务缠身,占用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去做很多原本不该自己去做的事,参与教研只能是良好的愿望罢了。实践证明,只有校长持续深入地关注课堂,老师的心思才会踏踏实地回到课堂中去。
2、教研重形式缺实效。通过本质可以发现在校本教研的风气之下,出现了重多的“伪教研”现象。
现象之一:集体备课模式化。集体备课的初衷是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进行教育教学的探讨,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案。为了强化集体备课,有些学校在做了定时间、定地点、定程序的模式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旦把集体备课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加以固定,在短时间内,很难让老师们出现思维的火花和智慧的碰撞,缺乏真正的探讨。
现象之二:听课评课肤浅化。一些学校,教研活动只听课不评议,研而不讨,听完课后拿起笔,在听课评议表的相关栏目中要么画上对号,要么填上ABCD,然后收表交上即“大功告成”。
现象之三:沙龙式教研活动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新潮的校本教研方式,如果在教研组内开展,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教研的气氛,搞一些现场会,讨论似乎也很热烈,但违背了教研沙龙的初衷,授课教师可能听不到多少真知灼见,听课教师的实际收益也甚少。
3、学样及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许多学校和教师不能对校本教研给予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认为其高深莫测,是教育专家的工作,教师是教育理念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教好书才是教师的本份,校本研顶多是个“副业”,甚至有些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校本教研会影响教学。在个别教师那里还存在“文人相轻”的意识,既轻视自己,更轻视同行,只迷信所谓的专家和“外来的和尚”,忽视本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取长补短的作用。
4、校本教研存在形式意义倾向。校本教研尽管非常重要,但它却具有一定的长效性,不可能立竿见影,不像抓教学那样具有“即对效应”。因此,许多学校把教科研工作视为软指标,没能放在突出位置。
5、校三教研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当前,教育引领部门都把教科研活动和教科研成果作为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评的重要量化指标。为此,从许多学校来看,搞了多少次理论学习、组织了多少专家报告,有多少人发表了多少篇文章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迎合上级考评的意图。这种功利定义倾向导致了校本教研的变味,从而导致华而不安,收效甚微的结果。
二、校本教研的思考及对策
那么,如何才能把校本教研搞好呢?谈谈本人的以下几点思考及对策。
1、校长要提高认识、身体力行做表率。校长要提高开展校本教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校长对该项工作热情不高,重视不够或措施不力,督导不到位,教师积极性再高,研究能力再强,也不能形成“效应”。因此,校长要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切实成为教学研究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指导者。
2、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制。提高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认识,是搞好教产研工作的前提和先导,而建立完善的教校本教研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则是搞好校本教研工作的保证。为此,从教育行政部门以至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务实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工作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力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搞好校本教研工作,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制度,制定责任目标,使校本教研工作有章可循,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应向校本教研工作倾斜,充分调动教师校本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一个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
3、要校本教研密切联系本地本校实际。在校本教研的内容和课题上,要以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课题,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为本,从小处着跟,极力避免校本教研中出现的“假、大、空”现象的发生。
4、形成专业引领,适应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注意打造学科中心组,形成核心引领的方式。教研部门可以把本地区学科最优秀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以教研员为核 心的智囊团,从而增强专业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构建网络校本教研平台,形成群体互动研讨氛围。
5、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广泛的听评课活动内容为基本形式。在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广泛的听评课活动为基本形式。校本教研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如:理论学习、座谈研讨、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等。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立足于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要避免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的空洞的研究。可以说,离开了课堂教学,就根本谈不上校本教研。
6、注意团队作用的发挥,首先与同课程教师进行交流。同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相似,教学进度大致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是基于教师不同性格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因而,同课程教师在教学问题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及时交流,使教学信息为同年级的学生所共享。同课程教师之间基于校本教研的学习要树立正确的心态,不能有意回避有效的经验,只从形式上应付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教学的成熟不是模仿的,只有所有同课程教师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不断交流,才能在集体中获益。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