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重要责任。院系和机关处室负责人是高校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是各项具体政策措施的执行者、实施者,承上启下,在培养合格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师生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中层干部抓落实促发展的能力,是高校领导层和各级组织必须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抓落实是推动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基础和基本途径
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科学决策变成实践,才能把任务变成行动,才能把蓝图变成现实。正确的决策要靠执行力来保障。所谓执行力就是执行决策、实施决策的能力(包括执行的速度、准确度和力度),就是把计划在实践中变成实践的能力,它是一种行动能力。执行力的结构一般包括: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人,把事做正确。中层干部是执行力的关键。在执行过程中要求中层干部力求做到坚决执行,尽可能不出偏差。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是能不能当好中层干部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目前,在高校干部队伍和日常工作中,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不着力抓落实的现象还时有存在。一是遇到矛盾绕着走,不敢触及矛盾,缺乏解决具体矛盾的勇气和能力;二是被动应付、敷衍塞责,把矛盾上交,不想也不敢处理棘手问题;三是能落好的事自己办,得罪人的事推给别人去办;四是工作没有长远打算,心中无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撞钟。对此,如果不坚决反对并及时纠正,任其演化为顽疾和流弊,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决策实施和事业发展。高校中层干部如何抓落实?笔者认为,关键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决心作为和表率带头作用。各基层党政组织负责人承担着具体任务,对工作落实负有直接责任。不抓落实就是失职,抓不好落实就是不称职。抓落实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只有在抓落实中才能体现能力。干部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抓工作落实的实践中提高起来的。抓落实能力强不强,最终要看执行的质量和实效。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实效优先的原则,用较高质量和较强实效,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在思想观念更新上抓落实,提高认识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观念更新,与时俱进。思想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瑰宝。雨果说:“思想就是力量。”思想寓于知识,思想源于学习,思想得自实践。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视野。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和先进性意识,激发党员干部的光荣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时效意识,贯彻上级的指示和领导交办的工作,要立足于早,加快工作节奏,争取在第一时间启动执行,雷厉风行抓好落实,尤其要杜绝那种见事迟缓、习惯拖拉的不良习惯。
二是在发挥带头作用上抓落实,提高引领能力。领导岗位和领导责任决定了领导干部必然是关键因素。领导干部带头,普通党员和一般干部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党员队伍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才能形成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局面。作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应当带头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在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组织原则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任人唯贤,决不搞任人唯亲;在生活作风上坚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坚持不搞以权谋私。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结合分工协助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是在工作部署安排上抓落实,提高协调能力。中层干部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上级精神与本单位的最佳结合点,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与短期安排有机结合起来,将上级的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相应的措施,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个人,一件一件抓落实。只有责任明确了,抓落实才具约束力。管理工作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细节管理能力。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要完善和创新目标管理机制、督促检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办法,在干部、教师和群众中形成压力、动力和影响力。规范工作标准,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从而使大家真正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把时间用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质量与效益同步发展。
四是在工作作风转变上抓落实,提高执行能力。工作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兴衰。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际行动。工作有布置而无检查,就容易走过场。高校中层干部要求真务实,围绕育人目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为师生员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经常深入下去,及时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看落实了多少,落实的效果如何,同时还要针对发现的问题,搞好组织协调,并给予具体可行的指导帮助,促使基层抓好落实,保证工作抓一项成一项。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工作有着落。对一些全局性的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可以打破分工界限,由有关领导负责,组成专门班子来抓。要严格实行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激励等制度,使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切实做到尽责而有其利,失责必得其咎。要强化督查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他们自觉做到严于督察、勤于反馈,群策群力地履行好监督、检查的职能。
五是在重大任务完成上抓落实,提高创新能力。重要工作任务、重大突发事件、关键危急时刻最能检验一个干部的能力水平。越是困难大、矛盾多、时间急,越是能看出一个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之强弱。高校经常要开展一些大的活动,诸如教学评估、示范建设、文明创建、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也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安全事故、群访、群殴等,在这些活动或事件中,如何组织有方、处理得当,大有讲究。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具备了广博的新知识、扎实的新技能,才能在管理中实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工作创新。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随机应变能力,必须创新方法和手段,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高校中层干部要抓好落实,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提高效能上下功夫,以推动学校快速协调发展。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三项:
第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校园”中提高抓落实能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我们前进中的一切问题。尽管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高教事业发展很快,但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与发达地区、与国外相比,无论规模、层次,还是质量、水平,差距都甚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事,就坚决地干起来;只要有质量、有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速度要求,就坚决地快起来。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科学地解决好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发展规模、质量层次等问题。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强化国家利益、群众利益、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遵循规律,突出特色,找准定位;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师生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个方面的关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结构,创新体制,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使学校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加强党建、文明创建来促进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宏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推进。
第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和塑造“特色校园”中提高抓落实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势逼人,挑战严峻。作为高校中层干部,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发挥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坚持抓主抓重的原则,结合实际认真实施好“三大战略”和“三大工程”:
一是落实“学科强校”战略,实施“人才工程”。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和主线,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起核心支撑作用。学科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学校的质量、层次和知名度、影响力。要下大力气加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按照“引进、培养、稳定”并重的原则,把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任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千方百计稳定现有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要开阔思路,放宽眼界,以新的标准衡量人才,新的机制选拔人才,好的环境吸引人才。打破地域、院校界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探索建立有效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是落实“质量立校”战略,实施“名师工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决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规模的扩大,没有教育质量的规模越大,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也就越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能办出高质量、高水平。保证质量要靠一流的师资,实施“名师工程”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花大力气,有大动作,下真功夫,锻造一支严谨治学、勤奋向上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名师的铸就,需要坚持不断,长抓不懈,非一日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大激励力度,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重视教风和师德建设,着力提高广大教师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自觉性。通过课堂教学大赛、教学质量检查、师德师风表现、教学科研实力等方面综合评比,选出名师,给予物质、精神鼓励,广泛进行宣传,使“名师工程”发挥效益。
三是落实“特色兴校”战略,实施“精品工程”。办学有特色,学校才有生命力、竞争力,才有影响力、辐射力,才有可能成为品牌。特色学校往往是因为有名人、名事、名地和名管理而形成特色。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多创造和推出精品成果,以精品扬名,以精品创特色。进一步整合力量和资源,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研究,形成独有优势和特色。要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大经费投入,鼓励教学研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和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推动教研科研水平上台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第三,强化管理,优化环境,在创新教育理念和打造“人本校园”中提高抓落实能力。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要靠人愉快地干活!每个人的能力、追求、习惯、个性是有差异的,做管理工作要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以人为本,就高校而言,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就是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把教师作为人才强校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教师尊严、情感和权益的维护,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激情,使之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作为高校中层干部,只有按照党委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只有得到群众拥护,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发扬民主、科学决策、深入实际、身体力行、密切干群关系,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层次高质量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品牌。现代高校管理的总趋势是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法制化和制度化、人性化和民主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因此,要推进管理科学化和系统化,必须使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学校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谋划、系统思维、整体考虑;要推进管理法制化和制度化,必须严格依据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建章立制,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要推进管理人性化和民主化,必须营造促进师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宽松环境和空间,充分尊重民意,善于广集民智,真正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要推进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必须从小事入手,关注每个细节和每个管理环节,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每个人该负的责任负起来,抓好落实,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和中层领导干部要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真正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把时间用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切实提高抓落实的本领,不断增强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推进高校快速协调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孙晓峰(1963—),安徽怀宁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一、抓落实是推动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基础和基本途径
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科学决策变成实践,才能把任务变成行动,才能把蓝图变成现实。正确的决策要靠执行力来保障。所谓执行力就是执行决策、实施决策的能力(包括执行的速度、准确度和力度),就是把计划在实践中变成实践的能力,它是一种行动能力。执行力的结构一般包括: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人,把事做正确。中层干部是执行力的关键。在执行过程中要求中层干部力求做到坚决执行,尽可能不出偏差。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是能不能当好中层干部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目前,在高校干部队伍和日常工作中,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不着力抓落实的现象还时有存在。一是遇到矛盾绕着走,不敢触及矛盾,缺乏解决具体矛盾的勇气和能力;二是被动应付、敷衍塞责,把矛盾上交,不想也不敢处理棘手问题;三是能落好的事自己办,得罪人的事推给别人去办;四是工作没有长远打算,心中无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不撞钟。对此,如果不坚决反对并及时纠正,任其演化为顽疾和流弊,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决策实施和事业发展。高校中层干部如何抓落实?笔者认为,关键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决心作为和表率带头作用。各基层党政组织负责人承担着具体任务,对工作落实负有直接责任。不抓落实就是失职,抓不好落实就是不称职。抓落实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只有在抓落实中才能体现能力。干部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抓工作落实的实践中提高起来的。抓落实能力强不强,最终要看执行的质量和实效。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实效优先的原则,用较高质量和较强实效,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在思想观念更新上抓落实,提高认识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力度。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观念更新,与时俱进。思想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瑰宝。雨果说:“思想就是力量。”思想寓于知识,思想源于学习,思想得自实践。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视野。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和先进性意识,激发党员干部的光荣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增强时效意识,贯彻上级的指示和领导交办的工作,要立足于早,加快工作节奏,争取在第一时间启动执行,雷厉风行抓好落实,尤其要杜绝那种见事迟缓、习惯拖拉的不良习惯。
二是在发挥带头作用上抓落实,提高引领能力。领导岗位和领导责任决定了领导干部必然是关键因素。领导干部带头,普通党员和一般干部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党员队伍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才能形成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局面。作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应当带头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在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组织原则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任人唯贤,决不搞任人唯亲;在生活作风上坚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坚持不搞以权谋私。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结合分工协助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是在工作部署安排上抓落实,提高协调能力。中层干部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上级精神与本单位的最佳结合点,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与短期安排有机结合起来,将上级的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相应的措施,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个人,一件一件抓落实。只有责任明确了,抓落实才具约束力。管理工作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细节管理能力。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要完善和创新目标管理机制、督促检查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并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办法,在干部、教师和群众中形成压力、动力和影响力。规范工作标准,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从而使大家真正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把时间用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质量与效益同步发展。
四是在工作作风转变上抓落实,提高执行能力。工作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兴衰。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际行动。工作有布置而无检查,就容易走过场。高校中层干部要求真务实,围绕育人目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为师生员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经常深入下去,及时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看落实了多少,落实的效果如何,同时还要针对发现的问题,搞好组织协调,并给予具体可行的指导帮助,促使基层抓好落实,保证工作抓一项成一项。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件件工作有着落。对一些全局性的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可以打破分工界限,由有关领导负责,组成专门班子来抓。要严格实行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激励等制度,使目标、权利、责任相统一,切实做到尽责而有其利,失责必得其咎。要强化督查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他们自觉做到严于督察、勤于反馈,群策群力地履行好监督、检查的职能。
五是在重大任务完成上抓落实,提高创新能力。重要工作任务、重大突发事件、关键危急时刻最能检验一个干部的能力水平。越是困难大、矛盾多、时间急,越是能看出一个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之强弱。高校经常要开展一些大的活动,诸如教学评估、示范建设、文明创建、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也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安全事故、群访、群殴等,在这些活动或事件中,如何组织有方、处理得当,大有讲究。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具备了广博的新知识、扎实的新技能,才能在管理中实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工作创新。必须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随机应变能力,必须创新方法和手段,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高校中层干部要抓好落实,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提高效能上下功夫,以推动学校快速协调发展。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三项:
第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校园”中提高抓落实能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我们前进中的一切问题。尽管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招,高教事业发展很快,但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与发达地区、与国外相比,无论规模、层次,还是质量、水平,差距都甚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事,就坚决地干起来;只要有质量、有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速度要求,就坚决地快起来。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科学地解决好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发展规模、质量层次等问题。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强化国家利益、群众利益、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遵循规律,突出特色,找准定位;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师生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个方面的关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结构,创新体制,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使学校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加强党建、文明创建来促进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宏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扎扎实实地推进。
第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和塑造“特色校园”中提高抓落实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形势逼人,挑战严峻。作为高校中层干部,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发挥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坚持抓主抓重的原则,结合实际认真实施好“三大战略”和“三大工程”:
一是落实“学科强校”战略,实施“人才工程”。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和主线,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起核心支撑作用。学科整体水平的高低与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学校的质量、层次和知名度、影响力。要下大力气加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按照“引进、培养、稳定”并重的原则,把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任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千方百计稳定现有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要开阔思路,放宽眼界,以新的标准衡量人才,新的机制选拔人才,好的环境吸引人才。打破地域、院校界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探索建立有效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是落实“质量立校”战略,实施“名师工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决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规模的扩大,没有教育质量的规模越大,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也就越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能办出高质量、高水平。保证质量要靠一流的师资,实施“名师工程”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花大力气,有大动作,下真功夫,锻造一支严谨治学、勤奋向上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名师的铸就,需要坚持不断,长抓不懈,非一日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大激励力度,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重视教风和师德建设,着力提高广大教师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自觉性。通过课堂教学大赛、教学质量检查、师德师风表现、教学科研实力等方面综合评比,选出名师,给予物质、精神鼓励,广泛进行宣传,使“名师工程”发挥效益。
三是落实“特色兴校”战略,实施“精品工程”。办学有特色,学校才有生命力、竞争力,才有影响力、辐射力,才有可能成为品牌。特色学校往往是因为有名人、名事、名地和名管理而形成特色。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多创造和推出精品成果,以精品扬名,以精品创特色。进一步整合力量和资源,加强地域特色文化研究,形成独有优势和特色。要着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大经费投入,鼓励教学研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和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推动教研科研水平上台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第三,强化管理,优化环境,在创新教育理念和打造“人本校园”中提高抓落实能力。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要靠人愉快地干活!每个人的能力、追求、习惯、个性是有差异的,做管理工作要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以人为本,就高校而言,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就是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把教师作为人才强校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教师尊严、情感和权益的维护,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激情,使之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作为高校中层干部,只有按照党委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只有得到群众拥护,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发扬民主、科学决策、深入实际、身体力行、密切干群关系,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层次高质量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品牌。现代高校管理的总趋势是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法制化和制度化、人性化和民主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因此,要推进管理科学化和系统化,必须使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学校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谋划、系统思维、整体考虑;要推进管理法制化和制度化,必须严格依据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建章立制,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要推进管理人性化和民主化,必须营造促进师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宽松环境和空间,充分尊重民意,善于广集民智,真正依靠师生员工办学治校;要推进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必须从小事入手,关注每个细节和每个管理环节,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每个人该负的责任负起来,抓好落实,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和中层领导干部要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真正把心思放在实干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把时间用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切实提高抓落实的本领,不断增强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推进高校快速协调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孙晓峰(1963—),安徽怀宁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