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都为自己规划了一个美好的就业蓝图:工作性质和内容符合意愿、薪酬高、专业对口、工作环境好、发展空间大、就业区域优越等。但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迅速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也由天之骄子转变为就业市场中的普通就业者。而学生和家长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对于工作预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往往很难在就业市场找到合适的工作。
如何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其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实际情况相吻合?本文引入了柔性思想,从柔性的角度来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进行自我“地位”转变,调整就业期望值,顺利实现就业。
柔性思想的概念
在WEBSTER词典中,柔性一词被定义为“对新的、不同的、变化的需求的适应能力”。柔性思想源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产品生产的周期不断缩短、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在关注质量和价格的同时也要关注时间、个性化等其他多个维度,所以企业要大大地提高生产经营的柔性化程度才能使企业对新的、不同的、变化的需求进行适应和匹配,进而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斯蒂格勒、科利、Ansoff等人赋予柔性很高评价,认为柔性是能够支撑较大的产出变动的生产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突发的不确定因素。柔性可提升事物的环境适应度以及增加其抗风险能力这一理念已在生产、制造和管理等诸多领域得以实践和证明。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我们将大学生比作企业,将大学生就业市场比做企业经营环境。如今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却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固守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将自己定位在稀缺人才,寻求高就,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大学生不适应市场需求,被就业市场拒之门外。“高人一等”的思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引入柔性思想,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时在选择上出现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
1.大学生由高端就业人群转变为就业市场中的普通就业者
在2002年以前,大学生总体人数不多,属于稀缺的人力资源,是精英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激增。现在,大学生在社会人力资源构成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中,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以联想集团为例,员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了82%。大学生由社会精英逐渐成为社会中普通的人力资源。
2.就业市场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由高端管理和技术岗转为以基层为主,供给者由国有企事业单位转为以民营企业为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用人需求急剧加大,所提供的招聘需求已远远超过国有企事业和机关单位,是大学生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用人单位向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已从高端管理和技术岗转向以基层或普通的就业岗位为主,像前台、业务员这样的基层岗位在大学生招聘中已很常见。基层岗位大多技术含量低、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并不认同这样的岗位。
3.就业市场提供的职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将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这种观念正在逐步被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形式越来越灵活、员工流动越来越频繁。在现代社会中,有诸如网络编辑员、数字视频合成师、景观设计师等职业,也出现了团购砍价师、医疗事故患者委托代理、游戏闯关员、出售个人时间等诸多未被正式命名的新兴职业。同时,工作场所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像自由撰稿人、网店经营者等大多在家里开展自己的工作。人们对于职业的认识与选择不再一成不变,跳槽更换工作早就见怪不怪,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也屡见不鲜。笔者曾做过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班的班主任,通过几年来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刚毕业的两三年内就开始更换职业,如有的学生从化学试验员转行做插花师,有的学生从医药代表转行做干洗店店员等。
4.就业市场招募员工标准从重学历向重能力转变
长期以来,企业在招聘时重视学历和学校知名度,高学历比低学历薪资待遇高,职位级别高,职务晋升快,好学校更是成为好工作的敲门砖。现在,企业已不再过分看重学历,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才是企业考察的重点。例如,在微软公司,人事变动极为频繁,原因就是微软的用人制度和招聘原则不是比学历资历,而是比能力;在惠普公司,强调的是应聘者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强调应聘者从哪里毕业和获得了什么学历。
运用柔性思想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是获得就业机会的必要条件,但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思想,快速灵活地应对外部就业市场的变化。通过适度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及提升自身素质来适应不断的变化,顺利实现就业。大学生柔性就业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心理柔性
一些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备受父母和学校的关爱,无形中塑造了他们将自己看得很重要的思想。进入职场,他们和其他应聘者在企业眼里是平等的,但长期的优越特权心理,使得他们心理波动异常,无法调节,更不能认清实际情况。这样的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现在还不是“天之骄子”,尚未成为“国家栋梁”,初涉职场,只是一名普通的求职者,要客观地看待自身条件,不要将别人的起跳高度盲目设成为自己的。更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量体裁衣,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2.价值柔性
很多大学生衡量自己的就业质量时,往往将单位性质、岗位性质、薪酬等列为主要评价因素,常常认为民营不如国有好,基层没发展没“钱景”,出现公务员报考热、民营企业岗位无人问津的场面,这样的价值取向有些偏颇。大学生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受别人价值观片面的影响随波逐流。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价值鉴别与选择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价值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效的选择与取舍,逐渐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3.职业柔性
大学生要树立“现代社会需要适当流动”的观念,职业不分等级,只要从事的是正当职业都是引以为傲魄职业也不是固定不变,是可以“流动”的,已不再是“一次就业、终生不变”。在校期间,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虽然术业有专攻,但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其他方面的学识与能力,拓宽知识面与技能就是扩展就业面。尝试寻找不同的实习机会,增强职业适应能力,进而向最适合的职业靠拢。现在有很多企业诸如上海科倍集团、报喜鸟集团等都面向大学生提供了“管理培训生”这样的岗位,通过面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将学生安排在基层部门进行轮岗培训,经过实习后再确定最终的岗位;有些企业将大学生安排在前台岗位,目的则是让大学生通过企业的终端系统了解企业与客户,同时也锻炼刚出校门的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素质柔性
企业看重学生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可塑性强,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扩大学习面,进行全方位发展。个人素质涉及多方面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等,大学生要依此全面发展。大学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增加就业和择业成功的机率。同时,责任意识也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职尽责是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做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要培养对单位的责任意识、对岗位的责任意识、对工作内容的责任意识等。
[责者单位:常晶]
如何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使其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实际情况相吻合?本文引入了柔性思想,从柔性的角度来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进行自我“地位”转变,调整就业期望值,顺利实现就业。
柔性思想的概念
在WEBSTER词典中,柔性一词被定义为“对新的、不同的、变化的需求的适应能力”。柔性思想源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产品生产的周期不断缩短、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在关注质量和价格的同时也要关注时间、个性化等其他多个维度,所以企业要大大地提高生产经营的柔性化程度才能使企业对新的、不同的、变化的需求进行适应和匹配,进而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斯蒂格勒、科利、Ansoff等人赋予柔性很高评价,认为柔性是能够支撑较大的产出变动的生产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突发的不确定因素。柔性可提升事物的环境适应度以及增加其抗风险能力这一理念已在生产、制造和管理等诸多领域得以实践和证明。
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我们将大学生比作企业,将大学生就业市场比做企业经营环境。如今大学生就业市场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大学生却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固守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将自己定位在稀缺人才,寻求高就,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大学生不适应市场需求,被就业市场拒之门外。“高人一等”的思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引入柔性思想,旨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时在选择上出现的矛盾。
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
1.大学生由高端就业人群转变为就业市场中的普通就业者
在2002年以前,大学生总体人数不多,属于稀缺的人力资源,是精英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激增。现在,大学生在社会人力资源构成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中,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以联想集团为例,员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了82%。大学生由社会精英逐渐成为社会中普通的人力资源。
2.就业市场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由高端管理和技术岗转为以基层为主,供给者由国有企事业单位转为以民营企业为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用人需求急剧加大,所提供的招聘需求已远远超过国有企事业和机关单位,是大学生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用人单位向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已从高端管理和技术岗转向以基层或普通的就业岗位为主,像前台、业务员这样的基层岗位在大学生招聘中已很常见。基层岗位大多技术含量低、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并不认同这样的岗位。
3.就业市场提供的职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将职业分成三六九等,这种观念正在逐步被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形式越来越灵活、员工流动越来越频繁。在现代社会中,有诸如网络编辑员、数字视频合成师、景观设计师等职业,也出现了团购砍价师、医疗事故患者委托代理、游戏闯关员、出售个人时间等诸多未被正式命名的新兴职业。同时,工作场所不再局限于办公室,像自由撰稿人、网店经营者等大多在家里开展自己的工作。人们对于职业的认识与选择不再一成不变,跳槽更换工作早就见怪不怪,从一个行业跳到另一个行业也屡见不鲜。笔者曾做过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班的班主任,通过几年来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刚毕业的两三年内就开始更换职业,如有的学生从化学试验员转行做插花师,有的学生从医药代表转行做干洗店店员等。
4.就业市场招募员工标准从重学历向重能力转变
长期以来,企业在招聘时重视学历和学校知名度,高学历比低学历薪资待遇高,职位级别高,职务晋升快,好学校更是成为好工作的敲门砖。现在,企业已不再过分看重学历,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才是企业考察的重点。例如,在微软公司,人事变动极为频繁,原因就是微软的用人制度和招聘原则不是比学历资历,而是比能力;在惠普公司,强调的是应聘者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强调应聘者从哪里毕业和获得了什么学历。
运用柔性思想促进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是获得就业机会的必要条件,但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思想,快速灵活地应对外部就业市场的变化。通过适度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及提升自身素质来适应不断的变化,顺利实现就业。大学生柔性就业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心理柔性
一些大学生从小到大一直备受父母和学校的关爱,无形中塑造了他们将自己看得很重要的思想。进入职场,他们和其他应聘者在企业眼里是平等的,但长期的优越特权心理,使得他们心理波动异常,无法调节,更不能认清实际情况。这样的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现在还不是“天之骄子”,尚未成为“国家栋梁”,初涉职场,只是一名普通的求职者,要客观地看待自身条件,不要将别人的起跳高度盲目设成为自己的。更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量体裁衣,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2.价值柔性
很多大学生衡量自己的就业质量时,往往将单位性质、岗位性质、薪酬等列为主要评价因素,常常认为民营不如国有好,基层没发展没“钱景”,出现公务员报考热、民营企业岗位无人问津的场面,这样的价值取向有些偏颇。大学生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受别人价值观片面的影响随波逐流。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价值鉴别与选择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价值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效的选择与取舍,逐渐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3.职业柔性
大学生要树立“现代社会需要适当流动”的观念,职业不分等级,只要从事的是正当职业都是引以为傲魄职业也不是固定不变,是可以“流动”的,已不再是“一次就业、终生不变”。在校期间,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虽然术业有专攻,但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其他方面的学识与能力,拓宽知识面与技能就是扩展就业面。尝试寻找不同的实习机会,增强职业适应能力,进而向最适合的职业靠拢。现在有很多企业诸如上海科倍集团、报喜鸟集团等都面向大学生提供了“管理培训生”这样的岗位,通过面试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将学生安排在基层部门进行轮岗培训,经过实习后再确定最终的岗位;有些企业将大学生安排在前台岗位,目的则是让大学生通过企业的终端系统了解企业与客户,同时也锻炼刚出校门的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4.素质柔性
企业看重学生能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可塑性强,在校期间,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扩大学习面,进行全方位发展。个人素质涉及多方面能力,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等,大学生要依此全面发展。大学生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增加就业和择业成功的机率。同时,责任意识也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职尽责是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做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要培养对单位的责任意识、对岗位的责任意识、对工作内容的责任意识等。
[责者单位:常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