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课与本真精彩语文课堂的建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谓“洗课”
  洗课就是对教案进行再思考。这一过程江苏省新课标教材主编杨九俊教授把它形象地称为“洗课”,就是说像洗衣去除灰尘油渍,洗菜去除泥沙,淘米去除杂质一样,教师在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的同时,还要明确“不教什么”。即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经过“洗课”,教师将课后反思的过程置前,减少课堂的“冗余”,将更大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教育理念。
  二.如何“洗课”
  (一)集思广益,生成预定教案
  洗课要有课可洗。洗课就是对预定教案进行再思考再修改。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像要有米可炊一样,我们首先要积攒很多的教学素材。教学的资源要丰富、充裕,才能容许你来删删减减,所以在洗课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这种备课包括个人的初备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形成预定教案,这个预定教案就相当于我们要洗的米。因为在预定教案中囤了足够的“米”,才让“洗米”成为了一种可能。
  (二)去杂取纯,洗出本真课堂
  任何一个预定教案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反复修改,形成符合教情与学情的个性化教案,就很难发挥它的功效。因此,我们可以就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清洗。
  1、“洗”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明了、具体、可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充分地备教材,对教材相关知识的把握要准确;备课程标准,对课标的要求要吃透;备学情,对学生的了解要深刻,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通过“洗”的过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才会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才能增强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才能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走向知识、探究知识、培养能力、增强感悟,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2、“洗”可教可不教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永远是最基础的,第一位的。新课改明确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语文教学时要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舍去学生预习中已掌握的内容,舍去与课文主题无关紧要的内容等等。杨九俊先生曾说过:“对学生发展没有益处的内容,老师在课堂上不要讲;学生自学容易理解的内容,老师课堂上不必讲;老师再怎么讲,学生也接受不了的内容,课堂上也不应讲。”这与当前提倡的“三教三不教”中的“三不教”的内涵是一致的。
  3、“洗”冗杂噜嗦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准确严密,而且还应该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变得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4、“洗”表演式的教学形式。教师“满堂灌”、“满堂问”、“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固然不好,但“满堂转”、“满堂论”、“满堂闹”的表演式教学也未必就好。我们需要的是思维的活跃,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从而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不能为“活跃”而活跃,为“讨论”而讨论。
  (三)融入感情,打造精彩课堂
  我认为这种洗剂首推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这是在前文“洗”冗杂噜嗦的教学语言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靠的是教学语言本身独有的魅力。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就应该用纯净的、充满激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声情并貌表达出蕴含于文中和自己心中的感情,并把这种感情渗透到需要丰富情感体验的学生心里。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我们不排除有的老师有语言上的天赋,但更多的要靠自己勤学苦练,做教学的细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寻求提高自己语言表达的锻炼机会。
  洗课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需要智慧的头脑,而智慧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历练,知识要条理化、结构化,走向自主创新,才能成就智慧。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学生建构本真精彩的语文课堂,让他们自由畅快地徜徉在语文的海洋里,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乐,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谛。
其他文献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呢?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正确体现将是学生学习优秀的关键!  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  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
杨芬灿在《纳兰词序》云:“倚声之学,唯国朝为盛。文人才士,磊落间起,词坛月旦,咸推朱、陈二家为最。”这里的“朱”就是指清康熙间词人朱彜尊,他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开山词人,对清词的兴盛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咏”词在朱彜尊词集中占重要位置,兹就其咏史、咏物词的共同艺术特色作一探讨。    一.写景衬情、咏物抒怀、以人喻己的喻衬手法的运用    1.写景衬情:意象蕴意丰富,意境含蓄深沉  朱彜尊的咏史、咏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法,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其实,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教师研究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语感;二是学习阅读方法;三是提高文学素养。阅读能力的形成,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的阅读与积累,正如大文豪苏轼的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厚积”相当于“举三”,“薄发”相当于“反一”,即“举三反一”。  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时间
编者推荐辞: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依托文本,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让生命之花绽放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使命之一。我们相信,生命教育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推荐了这篇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就
“语文素养”一词,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有提及。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可以综合反映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三个维度的要求。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等。  生活即语文,因而语文素养生成与提高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其中,诵读经典诗文为学生语文素养奠基的作用最为直接和明显。而《论语》作为国学的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积累,要坚持不懈。作文教学尤须如此。一个人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教学生观察,寻找素材,是提升作文能力的第一步。  虽然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但实际上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观察。指导写作,就要教他们学会观察,身入生活,心入生活。可以先上观察理论课,根据观察对象,选择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也积极贯穿学案精神,尝试着进行学案开发,以促进教学。  第一次学案:  1.带有译文的《论语》语录50条。2.孔子与《论语》相关知识介绍。3.后人对
凡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心里都明白,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中最终的落脚点当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成效,这显然作文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师们的重头戏了。长期以来,不知有多少在一线从事作文教学的老师们在不断地探索着学生怎样写好作文的路子,可是,这条路走得实在是太艰难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活,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他们在作文时“一拼、二凑、三照抄”,根本看不到生活的露水,闻不到思想的芬芳。让他们写一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是具备基本性质的专业课程。”然而,目前在中职学校众多专业课中,语文课已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正被日渐边缘化的课程。如何破此瓶颈,让职高语文教学走向开阔明媚的春天,凭自己的职教经历,我以为:职高语文要从教与学、师与生两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摒弃旧习,摸索新法,达到语文与专业统一的境界。  一.学生要明白语文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是成就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