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gr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集实验和理论的特殊学科,可见,物理教学质量与实验教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广大教师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导致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物理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基于此,笔者紧紧围绕当前实验教学落后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
  1 实验与问题相结合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问题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冲突,从而产生合理的假设与结论.另外,对任何科目的教学来说,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在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教师特别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从而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举例来说,当学习“光线的反射与折射”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看到插在水里的筷子是弯的?(2)透过凸透镜看物体,与物体的实际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动手操作实验,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光线的传播规律中,进而探寻问题的答案.再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用一块深色的玻璃板、一个玻璃杯以及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等材料,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并将问题呈现给学生:为什么蜡烛能够不熄灭呢?笔者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图像的大小变化”规律,为接下来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奠定了基础.总之,通过这些问题的呈现,学生的实验操作目的性更强,也更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因而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 情境与实验相结合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使学生认识从生活现象到物理规律,进而用物理规律指导学生生活实践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依据学生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之前的好奇心理转变为如今的喜欢,并善于通过物理学习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来说,当学习“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情境:取一个废弃易拉罐,从拉环处向易拉罐注入少量自来水,水量约为易拉罐容积的四分之一.用酒精灯为易拉罐加热,水沸腾之后会出现水蒸汽,再继续烧一会才停止加热.将易拉罐放倒,放入一盆冷水中,随着易拉罐发出一种声音,它的侧面向内塌陷,出现一个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尽管这种现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过,可是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压强知识解释.教师抓住有利时机,告诉学生:当易拉罐被加热,易拉罐中的水沸腾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将罐中的空气排出一大部分,但是当水蒸汽遇冷之后,水蒸汽重新凝结成水,因而易拉罐内部的压强会大大小于外部压强,因而易拉罐会受到由外向内的巨大压力,由此会出现凹陷的现象.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与实验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 现代教学手段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物理这门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可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作用,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所有的实验操作中,比如一些物理现象的变化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超出了人眼观察到的范围,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教师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其中,从而使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直接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进而总结其中的物理规律.比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很难比较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再加上磁感线分布规律也很不容易理解,而且如果采用传统的演示方法,学生很不容易看清楚,而且非常浪费时间,这时候,教师非常有必要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演示这一规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演示结果直接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很快就能看清楚磁感线的分布情况,不仅能够节省很多时间,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实验能力.
  4 探究与实验相结合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单一化、程式化,即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程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重复实验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提高自主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准备实验器材,力争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探究合作机会.比如在学习“浮力”这节内容时,教师提前准备好一块铁块,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确定铁块是否掺杂了其他金属.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步骤,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1 问题的提出  试卷讲评课就是通过分析考情,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重要课型;是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中“反馈—矫正”的过程,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又具有总结、拓宽、提高的作用,因此试卷讲评课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复习课.  然而,当下试卷讲评由于多种原因而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及时阅卷和分析,没有针对性的逐题讲评;只重解题过程,忽略方法指导,就题论题,不总结,不拓展
童年的我们总是那么天真无瑕,每天过着欢声笑语的生活,悠闲的似那湖中一圈一圈荡漾开来的涟漪,慢慢散去。那时候,我和妹妹常会闲着没事干。但凡做点什么,总会热闹非凡。曾经,
期刊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是历年物理中考的重点内容,其复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信心和结果,那么紧张的中考前期复习中,怎样设计该部分教学内容呢?其教学的中心、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学生之前能否解决的关键问题又分别是哪些?怎样的问题情境更有效?怎样的呈现方式更合理?实验探究题如何解决?……带着这样的一连串问题以及导学案初稿,笔者步入了集体备课活动场地,在聆听了同仁建议后,倍感受益匪浅,现将修改前后的部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制定的《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能够通过分析所给图象明确其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从历年
参考系选取的不同,相对速度也就不同.通常在解决物理题时大多数都会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即应用绝对速度来解决物理问题.但有的题目在应用绝对速度解决问题时会增加计算量,而选取除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外的物体为参考系即应用相对速度时对物理问题的研究会带来方便.本文就解决动量守恒中碰撞的问题来谈谈相对速度的应用.
习题讲评是高中政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效的习题讲评对于学生解疑纠误、查缺补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改变高中政治习题讲评课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
1物理情境还原障碍  例1图1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竖直向上.照片中,水立方运动馆的景[TP1GW117.TIF,Y#]象呈现在半径r=11 cm的圆形范围内,水面上的运动员手到脚的长度l=10 cm,若已知水的折射率为n=[SX(]43[SX)],请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高估算该游泳池的水深h(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情境还原障碍:乍看此题根本不明白
思维展现教学法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展现其思维过程的教学方法,它包含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将所教的知识向学生说清知识的产生(问题的提出)、发展(问题的解决探索)、结论、应用等一系列的思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如何运用”,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得来”、“为什么这样”等;对于学生而言,对所学的物理知识,不能只知这一知识的本身,还应了解知识的获得过程,有进行联系、比较、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2010年3月第三版)教材指出“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力的分解是对力的一种处理方法,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都是根据已知力确定未知力的一种方法.所以这句话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分解一个已知力的时候,怎么方便求解题目中的未知力就怎样分解.  1三个共点力使物体平衡类问题中力的分解  很多老师在讲解《力的分解》的时候都习惯于用老教材说的按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的有效性呢?方法是多元的,但是落点大致是统一的,那就是从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科学课教学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