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集实验和理论的特殊学科,可见,物理教学质量与实验教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要想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广大教师普遍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导致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物理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基于此,笔者紧紧围绕当前实验教学落后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
1 实验与问题相结合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问题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冲突,从而产生合理的假设与结论.另外,对任何科目的教学来说,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在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教师特别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从而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举例来说,当学习“光线的反射与折射”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看到插在水里的筷子是弯的?(2)透过凸透镜看物体,与物体的实际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动手操作实验,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光线的传播规律中,进而探寻问题的答案.再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用一块深色的玻璃板、一个玻璃杯以及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等材料,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并将问题呈现给学生:为什么蜡烛能够不熄灭呢?笔者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图像的大小变化”规律,为接下来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奠定了基础.总之,通过这些问题的呈现,学生的实验操作目的性更强,也更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因而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 情境与实验相结合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使学生认识从生活现象到物理规律,进而用物理规律指导学生生活实践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依据学生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之前的好奇心理转变为如今的喜欢,并善于通过物理学习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来说,当学习“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情境:取一个废弃易拉罐,从拉环处向易拉罐注入少量自来水,水量约为易拉罐容积的四分之一.用酒精灯为易拉罐加热,水沸腾之后会出现水蒸汽,再继续烧一会才停止加热.将易拉罐放倒,放入一盆冷水中,随着易拉罐发出一种声音,它的侧面向内塌陷,出现一个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尽管这种现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过,可是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压强知识解释.教师抓住有利时机,告诉学生:当易拉罐被加热,易拉罐中的水沸腾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将罐中的空气排出一大部分,但是当水蒸汽遇冷之后,水蒸汽重新凝结成水,因而易拉罐内部的压强会大大小于外部压强,因而易拉罐会受到由外向内的巨大压力,由此会出现凹陷的现象.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与实验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 现代教学手段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物理这门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可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作用,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所有的实验操作中,比如一些物理现象的变化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超出了人眼观察到的范围,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教师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其中,从而使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直接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进而总结其中的物理规律.比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很难比较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再加上磁感线分布规律也很不容易理解,而且如果采用传统的演示方法,学生很不容易看清楚,而且非常浪费时间,这时候,教师非常有必要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演示这一规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演示结果直接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很快就能看清楚磁感线的分布情况,不仅能够节省很多时间,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实验能力.
4 探究与实验相结合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单一化、程式化,即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程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重复实验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提高自主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准备实验器材,力争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探究合作机会.比如在学习“浮力”这节内容时,教师提前准备好一块铁块,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确定铁块是否掺杂了其他金属.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步骤,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实验与问题相结合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问题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冲突,从而产生合理的假设与结论.另外,对任何科目的教学来说,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在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教师特别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实验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从而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举例来说,当学习“光线的反射与折射”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看到插在水里的筷子是弯的?(2)透过凸透镜看物体,与物体的实际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动手操作实验,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探索光线的传播规律中,进而探寻问题的答案.再如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用一块深色的玻璃板、一个玻璃杯以及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等材料,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并将问题呈现给学生:为什么蜡烛能够不熄灭呢?笔者在实验过程中不断移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不断思考“图像的大小变化”规律,为接下来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奠定了基础.总之,通过这些问题的呈现,学生的实验操作目的性更强,也更具有动手操作的兴趣,因而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 情境与实验相结合
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使学生认识从生活现象到物理规律,进而用物理规律指导学生生活实践的过程,因此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依据学生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之前的好奇心理转变为如今的喜欢,并善于通过物理学习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来说,当学习“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情境:取一个废弃易拉罐,从拉环处向易拉罐注入少量自来水,水量约为易拉罐容积的四分之一.用酒精灯为易拉罐加热,水沸腾之后会出现水蒸汽,再继续烧一会才停止加热.将易拉罐放倒,放入一盆冷水中,随着易拉罐发出一种声音,它的侧面向内塌陷,出现一个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尽管这种现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过,可是却不能很好地运用压强知识解释.教师抓住有利时机,告诉学生:当易拉罐被加热,易拉罐中的水沸腾之后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将罐中的空气排出一大部分,但是当水蒸汽遇冷之后,水蒸汽重新凝结成水,因而易拉罐内部的压强会大大小于外部压强,因而易拉罐会受到由外向内的巨大压力,由此会出现凹陷的现象.这种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与实验教学完美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 现代教学手段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物理这门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可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作用,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所有的实验操作中,比如一些物理现象的变化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超出了人眼观察到的范围,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整个过程的变化情况,教师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其中,从而使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现象直接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进而总结其中的物理规律.比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很难比较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再加上磁感线分布规律也很不容易理解,而且如果采用传统的演示方法,学生很不容易看清楚,而且非常浪费时间,这时候,教师非常有必要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演示这一规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演示结果直接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很快就能看清楚磁感线的分布情况,不仅能够节省很多时间,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实验能力.
4 探究与实验相结合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单一化、程式化,即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程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重复实验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提高自主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准备实验器材,力争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探究合作机会.比如在学习“浮力”这节内容时,教师提前准备好一块铁块,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确定铁块是否掺杂了其他金属.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步骤,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