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论高三、高二、高一,立体几何是我们都會学习到的知识,更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在新的高考形势下,知识的考察更多围绕学生能力的检验展开,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寻求更好的复习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落地数学核心素养,来帮助学生解决每一阶段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一、分析高考真题,在考题中寻找“钥匙”。
通过观察2010年至2020年近十年的高考真题,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全国卷的试题更加人性化,贴近生活,特别是立体几何问题,更侧重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小题也一如既往的在意点线面等基本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同步教学或一轮复习中都要强调“四基”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单来说:平时“四基”多用功,到时考试就轻松。
二、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把基础落到实处。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本源,而教材依据的是《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我们发现有的试题直接取自教材,少量为原题,多数为“类似题”,这种结果表明;立体几何考题以课本为本,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计算方法,第一阶段的复习(或高一高二同步教学),必须扎根于课本,从基础出发,对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公理、公式等进行梳理,理清知识的本源,从逻辑上建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点、线、面、空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理解例题背后涵盖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2]。
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真正理解数学内核
“怎样抓教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复习现状中大量存在“简单重复”(原地空转)与“盲目拔高”(做无用功)这都是没有抓住教材。
我们在复习时要更多地注重知识点的“一形多变”“一形多用”(类比、拓展、延伸)。在必修二立体几何教学中我们强调正方体在解题中的应用,在课后也会让学生动手试验性操作“正方体截图研究”,看似一些很平常的小实验,它体现的数学“内核”却很关键,通过这些策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2018年全国一卷理科选择第12题: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相等,则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此问题和正方体截面图有关,如果学生能抓住“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相等”这句话就能理解截面图形为“正六边形”,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
在2019年全国一卷理科选择第12题: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PA=PB=PC,△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PA,AB的中点,∠CEF=90°,则球O的体积为( )
四、在练习中反思,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以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做题
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练习题,“熟能生巧”不是搞题海战术,而要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体会题目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真正领悟如何思考问题,进一步想到如何设计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题多解”“逆向分析”“双管齐下”等方式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对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理解,研究不同角度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途径,通过横、纵等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最优的方案求解出考题,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突出重点知识,做到学思结合。
高考突出考查点的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它“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要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5]目前,我们发现教师对重点知识讲的多、讲的细,但学生接收掌握的却只占老师教授知识的40%,这是因为学生还未养成“学后而思,思后再学,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所以,会出现“刷”的题多,成绩却“原地踏步”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到结症所在。
例如:2019年全国Ⅱ卷(理科)第16题,金石文化印信问题,题目中阐述印信的形状体现了几何美学、既反映出数学知识的背景,又考察了学生对多面体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知识的掌握,其实考生只要抓住这个特殊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很多学生眼中,欧拉公式是熟悉的,但对于如此灵活的提问方式还是不适应,短时间内无法找内涵关系,所以直接被题“打懵”。由此,我们可发现知识点背景可以千变万化,而其“魂”不变。有时一道题目的论述相当长,但“抽丝剥茧”我们可以发现其关键内核——“魂”在哪里,把握住它,就抓住了解题的方向和关键。
参考文献
罗增儒. 高考复习要抓住根本.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2
江元超. 中考复习应讲究策略.数学大世界。2014.12.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1;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2;西安市第六中学3;西安市第三中学4;西安市第八十二中学
一、分析高考真题,在考题中寻找“钥匙”。
通过观察2010年至2020年近十年的高考真题,我们可以发现数学全国卷的试题更加人性化,贴近生活,特别是立体几何问题,更侧重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小题也一如既往的在意点线面等基本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同步教学或一轮复习中都要强调“四基”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单来说:平时“四基”多用功,到时考试就轻松。
二、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把基础落到实处。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本源,而教材依据的是《课程标准》,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我们发现有的试题直接取自教材,少量为原题,多数为“类似题”,这种结果表明;立体几何考题以课本为本,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计算方法,第一阶段的复习(或高一高二同步教学),必须扎根于课本,从基础出发,对概念、法则、性质、定理、公理、公式等进行梳理,理清知识的本源,从逻辑上建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点、线、面、空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理解例题背后涵盖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2]。
三、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真正理解数学内核
“怎样抓教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复习现状中大量存在“简单重复”(原地空转)与“盲目拔高”(做无用功)这都是没有抓住教材。
我们在复习时要更多地注重知识点的“一形多变”“一形多用”(类比、拓展、延伸)。在必修二立体几何教学中我们强调正方体在解题中的应用,在课后也会让学生动手试验性操作“正方体截图研究”,看似一些很平常的小实验,它体现的数学“内核”却很关键,通过这些策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2018年全国一卷理科选择第12题: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相等,则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此问题和正方体截面图有关,如果学生能抓住“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都相等”这句话就能理解截面图形为“正六边形”,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
在2019年全国一卷理科选择第12题: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在球O的球面上,PA=PB=PC,△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F分别是PA,AB的中点,∠CEF=90°,则球O的体积为( )
四、在练习中反思,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以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做题
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练习题,“熟能生巧”不是搞题海战术,而要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体会题目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真正领悟如何思考问题,进一步想到如何设计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一题多解”“逆向分析”“双管齐下”等方式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对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理解,研究不同角度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途径,通过横、纵等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最优的方案求解出考题,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突出重点知识,做到学思结合。
高考突出考查点的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它“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要保持较高的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5]目前,我们发现教师对重点知识讲的多、讲的细,但学生接收掌握的却只占老师教授知识的40%,这是因为学生还未养成“学后而思,思后再学,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所以,会出现“刷”的题多,成绩却“原地踏步”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到结症所在。
例如:2019年全国Ⅱ卷(理科)第16题,金石文化印信问题,题目中阐述印信的形状体现了几何美学、既反映出数学知识的背景,又考察了学生对多面体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知识的掌握,其实考生只要抓住这个特殊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很多学生眼中,欧拉公式是熟悉的,但对于如此灵活的提问方式还是不适应,短时间内无法找内涵关系,所以直接被题“打懵”。由此,我们可发现知识点背景可以千变万化,而其“魂”不变。有时一道题目的论述相当长,但“抽丝剥茧”我们可以发现其关键内核——“魂”在哪里,把握住它,就抓住了解题的方向和关键。
参考文献
罗增儒. 高考复习要抓住根本.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2
江元超. 中考复习应讲究策略.数学大世界。2014.12.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1;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2;西安市第六中学3;西安市第三中学4;西安市第八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