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中学历史的系统课程意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的历史要老师要能够善于走出课本,突出社会与文化的内容,力求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打破学科壁垒,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融合。
  【关键词】中学 历史 课程 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握好该课程,具体至少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首先,牢固树立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树立课程意识,熟悉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非常喜欢这门课,这是本学科教师成功的起点。课程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包括了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本册教材留有较多余地,给了教师相当大的创造空间。只要符合课程标准,因人、因地、因时而宜,完全可以另找资料、增删内容甚至抛开教材另起炉灶,只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即可。
  比如教材中提到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问题,我们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有关史料,展示收集的图片,谈谈观看第28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感想以及讨论如何为2016年奥运会出谋划策或贡献力量。这些问题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我们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相信大家都有学习和尝试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为学生未来着想。
  九年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的确是人生的关键一年,教师、学生均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据了解,许多学校、教师依然不太重视这门课程,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其至是误人子弟,是对教育改革的违背。
  我们认为,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不能光顾眼前利益,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公民和国家的建设者、管理者,而教材就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所必不可少的。
  对于世界历史与文化,九年级学生学习它的意义更加重大。从微观意义上说,苏南发达地区的九年级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升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进入职业类学校,他们不再接触历史教材,尤其是世界史的教材,九年级也许是他们人生中最主要的接触世界史的机会;即使进入普通高中的同学,由于高中教材的限制,他们也只能在九年级教材中了解一些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从宏观上说,学习本册教材意义十分重大:第一,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理解中国以及世界的现实,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加强改革必胜信心;第二,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导并逐步加深他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第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时代感、紧迫感,在正确认识我们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后,进一步激发发奋图强、报效祖国的热情,甚至为世界的和平繁荣做出特殊的贡献。
  再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笔者听过一堂课,发现执教老师不喜欢将世界史与中国史来对比研究,不便于学生既复习旧知识又能开阔思路;还发现她不喜欢让学生将书上“读与思”等栏中的讨论题展开讨论。课后,该老师实事求是地说,因为自己对这些问题不知道或搞不清,组织学生讨论怕无法收场。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有加强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师不做蜡烛,做长明灯”,永远不熄灭,照亮别人。新教材难度不高,但知识面拓宽,对我们教师是个考验。历史学科背景的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政治背景的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改进。其它学科背景的教师更要不断学习,必须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己,但培训也很重要。各级培训员有责任对教师们进行培训,教育教研主管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科任教师要争取一切机会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己。
  总之,我们需要付出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智慧,教师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比如许多老师喜欢用课堂讨论,从理论上讲,进行共同研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极为更耍的环节,通过讨论,相互补充思想,他们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有价值的观点,往往在此期间,他们也能产生新的观点。但不是什么都可以讨论,教师上课时至少应该注意两点:其一,题目的要求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原有知识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要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其二,虽然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发言,做到言无不尽,但教师的辅导作用依然不可以缺,尤其是科学性上的错误或政治上的方向问题,教师必须严格把关,该指出的还是要指出,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决不能听之任之或有意回避,当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做到恰当、科学、艺术。而要做到这一切是非花大力气不可的。
  【参考文献】
  [1] 许燕装. 历史学科“问题意识”的培养[J]. 历史教学,2001年04期.
  [2] 陈培瑞. 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 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3] 韩锋. 认真研究历史特点 科学传递知识信息[J].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覃芳. 浅谈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学方法[J]. 新课程学习(中),2011 年06期.
  [5] 赵玉良. 还是应该提倡“启发式”![J]. 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05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戴泽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文章以镜头式的手法在故事与故事之间切换,每一段故事都是以新闻价值为基本准则。文章告诉我们,“活着”就是从不假思索的蒙昧中挣脱出来,探寻事实真相。揭示真相是作者的职业追求,也造就了作者的职业气质,坦率、敢当、较真。活着是一种精神,就是勇于担当、心生敬畏、迎难而上、固守职业操守。  【关键词】人 蒙昧 看见 震撼  这本书值得一读,因为两个字——“活着”。  文章以镜头式的手法在故事与故事
【内容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感渗透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环节,对于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分析与发掘文本情感,把握文本思想内涵,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情感品鉴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策略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以期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渗透策略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过于重视基础知识
【内容摘要】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向”,重在从提问上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以“善问”来优化学生认知,恰当的借助于“问题”来构建师生互动的良好情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问题意识 善问 应用实施  一、问题导向重在“导学”  马赫穆托夫是最早提出问题教学论断的学者,他将问题作为课堂组织结构的重点,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来增进逻辑思维
【教学设想】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题目是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作者梁实秋先生撷取了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来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字里行间的叙述描写中。  所以本文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把品人和品文落到实处,品鉴梁任公先生其人其事,领略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率真深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的重要阶段,社会、幼儿园、幼教老师、学生家长都应该齐心协力为孩子一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担负幼儿教育的人都应该意识到其重要性,通过系统、科学、富有创造性的幼儿美术教育,让孩子尝试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具备初步的审美情趣,让孩子拥有初级的艺术鉴赏能力,还孩子一片想象空间,为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有针对
电子式的概念和写法在高中算是个难点,高中无论新老课程对这方面的介绍都较为简单,本文在此围绕电子式的几个问题提出作者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一、电子式的概念和作用  大家知道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往往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即价电子发生变化,教学中教师经常需要表达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初中阶段学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出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由于其把不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和一些内层电子都无谓的表示出来,所以用它
【内容摘要】有些学生不喜欢学初中地理,认为是副科,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学了没用,理论与实践差得太大。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把学习与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知联系起来。学习地理就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适时地把生活中的地理引入课堂,共同探究其形成发展的
【内容摘要】直角(垂直)为条件的线段求值问题经常在中考试题特别是压轴题中出现。该文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以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相关试题为例,说明直角条件与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内在联系的意义建构,以说明线段求值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面几何 直角建构 线段求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
【内容摘要】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学习的特殊性,数学作业布置与评价有自身的特点,作业布置应顾及学生全体与具备学习能力的学生两个方面,同时注意方法与技巧,作业评价应与学生学业分数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养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尊心与劳动品质。  【关键词】作业布置 全面与重点 循环与反复  英国作家莎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因此,一
思维定势,是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形式,是一种宏观思维监控意识削弱而进入模式化信息加工程序的情景。学生在数学解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常常用固定的模式、思路来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思维定势。有些教师认为思维定势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矛盾的,提高解题能力就要训练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笔者不同意此观点,正如围棋中有“定式”,它是经各代高手反复演练,对弈双方都能获利的招式,它有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