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能力是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其核心。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在生活中、操作中、探究中学习数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程的实施,使小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充满活力,而教师的备课则需要更加完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积极研究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标准、新内容,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现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策略。
  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让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识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顶峰。特别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中提出了“数学课堂提问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既不要大而空,也不要细而浅。因为二者都不易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提出问题:竖式是怎样计算的?想一想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为学习后面的例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我紧紧围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的知识重点设计问题。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针对教学重点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先通分,然后计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实践使我体会到这样提问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搭建桥梁,突出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渗透与迁移
  作為数学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关注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主要联系,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断增强各方面知识,在教学中实现广泛、有效的知识迁移,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广泛联系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及其重要。如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是概括能力。但概括能力的获得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所采用的教法不同,使得教学效果大为悬殊,迁移的效应也大不相同。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来说,比较法、归纳法及演绎法等是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当人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人们往往想起一个过去已经解决的相似的问题(源问题),并运用源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程序去解决新问题。在一些情况下,类比迁移发生在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的两种不同的概念领域,这种类比迁移称为不同领域间的类比迁移;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类比迁移发生在相同或非常接近的概念领域,这种类比迁移称为相同领域间的类比迁移。类比迁移法就是把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与之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进行比较,创设情境,使知识迅速迁移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新旧知识有密切联系,或新旧知识易混淆的、相似的知识的教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的基本特点以及新旧知识彼此之间的有效联系,使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有效迈进。这样的彼此联系,已成为学生思维成长的有效落脚点,教师只有扣住这一思维的落脚点,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在知识的进展中得到有效释放与施展。例如在新授课中的复习导入环节,教师要精心设置启发点,既要通过复习旧知识夯实已经习得的价值体系,更要在复习中为学生思维搭建一座有效的桥梁,从而顺利地向新知识过渡。
  三、针对新知识灵活设计问题,促进思维练习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贴近生活,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贴近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融洽师生感情,可以创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与个性活生生地联系在一起。教学中要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例如,讲过乘法分配律,除了像课本中的练习题,给出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数,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定律写出与它相等的式子以外,还可以给出一些等式,其中有的不符合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判断那个是错误的。这些练习都有助于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我国古代学者就提倡“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培育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不光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辐射度、广度、深度、独创度、灵活度、敏捷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其他文献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
提出一种采用Kohonen网络算法进行12电极电容CT系统的图像重建的方法.该网络由输入和输出两层神经元组成,输入为12电极电容CT系统测量所得的66个电容值,输出对应管道介质的空间分布模式.该网络采用
计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准确率低”而烦恼。计算题练习了不少,准确率却没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提
学习情感是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如学习中所体验到的喜悦、满足或烦恼、遗憾等。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浅谈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情感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与故事相结合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造就了他们对故事的喜闻乐见,数学教学中没有什么能比故事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抽象的数字,赋予生动形象的故事:“
【摘 要】学在自然科学世界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噙的,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好数学,将会受益终生。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一个人真正对数学有兴趣,进而学好数学。喜欢数学,就必须要从小学阶段抓起。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主要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理论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其中小学阶段的
内容提要:数感是对数与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也就是我们常常用会说的直觉思维,是一种未给经过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顿悟的思维。它是由于自由联想或思维活动在有关某个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旧神经联结突然沟通形成新联系的表现。是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我们在解一道数学难题时,花了很多时间不得其解,但是突然之间做出来了;遇到一个问题,有的人能迅速做出很
【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不乏有些枯燥的、乏味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学生对这些知识缺少兴趣,不能按照老师的引导和设想来思考。课堂上就需要教师灵活地采取各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策略与探究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力,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进行探索,笔者就小学数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做如下几点思考。  一、自主学习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独立获取数学知识是时代对我们每个人提
摘要:本文从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教学过程两方面,将西欧国家和国内的教学方法作全面的比较,再重点讨论如何借鉴他们的方法来提高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具体措施为:转变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要有意地改进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学 数学课堂 差异 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但这其实并不容易,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在中考网的初二学员中,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