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同时能够积极的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然而目前我国还存在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突破传统、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实际的数学应用等途径,切实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应用意识;问题情境;数学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将会促进数学与生活的“接轨”,从而有益于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使数学知识更加丰富而有活力。
1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
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个体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意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同时能从数学的角度积极主动的运用在数学中所学到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另外,对于新的数学知识,能够通过已形成的数学素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的自觉主动的意识。
由于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意识成为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义务阶段国家数学课程》中提到,数学课程应提供学生基本内容的应用背景,从而反映出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数学课程也需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同时使数学与其他学科更紧密的结合,不断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2当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的体现
当前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存在薄弱的一些方面,主要体现在:
首先体现在学生在解决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问题时,变通能力比较低,例如猜想探索类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或者是需要结合实际情景才能解决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只是识记教师在教材中讲解的具体事例,但是一旦题目改换了条件或是背景,学生就显得手足无措。
其次,学生脱离了学校环境后,对数学的应用往往局限于平常生活中的算术应用,不能将一些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在比较复杂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时差不多是空白。
另外,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模式,这种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提高了,但是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没有得到培养。学生总是试图解决老师所给予的问题,而对生活中缺少明显的数学的问题而失去了解决的自主性,同时阻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最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应对考试把提高成绩为唯一目的,使得数学教学成为一种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只加强考试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训练,通过多做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因此学生对数学不能真正的理解,同时意识不到数学的魅力,在重视成绩的训练中形成恐惧心理,以致学生学了数学后,不会应用。
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过程中,不能期待在一次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需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3.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体验教材中的一些概念、以及数学知识所产生的实际背景与具体的应用情境,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这有助于学生在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针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例如一些抽象的概念,需要把这种概念具体到相应的实例中,并尽量放在多种情境中与其它概念相联系。数学概念从实际引入,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实际的认识。[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对新的概念的掌握。
另外应实现数学问题的还原,在教材中的数学题目往往是经过简化的、特例化的。这种人为编造的数学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陌生,同时学生也认识不到数学与生活领域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采用的解决策略也是单一的确定的。通过将教材题目向生活的还原,让学生去分析总结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一类问题的解决途径。
3.2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猜测、类比、归纳、联想、解决问题一系列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模式。数学中一些应用类的问题设置,一般更容易形成一种具体的情境,对这类为数学思维提供了丰富材料和最基本实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题目应精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同时通过自主的探索与合作沟通,抽象出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且有益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
3.3教学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联系,加强数学在实际中的运用
斯托利亚尔把数学活动分为经验材料数学组织化阶段、数学材料组织化阶段、数学理论的应用阶段。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只强调数学材料的组织化阶段,忽视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以及数学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纳也提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对新的信息就行组织从而将新的知识加以理解并运用。有些教师简单的认为数学的应用,就是将一些具体的数值代入一些公式得出结果。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落位于学生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总结
数学只有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的价值,从而确立用数学思维的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架起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更多让学生参与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另外创设积极用于实践的学习氛围,不断地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的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应用意识;问题情境;数学应用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将会促进数学与生活的“接轨”,从而有益于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使数学知识更加丰富而有活力。
1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
数学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个体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意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同时能从数学的角度积极主动的运用在数学中所学到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另外,对于新的数学知识,能够通过已形成的数学素养探索新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学生的应用意识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的自觉主动的意识。
由于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意识成为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义务阶段国家数学课程》中提到,数学课程应提供学生基本内容的应用背景,从而反映出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数学课程也需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同时使数学与其他学科更紧密的结合,不断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2当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的体现
当前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存在薄弱的一些方面,主要体现在:
首先体现在学生在解决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问题时,变通能力比较低,例如猜想探索类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或者是需要结合实际情景才能解决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只是识记教师在教材中讲解的具体事例,但是一旦题目改换了条件或是背景,学生就显得手足无措。
其次,学生脱离了学校环境后,对数学的应用往往局限于平常生活中的算术应用,不能将一些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在比较复杂的问题上,也就是说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时差不多是空白。
另外,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模式,这种模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提高了,但是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没有得到培养。学生总是试图解决老师所给予的问题,而对生活中缺少明显的数学的问题而失去了解决的自主性,同时阻碍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最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应对考试把提高成绩为唯一目的,使得数学教学成为一种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只加强考试中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训练,通过多做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因此学生对数学不能真正的理解,同时意识不到数学的魅力,在重视成绩的训练中形成恐惧心理,以致学生学了数学后,不会应用。
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过程中,不能期待在一次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需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3.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体验教材中的一些概念、以及数学知识所产生的实际背景与具体的应用情境,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这有助于学生在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针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例如一些抽象的概念,需要把这种概念具体到相应的实例中,并尽量放在多种情境中与其它概念相联系。数学概念从实际引入,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实际的认识。[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对新的概念的掌握。
另外应实现数学问题的还原,在教材中的数学题目往往是经过简化的、特例化的。这种人为编造的数学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陌生,同时学生也认识不到数学与生活领域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采用的解决策略也是单一的确定的。通过将教材题目向生活的还原,让学生去分析总结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一类问题的解决途径。
3.2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猜测、类比、归纳、联想、解决问题一系列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学习模式。数学中一些应用类的问题设置,一般更容易形成一种具体的情境,对这类为数学思维提供了丰富材料和最基本实例的应用性比较强的题目应精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性地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同时通过自主的探索与合作沟通,抽象出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利于知识的掌握,而且有益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
3.3教学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联系,加强数学在实际中的运用
斯托利亚尔把数学活动分为经验材料数学组织化阶段、数学材料组织化阶段、数学理论的应用阶段。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只强调数学材料的组织化阶段,忽视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以及数学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纳也提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对新的信息就行组织从而将新的知识加以理解并运用。有些教师简单的认为数学的应用,就是将一些具体的数值代入一些公式得出结果。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落位于学生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总结
数学只有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数学的价值,从而确立用数学思维的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架起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更多让学生参与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另外创设积极用于实践的学习氛围,不断地鼓励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的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