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课程改革中若干误解的厘清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alen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英语教师积极实践新的英语课程理念,中小学英语课堂呈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近几年总体上持续提高,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由于一些教师对新的英语课程理念在理解和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偏差,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导致英语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英语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焦点问题,以期对英语课程改革中的若干误解予以厘清,从而进一步推动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误解一:我国的英语教学类型属于二语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类型属于外语教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因为第二语言这个概念表示在母语/本族语之后第二次学习/学会的语言,所以它可以包含在学会母语之后才开始学习的外语。加之国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语言习得理论和应用语言学都把外语归入第二语言,在这种“外力”影响下,国内不少人士,尤其是从事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些学者在谈及外语教学时也必称二语教学,似乎外语教学的提法已属陈旧知识。然而,从教育教学角度来说,必须区分二语和外语,而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也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类型。对此国外著名语言教学专家Stern在他饮誉全球的巨著“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中早有定论。国内同行专家的主流意见也认为我国英语教学应属于外语教学类型。其中,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陈琳教授一言以蔽之:在我国,英语是外语,学习英语自然是外语学习,而不是二语学习,这是常识;已故我国著名英语教育家张正东先生从学习目的、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等几个方面,对外语与第二语言的显著差异做过详细分析,并且一再指出我国是在远离英语社会的地域,为了掌握一种补充母语功能的交流沟通工具而进行的英语教学,不是用英语取代汉语或者把中国改变为英语社会。因此,我国学校的英语课程只可能是英语外语教学。
  区别英语外语教学和英语二语教学是从事英语教学必须清晰的理念,也是研究英语教学各种问题的出发点,更是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无法回避的尖锐问题。对此,任何模棱两可、左右逢源的回答都是不负责任的。
  误解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需要淡化语法教学
  英语课程改革以来,受课程标准提出的“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这一新理念的影响,关于语法知识的教学出现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重视听说教学,需要淡化语法教学,或者不教语法”。新课程理念下的基础英语教学还要不要语法教学?语法教学果真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水火不容,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吗?
  没有知识的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交际教学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Wilkins)反复强调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性——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达不了;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王蔷教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在关注技能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语言知识(语法和词汇)的学习;美国语言学家弗莱曼(Freeman)更是一语道破了语法的不可或缺性——不注意语言形式就不存在语言学习。课程标准并不反对语法教学,更没有把语法教学跟语言能力培养对立起来,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哑巴英语)走向另一个极端(文盲英语);它反对的只是烦琐的、形式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机械死板的教学方式。语法教学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哑巴英语”不是语法教学的错,成功的语法教学与语言能力之间有很大正相关。淡化语法教学的倡导者避难趋易,不敢用改革教学方法的途径来解决现实矛盾,势必阻碍学生对语言的深层学习和理解。
  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既具有交际属性,又具有认知属性;既是行为习惯,又是结构模式;既是功能意念系统,又是规则和知识系统;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聪明,越学越容易,越学越轻松,从而能激发学生深层的和持久的学习兴趣。词汇和语法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淡化。因此,我们不能把交际教学大纲等同于完全的交际教学,认为我们应该教授的内容是用语言来进行的交际,而非服务于交际的语言,从而忽视语言形式的教学。根据中国目前的外语学习现状,我们应采用交际—语法的教学途径,即交际的方法加上语法教学。
  误解三:任务型教学是唯一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标准一出,“任务型教学”的风潮似乎一下子席卷了全国的基础英语教学,一夜间成了我国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和模式,甚至作为唯一的方法倍加推崇。许多人把“任务型教学”看成是拯救我国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
  任务型教学法从交际法发展而来,它强调语言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用语言去做事,去完成任务。在那些有语言环境的地方,小班上课,听说领先,效果确实很好。但是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外语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班大人多、课时较少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大多数中小学生基本没有用英语做事的机会,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是升学,而非用英语交际;况且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英语教师的语言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教师和小学转岗教师的素质更是令人堪忧,而现有的教师培训却存在滞后和不足的问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后教学法时代,世上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法。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但并没有规定其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也不可能是唯一的英语教学方法,真正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而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组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任务型教学法时,不可对其他教学法采取排斥的,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而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践需要出发,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母语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阶段的需要,吸取各种教学法的优点和长处,灵活采用合适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误解四:输出型教学是中国英语教学的最好教学模式
  语言技能是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话语理解,属于信息输入,而说和写,是思想表达,属于信息输出;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果学生一个方面的技能提高了,那么他的其他三个方面的技能也会有所提高,从而促进英语总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极力进行输出型教学,过分强调使用英语和用英语做事,认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可是过分的输出挤占了学生输入、接受和内化的时间,导致学生输出的越来越少,输出的质量越来越差。
  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和来源,这在母语的习得中也是同样的。因此,语言教学应该遵循一个“输入先于并且大于输出”的原则。因为语言知识的输出需要一定量的输入的积累。学生只有在得到足够量的语言输入之后,才能够高质量地输出语言。因此,英语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而要通盘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保持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在追求流利性的同时兼顾准确度,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
  误解五:英语课必须用英语来上
  由于片面理解英语交际教学法,认为其只注重口语教学,再加上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优质课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出现了全英语课堂教学的错误倾向。用英语来上英语课是天经地义的事,也已经是普遍情况。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排斥在英语课堂上必要时使用一些母语。此外,一定的汉语翻译练习,或以翻译来帮助检验学生对某些语法规则和词义的掌握是可行的。
  翻译是外语教学最好的方法,这也是新西兰语言学家Marilyn Lewis强调的学习外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已故语言大师吕叔湘在其所著的应用语言学著作《中国人学英语》中也强调“汉英比较”。英语教学具有摆脱不了母语及其文化影响的“先天性”特点,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如果只说英语,不说汉语,也不用翻译,那就只能使一批学生对英语望而生畏,丧失信心,过早放弃英语学习,他们也会因此失去更多的人生发展的机会。所以,英语教师要正确处理母语与目的语的关系,学会“Use the target language when possible, use the mother tongue when necessary.”(尽可能使用英语,必要时使用母语)
  误解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可以脱离语言的工具性而单独进行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是一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其能力不仅局限于“听说读写”。掌握知识和技能只能是英语教学的表层,是“技”的问题;而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道”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注意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学生从深层理解和把握英语,相对轻松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跨越文化障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从而促进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但是,人文性又不能脱离语言的工具性而单独进行。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不是自成体系的,如果把人文的内容当做一个被割裂的独立的部分来学习,那就会变成枯燥的说教。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将人文性内容的传达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相结合,借助语言文字这一平台,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文道合一。
  课程改革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种“扬弃”,使其不断完善。广大英语教师要以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各种问题。唯有如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才能够真正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其他文献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发生了改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其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因此,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师生积极参
摘 要:校本研修是立足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满足教师个体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制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紧扣“实在、实际、实效”的要旨,实实在在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发展,这样的校本研修是有生命力的。文章结合农村学校“微专题”研修实践,探讨了留心日常小现象、探索研训小策略、积累研究小案例的校本研修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校本研修;微专题;途径策略  由于存在着城乡的差别、师资力量的差异
顶岗实习政策是改善农村基础教育与促进高校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教师应该以自我为基础,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树立自主发展意识、完善个人管理的基础上,提升自
诉讼中的事实都要靠证据来证明。整个审判的核心应当围绕着举证、认证、鉴别、分析和认定展开。律师的全部业务活动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围绕案件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正
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较前有所下降,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前增加,特别是中老年人,易导致早期误诊,延误治疗。现总结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典型者60例,分析如
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他人的大度,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古往今来,厚人薄己的宽容者颇多,下面辑录的古代两位名人的诗及其轶事,不失为崇高宽容的美谈。相传清代的张瑛,他虽然
摘要: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夸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普遍选择,也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我国公共服务的初步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在阐述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公共服务 市场化 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摘要:为党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党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开发和利用党校图书馆的报刊资源,开展专题性文献信息服务和地方文献的馆藏建设三个方面就县级党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3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
阅读能力是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基本能力,而初中既是基础教学阶段,又是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老师教学过于功利化,只是为了获取高分而强调针对
一、 研究背景  在我国外语教学历史上,对是否应该开展语法教学的问题一直有争论。自2003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全国各地陆续实施以来,语法教学仍是外语界围绕英语课程改革所开展的学术争鸣的焦点之一,但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理念实施语法教学。  教师的教学观是教师针对某一专题教学时,自己所选择并确信的课堂教学宗旨,反映了教师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根本的看法。从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