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幸福数学课堂如何构建浅谈幸福数学课堂如何构建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dan2008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乌申斯基的这句话道破了教育的真谛。那么当下职中的数学课堂如何走向幸福呢?笔者就这个话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幸福课堂;学生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同时从数学知识和概念的获得过程来看必须要经历一个从未知此岸到达已知彼岸的成功过程,这一过程中不一定总是成功的,但是经历了最后获得了充满了幸福的体验。审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导致学生也常常以成绩来对自己进行评价,面对每一次的失利,学习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现实功利思想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表现为单一化严重,知识灌输与训练犹如工厂一般呈现出机械化,数学所具有的灵性和生趣消失殆尽,更加谈不上“幸福感”了。那么幸福课堂如何构建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主与赏识助推学生敢于想敢于说
  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幸福课堂的基础,摒弃教师的专断,创设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地位,学生只有感受到安全感,在心理安全的前提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得以生成。民主的课堂应该不存在对学生的冷落与疏离,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应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讽刺与挖苦,而应该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问题回答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想、多说,不怕出错,在相互交流和分享中,知识和情感互相碰撞,如果学习上存有疑虑,摆出来会有更多的伙伴与自己一起探究,完全没有被取笑的担忧。
  幸福是一种情感,数学课堂的幸福首先就需要教师能虚怀若谷,并把自己的幸福感拿出来与学生一起分享,通过情感的浸润,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在教学中应积极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始终以一种赏识的眼光悦纳来自于任何一名学生的观点或疑问,在学生成功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在学生出错的时候进行合理地点拨。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体验更多幸福感。
  在对学生的回答与习题解答进行评价时,我们有些教师显得较为简单,评价大多是“好!”“很好!”等等,趋于泛泛而谈。老师的评价必须是及时给予的,真心诚意的,且具有针对性的,有时甚至于只需要一个赏识的眼光就足够让学生获得一种被肯定的幸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正情绪。实践经验表明,长期的赏识教育,学生心灵得以自由舒展开来,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习惯教学多边的对话和互动探究。
  二、分层设置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又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角度来看,学生习得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其对某个抽象的数学对象进行思考后有意义构建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个将数学对象与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分析经验等表象建立联系的阶段,唯有如此获得的概念才会有明确的定义。而在学习某一个数学概念和知识的时候,不同的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不同,那么提出相同的要求势必导致不同的个人体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导致教学的无效,有些基础很好的学生不需要思考太多就可以获取知识的本质,思维力度低导致教学的低效。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客观地分析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具体学情,根据其已有知识的层次制定出相应层次的目标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问题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要求,保证问题的设置都能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知识学习过程的成功体验,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每名学生的知识与素养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鼓励合作,分享幸福
  数学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上面也说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除了教师在教学目标和问题设置上应注重分层外,我们还应该合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帮扶,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种幸福,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与帮扶别人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再一次重现和被应用,同时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智慧水平和思维方式都应该处于较高的水平,自己也容易发现更好、更新的数学思想。
  合作的课堂是幸福的,在合作的过程中,层次不同的学生为了同一个知识目标共同奋斗,思维前进的过程中彼此帮助、彼此吸纳、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促使数学课堂走向和谐、完满。
  分享的课堂是幸福的,分享让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情感活动,学生分享教师和伙伴的经验与方法,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分享到学生独特的经验。通过分享将成果累加,获取知识的全貌;通过分享促进情感的交流,人人创造幸福的同时享受幸福。
  
  【参考文献】
  [1]李启柱。数学建构主义学习及主要特征[J]。数学通讯,2000(5):10。
  [2]徐其锐。优化问题设计:捕捉教学的契机[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
  [3]陆玮。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思维品质[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11)。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的确是一本让孩子们一看就爱不释手的教科书,尤其是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更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静态的,它往往无法同时兼顾儿童情趣、现实意义与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和“活动”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试从以下几个方
【摘要】 数学教学中,我们在编写练习题时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尊重概念教学,尊重我们学生的思考,做好最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 解读文本;尊重;儿童思考  【原题再现】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  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
【摘要】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指学生对待作业方式、方法的行为规范. 它是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的具体表现形式. 良好的作业习惯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数学作业;良好习惯;培养途径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它是后天获得的. 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学生个
【摘要】在对正切函数y=tanx的周期性考察中得知它的一个周期为π,把周期π与正切函数所满足的关系式tanx π4=1 tanx1-tanx中的常数π4进行比较,发现了与之关系式结构相似条件f(x A)=1 f(x)1-f(x)或f(x A)=1-f(x)1 f(x)下的函数y=f(x)周期性的判定方法。  【关键词】探究;条件函数;周期;判定;方法    1。引 言  设函数y=f(x)定义域为
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教学效能提升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广泛。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也在课堂教学效能的研究之列。高中数学的授课对象和高中数学知识难度提升的特性,影响着一般有效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的适用性。另外,许多关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尚停留在理论研究之上,虽然思辨逻辑性很强,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和具体实践应用的指导,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且限制了教师作为教学
随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实施,以及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国的逐步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正成为高中教学研究的热点。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它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下面我们就高中数学研
摘要:实施新课改,要求不断变革我们的教学行为方式,我们不妨从作业设计上入手,长期以来,由于认识的褊狭、“应试”的导向,使得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久而久之,作业也成了学生的包袱,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活动,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注重形式的创新性和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发展情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上面思想进行
在我县举行的高中课堂教学大比武中,作为评委之一,听了几位参评老师上的同一节内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一课时,感受颇深.其中有两位老师的课,因其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不一的课堂互动方式等,引起了下面听课评委褒贬不同的评价.下面,我就这两位教师上课的过程大致作一概述,并就个人听两位教师的课后反思整理于此,希望与广大同行商榷.  陈老师,男,有18年教龄(从初中调入高中,高中教龄6年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既然是一种活动,那么就需要一定的情境. 因此,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文从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创设故事问题情境、创设主动的问题情境、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和创设动手的
随着数学应用的日益广泛及计算机的发展普及,数学已经成为工业竞争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为了培养高数学素质的人才,新形势下我们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和提高哪些素质呢?  一、情感素质:热情,开朗,具有一颗阳光的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人在情绪饱满的时候、在动情的时候,能主动地把听到的、看到的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