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幽默”策略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4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幽默是一种特性,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娱人的特性;幽默能帮助你战胜烦恼,振奋精神,转败为胜;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关系的艺术。商场和工厂里的经理必须具备幽默力量;学生渴望教师富有幽默感,坐在教室里才能如沐春风;我们也希望政府官员多一点幽默;政治家在竞选时不妨多利用幽默;甚至小孩会因为与父母及小伙伴相处时表现幽默,而显得活泼可爱······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还有人认为幽默还能激励士气,提高生产效率。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过调查证实,参加过幽默训练的中层主管,在9个月内生产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数则减少了一半。测验则证明了沉闷乏味的人和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智商、人际关系、工作业绩等方面同时也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幽默感心理调节功能和作用所在。
  在幼儿时期,正是学习品质养成的关键期,如果能在孩子喜欢的音乐课堂,注入一股“幽默”之风,则会在音乐课堂中产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在“幽默”课堂中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并会感受、体验到上音乐课的欲罢不能。
  一、语言“幽默”的策略
  俗话说:“妙语生花”。在音乐课堂中也一样,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乐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调动要“巧”、要“妙”,导入语要切入主题,切忌开场白长篇大论讲不到重点,幼儿的注意力则很容易被分散、转移,搞搞这,搞搞那,因为没有吸引力,更没有倾听的欲望,甚至有些教师的“白”、“直”、“长”使得孩子自觉关闭五官的原有功能,更别谈如何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品质了。如:小班音乐游戏“乐器找家”,教师在组织如果直接说:“小朋友,等一下演奏乐器完后把鼓放到这边,沙蛋放到那边。”那么,小朋友演奏完乐器后则会机械地去执行,而且还收拾得心不甘情不愿。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小朋友,现在演奏完了,小乐器迷路了,找不到它的家了,你们知道小鼓的家在哪儿吗?谁愿意来帮忙送回去呢?”孩子们则会纷纷争先恐后地抢着去送。这时,再适时地说一声:“现在天黑了,鼓妈妈和沙蛋妈妈都睡着了,要轻轻地把小鼓和沙蛋送回去哦,免得吵到乐器妈妈了,还要注意,别送错“家”了哦!”小朋友本来哗啦哗啦地丢、放乐器的,这时肯定也会轻手轻脚地收拾乐器。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易于接受的幽默语言去贯穿课堂,这样,物品分类和爱护物品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二、表情“幽默”的策略
  教学中要学会运用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影响幼儿的心理活动;反过来,用心学习的幼儿也都很在意教师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对庄重的表情产生敬意,对亲切的表情产生好感,对幽默的表情产生喜悦感。
  在音乐教学中,切忌面部肌肉绷紧、僵硬、面无表情,两眼无神,这样会造成师幼间难以沟通,很容易造成幼儿精神的疲惫和思维的涣散。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情的“幽默”,如运用开心、喜悦、眉毛弯弯等表情来表现《喜洋洋》的喜庆;运用悲伤、难过的表情来演绎《泥娃娃》没有爸爸、没有妈妈的伤心感受、运用愤怒的表情来诠释《愤怒的小鸟》游戏中鸟蛋被大猪偷掉后的感受;运用惊讶、害怕的表情来表演《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羊羊被灰太狼抓住时的情景。
  三、肢体“幽默”的策略
  在我们的成长中,小丑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影响深刻,而如今,麦当劳叔叔的小丑叔叔更是受孩子们喜欢。小丑拉拉裤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偶尔还假装技巧地摔一跤,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小朋友经常会被他们夸张的肢体幽默吸引住眼球,目不转睛。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调动幼儿的各个肢体,让幼儿的肢体“幽默”起来。如:有一次在组织中班幼儿进行《石头人》的音乐游戏时,我要求幼儿在A段音乐中——石头人可以跟随音乐节奏走动,A段音乐停,则必须创编即兴造型,变成不同的石头人。有些幼儿在音乐停时,会想出非常多的造型,有些却因为想不出造型而急得跺脚挠头,然后表情就会特难为情,这时,我引导一些已经做好了造型的幼儿先回答:“你变成什么石头人了?”,有的幼儿说:“我是奥特曼石头人”,有的说:“我是老虎石头人”,我又适时做了个飞翔的动作,对孩子们说:“你们知道我是什么石头人吗?”有些说:“飞机石头人。”,有些说:“好像是溜冰石头人。”“对了!我们可以想象成任何石头人的独立造型,我还可以和另一个小朋友一起做石头人呢!看!”我又拉着一位小朋友手做了一个大西瓜石头人,又做了一个跷跷板石头人,孩子们看到我们多变的肢体,都兴奋起来,迫不及待地尝试起来,于是,“冰淇淋石头人”、“面包石头人”、“火腿肠石头人”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徜徉在肢体造型创编的幻想中,体会到了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与人合作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幼儿的学习品质培养就是这样在肢体“幽默”的惟妙惟肖中进行。
  四、演奏“幽默”的策略
  打击乐演奏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演奏教学应在培养幼儿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发展其音乐才能,使他们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切忌过分强调技巧练习和反复地机械性练习,也非常忌讳呆板、无感情地演奏。教师可通过演奏“幽默”的策略——趣味游戏法增强演奏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如:培养力度控制,可通过游戏《下雨了》来让幼儿掌握演奏乐器强弱力度的变化,下小雨了,幼儿用弱音演奏,下大雨了,用强音演奏,下暴雨了,用快速的节奏、强音来演奏;要让幼儿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则需营造优美温馨的气氛,选择舒伯特的《鳟鱼》,让幼儿想象变成一条鳟鱼,在美丽的大海里尽情遨游,多么欢畅,还可选择用木琴为音乐演奏在优美、欢快、幽默、诙谐的音乐段落中。教师如果把幽默和趣味带入课堂,融合于教学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真正的教学艺术在于把课堂的内容以生动而浅显的形式表现出来,深入浅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幽默是一种能力,作为教师,幽默能使幼儿更喜欢你,信任你,因为他不必担心在你的课堂里会被取笑、被忽视。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策略,同时,也要在幼儿学习品质形成阶段挖掘出属于幼儿的“幽默”,这样,当幼儿把他的幽默作为礼物奉献给他人时,会得到相应的甚至更多的回报,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和谐、更有人情味!
其他文献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三首中的《渔歌子》  设计思路:(1)情境导入·感受歌曲·分析处理·舞蹈体验·创作表现·展示表演·自我评价·小结。(2)本堂课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的地把学生热爱祖国的教育加进去。本堂课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教学目标:(1)用亲切,轻巧而富有弹性的声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呢?以下是我从教十余年的一些拙见。  一、抓好体育课
作文就是说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字,便是作文。因此,作文离不开生活,它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作文教学过程不应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为老师,我常扪心自问:学生学识贫乏,是否是因为我没有激活他们?学生生活积累缺乏,是否是我没有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若学生达不到心理上的共鸣,是不是我还未拨动学生心上的琴弦?由此,大胆改变长期以来作文的五步骤(命题——习作——上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8页-40页的内容,本单元安排的是角及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前两课时已经学认识了角及直角,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本课时是第三课时,主要是以直角为标准,让学生初步感知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锐角和钝角。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感性经验。我们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心理健康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因为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仅影响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市的一项教师心理状况调查显示,85.2%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是主要的生活压力源,其中29.6%的教师感受工作压力极大;教师心理异常检出率达到40.4%……这将直接关系着教师的健康与幸福。经研究得知: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问题、时代的新要求、社会环境、工作负荷、竞争
摘 要:传统的文本解读要求答案的统一性、精确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就多元解读的概念、理论基础、出现的问题、对策等方面研究观点进行评价,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 教学 多元解读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其崭新的倾向在于从唯教参是从的一元解读走向了多重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  一、研究现况以及特点  (一)关于多元解读理论基础的研究  对于多元解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得我们的课程教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小学科学课真正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而必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  关键词:小学科学 生命活力 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在向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