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情况比较少,更多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跟随老师的思路走。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问题意识、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一、营造学生敢于提问的课堂气氛
要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谐课堂上,师生关系平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敢想敢说,哪怕说得不对、不合理,也不必担心会被批评、嘲笑。老师不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谁还有什么问题考考大家呢?”等,也可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当考官,考考他指定的同学。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敢问、乐问、善问,使课堂上有掌声、笑声、质疑声、辩论声,师生共同徜徉在数学王国里,学生学起来有滋有味、兴趣盎然,思维品质也得到提高。
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大多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引领下展开的,学生的学习有点被动。如果能稍微改变一下,将教师提问变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引导、筛选问题,直接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的展开,就围绕这几个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的教学形式,逐一解决问题。结束时,再用这几个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新课导入,我创设情境:家里的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呀?這是求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求圆的周长。师:“关于圆的周长,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一会儿,生1提出问题:“我们以前测量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是直的。可是,圆的周长弯弯的,怎么测量啊?”生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生3:“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简要板书:测量?与什么有关?计算?师生一起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课后回头望,这几个问题现在解决了吗?开心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呢?……这样,用学生的疑问引领、推进课堂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维也得到较好的训练。
三、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提问
教学应在疑难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越辩越明,知识越学越扎实。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当学生用学具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教材安排小精灵直接提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直接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但我认为,这样的指向让学生的思考打了折扣。这是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核心问题,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我这样设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转化前后的图形,此时你在思考些什么问题?你能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独立思考后,学生在小组里提问、解答,再全班汇报。汇报时,学生提出下列问题:生1:“我在想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生2:“长方形的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呢?”生3:“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圆的面积怎么求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理解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操作更直观地发现转化前后的关系,而这个关系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考将更深入,同伴之间的交流也更有深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感受到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同时牢固地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
四、引导学生在课的延伸处提出问题
刚学新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对新知的理解将上升一个层次。比如在教学六年级倒数的认识一课时,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知道了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数的分母分子交换位置就可以了,并且知道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此时,课本的知识点已经学完了。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关于倒数的认识,学到这里是不是就完整了呢?你还想求哪些数的倒数呢?”一会儿,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了问题,生1:“小数有没有倒数呢?比如0.25的倒数是几?”生2:“2的倒数是几呢?”我高兴地表扬了提问的同学,说这正是我要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辨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对倒数的认识更深一步。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用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情况比较少,更多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跟随老师的思路走。教学效果似乎不错,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问题意识、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一、营造学生敢于提问的课堂气氛
要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谐课堂上,师生关系平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敢想敢说,哪怕说得不对、不合理,也不必担心会被批评、嘲笑。老师不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谁还有什么问题考考大家呢?”等,也可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当考官,考考他指定的同学。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对话,敢问、乐问、善问,使课堂上有掌声、笑声、质疑声、辩论声,师生共同徜徉在数学王国里,学生学起来有滋有味、兴趣盎然,思维品质也得到提高。
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大多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引领下展开的,学生的学习有点被动。如果能稍微改变一下,将教师提问变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引导、筛选问题,直接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的展开,就围绕这几个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的教学形式,逐一解决问题。结束时,再用这几个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新课导入,我创设情境:家里的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呀?這是求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求圆的周长。师:“关于圆的周长,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一会儿,生1提出问题:“我们以前测量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是直的。可是,圆的周长弯弯的,怎么测量啊?”生2:“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生3:“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简要板书:测量?与什么有关?计算?师生一起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课后回头望,这几个问题现在解决了吗?开心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呢?……这样,用学生的疑问引领、推进课堂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维也得到较好的训练。
三、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提问
教学应在疑难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越辩越明,知识越学越扎实。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当学生用学具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教材安排小精灵直接提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直接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但我认为,这样的指向让学生的思考打了折扣。这是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核心问题,我认为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我这样设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转化前后的图形,此时你在思考些什么问题?你能自己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独立思考后,学生在小组里提问、解答,再全班汇报。汇报时,学生提出下列问题:生1:“我在想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生2:“长方形的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长方形的宽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呢?”生3:“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圆的面积怎么求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经历、体验、理解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动手操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操作更直观地发现转化前后的关系,而这个关系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学生的思考将更深入,同伴之间的交流也更有深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感受到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同时牢固地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
四、引导学生在课的延伸处提出问题
刚学新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对新知的理解将上升一个层次。比如在教学六年级倒数的认识一课时,通过例题的学习,学生理解了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知道了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数的分母分子交换位置就可以了,并且知道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此时,课本的知识点已经学完了。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关于倒数的认识,学到这里是不是就完整了呢?你还想求哪些数的倒数呢?”一会儿,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了问题,生1:“小数有没有倒数呢?比如0.25的倒数是几?”生2:“2的倒数是几呢?”我高兴地表扬了提问的同学,说这正是我要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辨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对倒数的认识更深一步。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慢慢引导。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问题引领学生的学习,用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