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尝试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该模式中课堂教学大致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反馈矫正——学后反思。
【关键词】课堂教学 四步教学法 研究 实践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备课时事先设计好了许多问题,上课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提问,“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看起来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都在作积极思考,但是学生疲于应对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事实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他学习中的问题和疑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为此,我们尝试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中课堂教学大致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反馈矫正——学后反思。
一、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明确问题、激发探究意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情同身受,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以声像、实验、挂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情境;或以饱满深情的引言、引人入胜的导语、幽默有趣的旁白、精辟入里的妙语、妙趣横生的对话,营造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也可通过告知学习目标,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程,使学生对学习结果有所预期。以此唤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进而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
2、自读教科书、存疑自悟
这一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自读教科书,或查阅有关资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读自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时,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发现,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始终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个体围绕探究的问题边读边想,运用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或参阅课前搜集的资料,自己释疑解疑,并将自己探究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弄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读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下一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小组是课堂上的基本活动单位。这里的“小组”不是作秀的花架子,也不是活跃课堂的形式,而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的互助、合作组织。对小组的评价可以借助组间的竞争激发小组内部的活力,激励小组成员团结向上的士气。老师评价时只评价小组,个人表现再好,组里有人落后,也不会得到奖励。这样就会使学生真正成了你帮我助的生活和学习伙伴,最终达到班里没有了“后进生”的结果。
这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讨论、交流。学生要作出自己的表述,将自己的探究心得、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公之于众,小组同学各抒已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是为了最大可能地照顾全体学生,因此,小组的活动一定是全员参与的。只有将个别好学生把持课堂发言的格局打破,才能有更多的学生从课堂中获益。要特别强调小组中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发言的能力,让每位同学都学着说,说得有逻辑、有条理。
小组活动光有内容还不行,还得有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把小组分成了更小的“互助组”,小组活动时,常常是两人一组交流,组长四处“巡视”,解决难题、纠正问题。有了互助的小组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组织会更严密,活动会更有实效。
三、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反馈矫正也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并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学习中的困难、缺陷、理解程度等。矫正是指针对从学生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诊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实施矫正补救措施,也就是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让各小组提出还未解决的或者不明确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等外在表现中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中要做适量的巩固练习,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要及时考查掌握情况,考查形式可提问,也可让学生做题。一旦考查结果不理想,要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矫正措施,不使缺陷积累,直至学生能顺利地掌握。
矫正教学不是简单地重复性教学,要采取切合实际的、形式多样的矫正措施,集体矫正中可穿插个别矫正,同一问题可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进行矫正。
教师在备课中要用足够的精力,设置反馈矫正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利用反馈矫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四、学后反思
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 , 培养学生进行“学后反思”的习惯。
课堂上结合基本内容给以指导,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
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点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短文,作为学后反思。具体内容可以是课堂问题的回答,比如,今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或者就某个特点概念,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所学过的最关键的信息;或者教师只要求学生指明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最不清晰的地方。学生完成后,随后的措施跟进是关键所在,即教师在下次课前要对其结果加以概括和组织讨论,以此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后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逐渐地,学生每堂课都会反思了,而且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同时还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经常在课上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进行反思,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质疑、多分析、多讨论,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的成功乐趣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实施该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成功心理的培养,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长足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大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四步教学法 研究 实践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备课时事先设计好了许多问题,上课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提问,“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看起来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都在作积极思考,但是学生疲于应对教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事实上,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他学习中的问题和疑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关注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为此,我们尝试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中课堂教学大致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反馈矫正——学后反思。
一、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1、明确问题、激发探究意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创设某种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情同身受,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以声像、实验、挂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情境;或以饱满深情的引言、引人入胜的导语、幽默有趣的旁白、精辟入里的妙语、妙趣横生的对话,营造兴趣盎然的教学氛围。也可通过告知学习目标,调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进程,使学生对学习结果有所预期。以此唤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进而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
2、自读教科书、存疑自悟
这一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自读教科书,或查阅有关资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读自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时,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发现,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始终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个体围绕探究的问题边读边想,运用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或参阅课前搜集的资料,自己释疑解疑,并将自己探究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弄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读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下一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同时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小组是课堂上的基本活动单位。这里的“小组”不是作秀的花架子,也不是活跃课堂的形式,而是学生学习的真正的互助、合作组织。对小组的评价可以借助组间的竞争激发小组内部的活力,激励小组成员团结向上的士气。老师评价时只评价小组,个人表现再好,组里有人落后,也不会得到奖励。这样就会使学生真正成了你帮我助的生活和学习伙伴,最终达到班里没有了“后进生”的结果。
这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加强指导,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讨论、交流。学生要作出自己的表述,将自己的探究心得、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公之于众,小组同学各抒已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是为了最大可能地照顾全体学生,因此,小组的活动一定是全员参与的。只有将个别好学生把持课堂发言的格局打破,才能有更多的学生从课堂中获益。要特别强调小组中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发言的能力,让每位同学都学着说,说得有逻辑、有条理。
小组活动光有内容还不行,还得有形式,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把小组分成了更小的“互助组”,小组活动时,常常是两人一组交流,组长四处“巡视”,解决难题、纠正问题。有了互助的小组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组织会更严密,活动会更有实效。
三、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反馈矫正也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外在表现并获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学习中的困难、缺陷、理解程度等。矫正是指针对从学生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诊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实施矫正补救措施,也就是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让各小组提出还未解决的或者不明确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眼神、表情等外在表现中获取反馈信息。
教学中要做适量的巩固练习,对可能存在问题的知识点,要及时考查掌握情况,考查形式可提问,也可让学生做题。一旦考查结果不理想,要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矫正措施,不使缺陷积累,直至学生能顺利地掌握。
矫正教学不是简单地重复性教学,要采取切合实际的、形式多样的矫正措施,集体矫正中可穿插个别矫正,同一问题可从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进行矫正。
教师在备课中要用足够的精力,设置反馈矫正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利用反馈矫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四、学后反思
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 , 培养学生进行“学后反思”的习惯。
课堂上结合基本内容给以指导,让学生进行反思,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学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
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点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短文,作为学后反思。具体内容可以是课堂问题的回答,比如,今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或者就某个特点概念,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所学过的最关键的信息;或者教师只要求学生指明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最不清晰的地方。学生完成后,随后的措施跟进是关键所在,即教师在下次课前要对其结果加以概括和组织讨论,以此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学后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逐渐地,学生每堂课都会反思了,而且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同时还可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经常在课上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进行反思,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通过该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质疑、多分析、多讨论,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的成功乐趣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实施该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成功心理的培养,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长足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大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