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较强,对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得比较熟练,音乐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特征,与学生一起在音乐课堂中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潜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同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听视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势为教学服务。
一、多媒体资源共享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如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多媒体资料库中查找所需的各类素材,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教室的大屏幕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上课。甚至可以通过链接直接进入全国各地的网站,得到所需的素材,向学生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后可以进入“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站,查找相关网站和网页。这样,教师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在制作课件、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节省大量时间、精力,避开技术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自己是音乐学习的主人。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在各种歌曲或器乐曲的欣赏教学内容中,其作品的创作、流传过程,作者的生平经历及音乐风格的演变,都有许多翔实的资料和故事。在以往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MIDI制作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乐的基本思想内涵,选取能够体现音乐段落主题的画面和适当的文字介绍,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内涵的理解,备受学生欢迎。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课堂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如在介绍作品《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时,播放纤夫们拉纤的视频片段,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在赏听时,学生便会随着“拉纤”的动作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音乐要表达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欣赏教学《十面埋伏》时,播放一些有关楚汉战争或内容接近的战争视频片段或图片,再配合文字介绍,整个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及中间的转换变化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脑海中,随之,音乐结构和表达意义自然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作者的心境,既达到了课堂音乐欣赏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这种音画一体,尽管从某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针对全体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客观存在,为了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这种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演绎、创设情境,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实现艺术的升华。
四、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尤其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可极大地挖掘学生潜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大地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譬如我在给学生欣赏独奏曲《江河水》时,通过实际观察,学生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且这样写道:“作为在辽南广为流传的鼓吹乐曲,《江河水》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就像一篇优美的韵文诗,只要闭上眼睛用心领会,我不认为该曲表现某一特定人物的感情和遭遇,一首民歌在流传许久之后已然融入了那个地区所有人的悲苦和沉思。社会的黑暗使身世无依的东北人需要宣泄、需要呐喊,而《江河水》正表现着这一主题。深沉而悲亢的音调、反复的吟说展现了被压迫民族的心情与呼声,悲凉的曲调中不时透出一阵阵衰微的疾呼。”曾经,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了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学生非常兴奋,当堂作画,非常富有新意。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力促进了学生的视听联觉,有助于学生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种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了音乐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用音乐奠定了基础。
一、多媒体资源共享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优势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如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多媒体资料库中查找所需的各类素材,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教室的大屏幕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上课。甚至可以通过链接直接进入全国各地的网站,得到所需的素材,向学生讲解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学生通过教师讲解后可以进入“搜狐”、“新浪”、“网易”等网站,查找相关网站和网页。这样,教师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所需的多媒体素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在制作课件、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节省大量时间、精力,避开技术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专注于专业课程的钻研和教学策略的研究。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音乐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用优美的琴声、动情的歌声、婀娜的舞姿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自己是音乐学习的主人。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在各种歌曲或器乐曲的欣赏教学内容中,其作品的创作、流传过程,作者的生平经历及音乐风格的演变,都有许多翔实的资料和故事。在以往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比较单调枯燥,如今多媒体、MIDI制作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音乐的基本思想内涵,选取能够体现音乐段落主题的画面和适当的文字介绍,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内涵的理解,备受学生欢迎。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课堂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重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如在介绍作品《伏尔加船夫曲》的背景时,播放纤夫们拉纤的视频片段,以增进学生的理解。在赏听时,学生便会随着“拉纤”的动作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音乐要表达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欣赏教学《十面埋伏》时,播放一些有关楚汉战争或内容接近的战争视频片段或图片,再配合文字介绍,整个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及中间的转换变化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脑海中,随之,音乐结构和表达意义自然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体验作者的心境,既达到了课堂音乐欣赏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这种音画一体,尽管从某些方面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针对全体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客观存在,为了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这种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演绎、创设情境,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实现艺术的升华。
四、提高创造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尤其音乐欣赏课堂中的应用,可极大地挖掘学生潜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大地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譬如我在给学生欣赏独奏曲《江河水》时,通过实际观察,学生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且这样写道:“作为在辽南广为流传的鼓吹乐曲,《江河水》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全曲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就像一篇优美的韵文诗,只要闭上眼睛用心领会,我不认为该曲表现某一特定人物的感情和遭遇,一首民歌在流传许久之后已然融入了那个地区所有人的悲苦和沉思。社会的黑暗使身世无依的东北人需要宣泄、需要呐喊,而《江河水》正表现着这一主题。深沉而悲亢的音调、反复的吟说展现了被压迫民族的心情与呼声,悲凉的曲调中不时透出一阵阵衰微的疾呼。”曾经,一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了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学生非常兴奋,当堂作画,非常富有新意。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力促进了学生的视听联觉,有助于学生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种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了音乐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用音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