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算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美与活力的体现。
关键词:数学;实验;能力培养;算理理解
谈到做实验,一定容易联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等;谈到学数学,自然会联想到做数学题,题海战术几乎成为数学学科的代名词。难道数学也可以做实验?“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
数学实验一般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注重实测与直观,让数学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内容"可视化",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数,形的观念,并逐步对其适度抽象,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实验",进而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构成体系,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改造着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的物质实践方法,掌握数学研究的规律,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解决学科的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并检验和论证问题的结果。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的人文价值所在!
一、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动手实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玩”。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动手实验的过程又是学生动手实践、互相合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因而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小组合作的意识。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了蜻蜓、蝴蝶、树叶等。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然后通过提问、动手制作,最后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着动手实验、小组合作,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撷取了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演示實验是教师或学生在台上做实验,大部分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人人都想亲手尝试,自主探究,在亲身实验中探究新知,获取感性体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如我在教学中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共同探究得到结果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三、动手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互相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动手实验,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十位上除后出现余数的情况。如:52÷4,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5捆(5个10)平均分4份,每份是1捆(1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4份,每份是3根(3个1),个位商3。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实验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实验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的素质教育模式。它打破了以往知识的直接呈现,融知识于活动之中。在平等参与的前提下,通过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来理解、验证数学原理。这比起那些单纯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艺术美,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活力。
由此看来,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并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奋战在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充分认识到动手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运用动手实验这种有力的教学手段来打造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栋梁之才。
作者简介:
徐小芳,女(1982~)名族:汉,籍贯:贵州省安顺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小学数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实验;能力培养;算理理解
谈到做实验,一定容易联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等;谈到学数学,自然会联想到做数学题,题海战术几乎成为数学学科的代名词。难道数学也可以做实验?“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
数学实验一般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注重实测与直观,让数学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研究的内容"可视化",让学生从中获得对数,形的观念,并逐步对其适度抽象,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再实验",进而体会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构成体系,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改造着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的物质实践方法,掌握数学研究的规律,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解决学科的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并检验和论证问题的结果。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的人文价值所在!
一、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动手实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玩”。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动手实验的过程又是学生动手实践、互相合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因而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小组合作的意识。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了蜻蜓、蝴蝶、树叶等。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然后通过提问、动手制作,最后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都贯穿着动手实验、小组合作,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撷取了知识,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演示實验是教师或学生在台上做实验,大部分学生被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上,每个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人人都想亲手尝试,自主探究,在亲身实验中探究新知,获取感性体验,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如我在教学中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共同探究得到结果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三、动手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互相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动手实验,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十位上除后出现余数的情况。如:52÷4,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
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5捆(5个10)平均分4份,每份是1捆(1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4份,每份是3根(3个1),个位商3。通过动手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实验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实验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的素质教育模式。它打破了以往知识的直接呈现,融知识于活动之中。在平等参与的前提下,通过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来理解、验证数学原理。这比起那些单纯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艺术美,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活力。
由此看来,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并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奋战在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充分认识到动手实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运用动手实验这种有力的教学手段来打造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栋梁之才。
作者简介:
徐小芳,女(1982~)名族:汉,籍贯:贵州省安顺市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小学数学一级,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