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将“轻负担、高质量”作为小学数学课教学的目标,并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从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手段,课堂内尽可能地内化所学的知识,促使学生乐学、会学. 在课堂中我还最大限度地将新标准、新教材所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彻底地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在课堂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引发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情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研究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时,我先出示挂图,挂图上有三辆汽车,车上分别写着:45座、30座、3座. 我问:“看了这幅图你们能提出加法问题吗?”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问题的抛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中. 两、三分钟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生1:“黄色公共汽车和蓝色公共汽车一共有多少座?”生2:“黄色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生3:“蓝色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活跃了思维,同时,他们会为自己的“发现”或“成功”而欣喜若狂.
2.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客观世界上数量关系和空间的一种抽象.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这样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灵活地掌握新知识是大有好处的.
3. 创设实验情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中的猜一猜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操作:一把糖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米大约有几粒?一把毛豆大约有几粒?先让他们抓一把糖和一把花生米来数一数,然后猜一猜一把毛豆有几粒?为什么?最后组织学生抓一把毛豆亲自数一数,和自己猜的结果比较一下.
二、利用电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幻灯、投影仪、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工具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变“苦”学为“乐”学,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1. 利用电教手段,变抽象为具体
许多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较难,有的概念学生甚至无法理解,然而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变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具体的图形,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时,我们就可以用电脑制作出许多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亲身感受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 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事物了,学生理解起来就较为简单.
2. 利用电教手段,变枯燥为趣味
如我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这样的一道题“4 5 = ?”只看这样的题目,有许多学生都无法解答. 这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将数字4变为4只小蜜蜂,数字5变为5朵花,让同学们先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他们求出答案. 当我出示课件时,每名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兴奋,他们都在努力地思考着答案.
3. 利用电教手段,变难为易
在角的认识单元中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利用投影抽拉、重合的直观效果,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出示投影:请同学指出上面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边比另一个角的边长)的大小,有的回答左边的角大,有的回答一样大,我没有急于回答谁是正确的,而是抽拉投影片,从而证实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然后请同学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最后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所以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利用投影手段使难点简单化、形象化,较好地发挥了电教的功能与作用.
三、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汲取现代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健全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数学语言的表达在数学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必须要规范、简约、有逻辑性,对各种定义的叙述要准确,不得使学生产生误解,不得使用土语和方言来教学. 同时教师的语言也要通俗易懂,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以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技巧,优化自己的教学用语,才能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让“新课标”真正走进数学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有利于引发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情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研究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时,我先出示挂图,挂图上有三辆汽车,车上分别写着:45座、30座、3座. 我问:“看了这幅图你们能提出加法问题吗?”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问题的抛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中. 两、三分钟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生1:“黄色公共汽车和蓝色公共汽车一共有多少座?”生2:“黄色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生3:“蓝色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活跃了思维,同时,他们会为自己的“发现”或“成功”而欣喜若狂.
2. 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客观世界上数量关系和空间的一种抽象.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这样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灵活地掌握新知识是大有好处的.
3. 创设实验情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中的猜一猜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操作:一把糖大约有几粒?一把花生米大约有几粒?一把毛豆大约有几粒?先让他们抓一把糖和一把花生米来数一数,然后猜一猜一把毛豆有几粒?为什么?最后组织学生抓一把毛豆亲自数一数,和自己猜的结果比较一下.
二、利用电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幻灯、投影仪、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工具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变“苦”学为“乐”学,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1. 利用电教手段,变抽象为具体
许多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较难,有的概念学生甚至无法理解,然而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变这种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具体的图形,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时,我们就可以用电脑制作出许多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亲身感受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 这样就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事物了,学生理解起来就较为简单.
2. 利用电教手段,变枯燥为趣味
如我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这样的一道题“4 5 = ?”只看这样的题目,有许多学生都无法解答. 这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将数字4变为4只小蜜蜂,数字5变为5朵花,让同学们先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他们求出答案. 当我出示课件时,每名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兴奋,他们都在努力地思考着答案.
3. 利用电教手段,变难为易
在角的认识单元中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利用投影抽拉、重合的直观效果,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出示投影:请同学指出上面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边比另一个角的边长)的大小,有的回答左边的角大,有的回答一样大,我没有急于回答谁是正确的,而是抽拉投影片,从而证实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然后请同学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最后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所以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利用投影手段使难点简单化、形象化,较好地发挥了电教的功能与作用.
三、提高自身素质,规范教学语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合格的、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汲取现代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健全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数学语言的表达在数学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必须要规范、简约、有逻辑性,对各种定义的叙述要准确,不得使学生产生误解,不得使用土语和方言来教学. 同时教师的语言也要通俗易懂,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以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技巧,优化自己的教学用语,才能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让“新课标”真正走进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