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思维在对比中拔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b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比式阅读策略已然成为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的重要方法,是引领学生阅读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推手。但基于文本内的,对素材内容、语段结构、写作方法进行对比的策略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关注。事实上,践行文内对比法更能深化文本细读,能更好地揣摩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表达匠心。提出要整体把握,在一度对比中明晰作者选材艺术;层次递进,在二度对比中感受表达侧重智慧;深入细节,在三度对比中积累人物刻画方法,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整体把握;层次递进;深入细节;对比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78-01
  对比式阅读策略已然成为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的重要方法,是引领学生阅读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推手。但基于文本内的,对素材内容、语段结构、写作方法进行对比的策略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关注。事实上,践行文内对比法更能深化文本细读,能更好地揣摩文本的言语形式和表达匠心。笔者即以《诺贝尔》一文的教学,谈谈自己运用对比式阅读的实践与反思。
  一、整体把握,在一度对比中明晰作者选材艺术
  对于一篇人物传记类文本,教学时,首先就应该从文本的内容入手,充分运用对比方式探寻作者在材料选择上的独运匠心。
  教学中,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回忆课文内容,随后激发学生思考:诺贝尔一生拥有多种发明,为何要单单紧扣发明炸药这件事情来写呢?学生结合第一课时收集的资料,意识到诺贝尔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炸药,要写诺贝尔就不能离开炸药。依托学生的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典型事件。紧接着组织学生梳理作者对事例素材在结构顺序上的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传记类文本教学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写人,教师紧扣作者对人物素材相关资料的选择,相机揭示出“典型事例”的概念,让学生在对比思维中感知到事例越典型,就越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层次递进,在二度对比中感受文章表达技巧
  课文3到9自然段分别描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三段经历,虽然都是相同的内容,但三段经历中却有着完全不同之处。教师在引领学生概括了内容,梳理了顺序之后,着力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描写这三段时,在表达方法和策略上有着怎样的区别?借以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表达技巧。
  首先,关注谋篇布局的艺术。学生在阅读描写发明液体炸药的4、5自然段时发现,真正描写发明过程只有语段的第二、三两句话,而其他部分或写诺贝尔对炸药的痴迷,或写诺贝尔从小立志发明炸药……随后,学生将三段经历联系起来对比,发现前两个经历作者花费不多,而第三次经历则写得非常翔实。教师趁势相机点拨,在学生综合三次经历的对比之后,逐渐意识到作者对素材的运用并没有平均用力,而是紧扣最具惊险性的第三次经历作细致描写,更能体现诺贝尔锲而不舍的精神。
  其次,关注不同的侧重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对比前两次经历,学生逐步发现:第一次经历虽然以平实的语言直接写明结果,但从“威力强大”“风行全世界”可以看出发明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第二次经历的描写指向性就更加明确,即以突显诺贝尔“毫不气馁”的精神为核心。就这样,学生通过二度对比,在不断深入阅读、对比阅读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诺贝尔虽然在炸药的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失败与痛楚,但其彰显出来的不舍精神与献身情怀却感染了许多人。
  三、深入细节,在三度对比中积累人物刻画方法
  第三次经历的描写究竟与前两次有怎样的不同?作者到底是紧扣什么展开描写的?学生在对比前两次经历中进行了句句入心、字字入目地阅读和批注。交流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将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行了划分与罗列。1.紧扣人物表情:双眼紧盯、仍然盯着、怦怦直跳。2.紧扣人物心理:三个“!”、两个“近了!”的反复运用,渲染出内心的期待、紧张与激动。随后,教师再次整合对比,作者为了凸显诺贝尔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先是借助第一次经历明确诺贝尔的人生志向,再次借助第二次经历着重在凸显人物“毫不气馁”的精神品质;而相比前面两次经历,第三次经历更具画面感,旨在让人物勇于为科学献身的形象镌刻在每个读者意识之中。
  第三次的对比正是基于学生对前两次片段的交流,旨在引领学生在明晰异同的基础上,将人物刻画的方法聚焦化、核心化,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阅读教学必须要不断引领学生展开富有针对性地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比比、读读、想想的过程中,将思维深入到語言文字中去,探寻语言表达的秘妙。当学生的探索空间变得更广阔的时候,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自身思维能力质的飞越以及他们在语言能力上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要立足儿童视角,首先要立足儿童阅读水平,其次要把脉儿童阅读动力,再次要培养儿童阅读能力。这样,才能让儿童的语文素养得到高效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6-0075-01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
【设计理念】  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每年秋天,学生们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去秋游了,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应该在秋游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事物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体验与写作中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摘 要]习作是一种由感性到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小学习作启蒙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依托素材清单、绘制内容导图、引入例文片段、提炼结构化板书等策略,实现話题选材、内容构思、知识运用和习作策略的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挖掘与盘整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路径,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树立习作的信心。  [关键词]习作教学;思维可视化;素材清单;内容导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所谓分层学案,是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课堂探究活动的载体,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分层进行导学、导练、导创、导结的优秀的多元化学案。  要充分发挥分层学案的多元化导学功能,就要在确定学习目标、预习内容、探究形式、课后巩固、拓展积累等方面都要遵循主体性、指导性、问题性、开
[摘要]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凭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不能脱离文本教材孤立地进行。在《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紧扣文本教材特点,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发展四个维度展开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阅读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1
[摘要]统编教材以单元为编排单位,注重整体性,形成了井然有序、循序渐进的目标序列。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基于整体精准定位,明确训练方向;突破固有思维认知,凸显资料效能;紧扣学生内在起点,积淀广泛经验;考量文本不同特质,深入体悟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资料的价值,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资料收集;体悟情感;整体定位;思维认知  [中图分类
[摘 要]《绿苇儿童诗》是作者自编的教材内容。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绿苇之美、舞动绿苇之乐、流淌绿苇之诗、分享绿苇之颂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使他们在审美和嬉戏的交融中积蓄绿苇诗情;同时,让学生直观地积蓄优秀儿童诗的图式,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初步学写儿童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诗心语文 教学实录 儿童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在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核心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黄金时期和关键阶段,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特别强。语文是一门语言学习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合理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
[摘 要]《神州谣》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童谣。歌谣短小而意丰,句式整齐,韵脚交替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教学本课,在识好字词的同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童谣的有趣、感受祖国的伟大。  [关键词]童谣;解读;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这是高效阅读教学的体现。管建刚老师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时,从启示入手,以“欲言”收尾,随篇而变,创新分层,回旋往复,重中取重,紧扣主旨,质疑文本,使阅读教学指向了写作,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瞻前顾后;随篇而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