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潜能生严重冲击新课程中大众数学理念,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时刻困扰着农村初级学校的数学教师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对潜能生的潜能发掘中所采用的“望闻问切”策略作一回顾。
一、东奔西走“望”环境
“望”其课桌文化。很多人都说“课桌文化”的祖师爷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自从鲁迅先生为了防止自己迟到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课桌文化就诞生了。每个阶段的课桌文化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同时课桌文化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感情和不满的平台。同时, “望”课桌文化也是了解潜能生一条捷径。
“望”其数学草稿。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草稿本就是思维的操练场。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说:“草稿纸是人们思考过程的履历表”。“打草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行为习惯,它满载着学生分析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草稿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潜能生随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
二、平心静气“闻”呼声
“闻”学生心声。倾听意味着尊重、平等,倾听意味着教育教学的进步。倾听意味着开启了智慧之门。重点是“闻一闻”留守学生心声。留守学生觉得父母不够关心他。一年就只有可怜的四五个电话打回家。我就在想啊, 在信息传递如此快捷的今天,又不用写信,为何就不打电话回家呢?是忙吗?不是,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过。
“闻”家长呼声 ,倾听家长的声音是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教育合作的催化剂。 笔者认为在教师与家长谈时应是平等的,老师首先要注意礼貌,正视对方,注意倾听不可以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特别是家长对我们提意见时,更要注意心平气和地安静地听完,再用事实或道理来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做法,让家长理解你的教育意图。
三、寻根溯源“问”事实
问家庭方面的原因: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对孩子手捧着怕吓着、嘴含着怕化了;要么是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误家长非打即骂,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是放任——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置之不理,使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散漫的习惯;父母关系不和睦的因素。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间经常吵架、打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父母离异而造成家庭破裂,使一些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即现在所说的“潜能生”。
问学校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歧视是对潜能生的问卷调查中获得的“惊人”发现。相当多的潜能生诉说,他们从小学起就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后果却是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教育敌意的种子;其次是教学的失误,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上的“一刀切”,“因材施教”是古已有的教学优良传统,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学生“齐步走”,必然出现并不断积累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潜能生”。
四、把准脉搏“切”心结
有人说:“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许多在学习上停滞不前的学生,总是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其实在这些学生身上也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还没有释放出来罢了。所以帮助“潜能生”树立信心尤为重要。我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 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对于“潜能生”来说,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尤为重要,这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在智力、性格、兴趣、自制力、家庭环境、基础知识的掌握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硬性地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进行简单的横比,结果只能导致越比潜能生越没信心,越比越使他们丧失信心。若注重对“潜能生”的进步纵向比较,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要把他们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好处并予以鼓励、表彰,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再为其指明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从而帮他们找回自信。
抓住“潜能生”的信心“切”入点,准确把握心态,力求做到顺势而为、借势而行,培养学生的恒心与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潜能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要想挖掘其潜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否认,有的“潜能生”确确实实让老师伤脑筋,好的状态坚持不了几天,对待学习的态度经常反复,时好时坏。所以老师要有打持久战的恒心和耐心,一次次反复,我们必须再一次次地重新开始。对待他们要时时留心、处处操心,及时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努力做到善始善终。
一、东奔西走“望”环境
“望”其课桌文化。很多人都说“课桌文化”的祖师爷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自从鲁迅先生为了防止自己迟到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课桌文化就诞生了。每个阶段的课桌文化就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同时课桌文化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感情和不满的平台。同时, “望”课桌文化也是了解潜能生一条捷径。
“望”其数学草稿。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草稿本就是思维的操练场。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说:“草稿纸是人们思考过程的履历表”。“打草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行为习惯,它满载着学生分析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草稿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潜能生随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
二、平心静气“闻”呼声
“闻”学生心声。倾听意味着尊重、平等,倾听意味着教育教学的进步。倾听意味着开启了智慧之门。重点是“闻一闻”留守学生心声。留守学生觉得父母不够关心他。一年就只有可怜的四五个电话打回家。我就在想啊, 在信息传递如此快捷的今天,又不用写信,为何就不打电话回家呢?是忙吗?不是,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过。
“闻”家长呼声 ,倾听家长的声音是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教育合作的催化剂。 笔者认为在教师与家长谈时应是平等的,老师首先要注意礼貌,正视对方,注意倾听不可以左顾右盼,心不在焉,特别是家长对我们提意见时,更要注意心平气和地安静地听完,再用事实或道理来证明或解释自己的做法,让家长理解你的教育意图。
三、寻根溯源“问”事实
问家庭方面的原因: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对孩子手捧着怕吓着、嘴含着怕化了;要么是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误家长非打即骂,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是放任——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置之不理,使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棍棒也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散漫的习惯;父母关系不和睦的因素。真诚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温馨港湾,而且从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们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间经常吵架、打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扭曲他们的道德是非观念。由父母离异而造成家庭破裂,使一些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和教育,心灵的创伤、感情的失落、畸形的教育,使不少孩子渐渐成为学校中的“后进学生”,即现在所说的“潜能生”。
问学校方面的原因:教师的歧视是对潜能生的问卷调查中获得的“惊人”发现。相当多的潜能生诉说,他们从小学起就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这种歧视,不一定是教师的自觉行为,但后果却是使这些学生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教育敌意的种子;其次是教学的失误,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上的“一刀切”,“因材施教”是古已有的教学优良传统,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学生“齐步走”,必然出现并不断积累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潜能生”。
四、把准脉搏“切”心结
有人说:“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许多在学习上停滞不前的学生,总是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其实在这些学生身上也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还没有释放出来罢了。所以帮助“潜能生”树立信心尤为重要。我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 发现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该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而对于“潜能生”来说,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尤为重要,这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 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在智力、性格、兴趣、自制力、家庭环境、基础知识的掌握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硬性地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进行简单的横比,结果只能导致越比潜能生越没信心,越比越使他们丧失信心。若注重对“潜能生”的进步纵向比较,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要把他们与过去的自己比较,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好处并予以鼓励、表彰,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再为其指明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从而帮他们找回自信。
抓住“潜能生”的信心“切”入点,准确把握心态,力求做到顺势而为、借势而行,培养学生的恒心与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潜能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要想挖掘其潜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否认,有的“潜能生”确确实实让老师伤脑筋,好的状态坚持不了几天,对待学习的态度经常反复,时好时坏。所以老师要有打持久战的恒心和耐心,一次次反复,我们必须再一次次地重新开始。对待他们要时时留心、处处操心,及时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努力做到善始善终。